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策略的哲學:跋


  本篇為《策略的哲學》第一篇,《策略的哲學》在本Blog有完全免費的版本(不再維護),也有電子書版本:《策略的哲學》。基本上不再考慮續寫,而傾向於將全書的概念設計成演算法。主目錄:策略的哲學目錄


〈莊子.天地〉記載:子貢從楚國返回晉國的時候,看見一個丈人正在灌溉農田,卻是用人力從井中提水,子貢看他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於是便對丈人說:「有一種機械,一日可以灌溉百畝的田地,用力甚少而功效甚多,先生不想試試看嗎?」丈人這時才抬頭看著他說:「那是怎樣的?」子貢回答說:「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速度就好像滾沸溢出的熱水一樣),其名為槔。」丈人先是現出了忿怒的臉色,接著又笑著說:「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聽後感到慚愧,俯著身子而不知如何回答。歷來學習兵法的人也往往被人誤解為是有心機、精於算計別人的人,然而看完本書,相信這樣的成見應該多少得到了改觀。古代有許多的腐儒往往批評兵家過於詭詐、機巧,然而這樣的批評實是來自於無知與偏見。就歷史人物而言,戰國時代為天下和平奔走不休的墨家創始人墨翟,與三國時代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武侯諸葛亮,兩人不僅都精於兵法,更精於機械,如墨子曾經設計過能飛天三日的木鳶並製造了許多的守城器械,而諸葛亮則改良了連弩並製造了木牛流馬,且他們也都有兵法著作傳世。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情操與品德並不會因為他學習了兵法與機械製作便產生了質的改變。說穿了,兵法也只是一種工具。工具本身無法決定事情的好壞,好人用它做好事,壞人就用它做壞事。因此真正的好壞取決於人心,而不取決於工具;至少,就這件事而言,的確如此。
  本書所牽涉到的古文資料高達上千筆,整個寫作過程也都在在的考驗著個人的智慧與毅力。客觀來說,筆者並未能將這些承載著古人深刻智慧的資料加以完善的歸納與整合,從而使其得以發揮出最大的功效。而伴隨而來的缺失與遺漏之處,則恐怕是在所難免的。這些都是客觀的真實情況,因此也希望讀者們能加以體察與指正。

朔雪寒2003.06.05書於端午與芒種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