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張心法〉
《程氏心法三種》之一「蹶張心法」
新都 程冲斗宗猷 撰
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天啟元年程禹跡等刻本
朔雪寒 校
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蹶張弩說〉
弩者,怒也。一定之力,母有增加,如常用弩力有一百五、六十觔者,用箭不過重二錢。在五十步之間,發則準而有力。苟貪射遠,難必命中,且力弱不能洞堅。古云:「强弩之末 ,不能穿魯縞。」是也。弓者,窮也。弓與人力,各得窮盡也。如弓力四十觔,人皆可用,能發五錢重箭,何也?箭長二尺三寸,搭上弓弦,弦去弓背五寸,除去五寸,仍餘一尺八寸 。扯滿至彀,弓來合深力盡,又加射者撒放之巧力,故箭發百步,仍能殺敵。其弩上弦 只餘五寸至機,箭發只有五寸之力。弩擔已不能如弓來之合深,人又不能施其巧力,故弩力雖大,用箭反輕,不能致遠;弓力雖小,用箭反重,百步猶有餘力。是弩之怒力不能及弓之巧力也 。然而世之習弓矢者,比比皆是。計百千中,未必得一精巧者,其技至難也。故阮子曰:「世多善弩,而拙於弓。」弓無法準,故任巧由意。弩有法準,故易有善。而況余今所制蹶張之弩 ,中力即能輓;下愚亦可習。如後上法、射法,朝學可以暮成。遠雖小遜於弓,而凖過之。雨露無妨,費亦倍省。上弦搭箭,十步之内,猶能殺人。若弓 ,似又不及矣!
〈蹶張弩銘〉
蹶濟其擘,弩生於弓,其所自乃子之孝,其所復則臣之忠。
又〈戒射禽銘〉
古制弓弩,以征無道政,為除其害生者。後世藉此,反以傷生。殊失制者之仁。今之弩凖於弓。夫得奇巧,猶且害生不淺,況蹶張制善機妙,習又易精。倘以射生 ,十必無一存者。余懼,故作銘以戒之。銘曰:以禦暴發爾機,以不為暴自(息)爾機。慎勿傷生兮,機心非。
程冲斗宗猷識
蹶張全弩圖
制余弩者,當刻銘於弩頭,共守傷生之戒是望。
〈古銅弩機說〉
古機前有牙,後有規。規有紋,以準遠近。外有郭,以為總司。千觔之弩,挂於一寸之牙,發於半指之力,其妙無以加矣!自古弩廢。今雖有其機,亦僅存於博古家為鑒玩之具。余今特望同好者 ,措於報國立功之為實用也。
法古制銅弩機全圖
〈法古制銅弩機分寸說〉
今曰「機鈎」,古曰「牙」。今曰「照門」,古曰「規」。今曰「匣」,古曰「郭」。今曰「撥機」,古曰「懸刀」。今曰「墊機」,古無名。機匣長一寸九分,闊四分有零 ,高五分。機鈎通長七分。鈎總高五分。照門總高九分。挂弦機口深二分、闊二分,墊機長一寸三分、闊四分、厚一分。匣眼、鈎眼、墊機眼 、撥機眼,徑皆一分有零。撥機長一寸一分、闊四 分、厚一分有零。二鍵長九分。大小以各眼為則。
法古制銅弩機散圖
〈改古新制銅弩機說〉
今四方擅弩之地,而弦不用。古機惟以鹿角為機,如弩弦粗大,一入角機則滚出弦逃,如弦細小則機撥而弦不發。余故師古式制小機,又試古機單規,審猶不甚準 ,復改規為一凹字之形。從凹中對箭頭,從箭頭對敵,覺無空失。
改古新制銅弩機有匣全圖
改古新制銅弩機無匣全圖
〈改古新制銅弩機分寸說〉
機鈎通長八分、厚三分有零,總高五分。挂弦機口闊二分、深二分。照門總高八分,凹字口闊一分半,眼徑一分。墊機通長一寸五分、厚一分、闊四分。内梢長五分、厚高一分有零。眼徑一分。撥機長一寸一分、闊三分半、厚一分有零。二鍵長九分。大小以機眼為則。匣長二寸二分、高七分、闊四分有零。如不用匣,安機處釘銅皮一塊,如法制造,雖可省費,猶恐有傷弩身。
改古新制銅弩機散圖
〈造弩身用木色說〉
弩身用棗木紅赤者為上,棠梨木紅赤者次之。其棗木生小棗,味酸不堪食者,其質堅實;生大棗味甘者,其質次之。仍勝棠梨木也。且棗木内多有裂紋損壞者,必揀選全美無病者 。方用,弩力頗强,其制驍駿,如用損壞之材造成,必不堅久。臨敵悮事非小。選中心紅赤者,用標皮白者,不堅不可用。棠梨木生小梨如小指頂大者,可用;生大梨者,不堅實,不可用。小梨亦取中心紅赤者佳。
〈造弩身尺寸說〉
弩身共長一尺六寸三分,内頭長三寸三分,内掛口七寸,內機鈎至尾勾三寸,内勾至尾梢三寸,頭闊一寸七分,頭擔眼處闊二寸 ,安機處闊一寸三分,尾勾處闊一寸九分。成材厚九分,或八分,再不宜薄。薄恐不堅固矣!力之大小在擔眼之闊狹、竹之厚薄間耳。此制以七寸掛口為則,掛口一寸管擔三寸四分,擔上眼横闊一寸一分 ,下眼闊九分、長一寸九分。依此式,則力有二百四五十觔矣。箭槽盡處,離機鈎一寸四 分,名曰田盤。弩頭面上鑲鹿角,長一寸七八分、厚五分,或四分。頭高一分。餘擔眼面上厚二分半,千觔眼離托下一寸五分。尾梢用鹿角鑲篐,長五分。頭梢尖如梭樣 ,面上滚員(圓)狹些,下面亦狹些,中則肥飽。撥機眼勿大,僅可容指入。口小内空,如卵殻,形長一寸。眼離面一寸,如無一寸,恐開墊眼穿通撥機眼中弩 ,發墊落打指,此病當知。
造弩身尺寸圖
〈造弩擔用竹說〉
柘桑之木做擔,不能久上,故取竹為之。其竹之質,各產不同。有反力者,有無反力者,有剛而不斷者,有脆而易斷者,有生蟲而不生蟲者。今取苗竹過三年者,皮上有白粉霜,如冬瓜皮上粉色同 。大一尺二寸,節要長而平正,如一字樣。毋得歪斜,細觀上下無蟲眼損傷。上下相稱,無頭大中小。劈開厚者佳。可除根頭三、四密節不用,破成四塊。照弩身眼大小,再取闊狹,量計挂口寸數若干 ,擔長若干,為一擔式,一、二、三擔一 様長。中取一節,穿藏擔眼内,然兩頭仍各有一節,可將第一擔為主,而第二擔亦取一節為中。兩頭之節,毋得與一擔之節相對重。三擔亦取中一節,兩頭之節 ,亦毋得與一、二擔之節相對重。四擔、五擔亦如是。各擔兩頭節,各要相離,皆毋得相重為妙。如節節相對重,其擔易斷。一擔用竹之中梢薄者,二、三擔調用以根頭厚竹為。六擔 ,名為打擔,如遇竹節相重 ,必要截除取用,勿得惜竹。裁取長短,搭配成副,將竹青面根頭輕鋸痕跡為記,臨做之時,認跡根梢,顚倒搭配,不致有邊軟、邊硬之病。再用磚石,閣起竹擔。兩頭中用稻草火燻燒竹青,去油,色黃為度。見兩頭微岀竹瀝即止。如火大、色黃焦,易斷無用。如不燻,用石灰水浸一七,曬乾用,則蟲不食。此法亦好,然俗云:「苖竹去了油,力氣大似牛。」猶以燻者為佳。其竹取生在朝陽地者用,生在背陰地者勿用。
〈造弩擔尺寸說〉
一擔長二尺三寸八分,中闊狹照依弩身擔眼為規,兩邊微闊,擔梢稍狹,如腰子樣。盡鏟去竹黃。擔之軟硬,乃厚薄不均故也。以僅鏟去竹黃為則,勿過傷其竹肉,則無厚薄之病。再用半邊 圓銼銼。平擔之中約長六寸,之間鏟薄一半,留存一半。第二擔每頭比一擔短二分,兩梢狹小四分。如不狹小,發箭抵弦,其弦脱落。擔中六寸間,亦鏟去一半,存留一半 。第三擔每頭比二擔短四分,兩梢更狹尖。小擔中六寸間,亦鏟去 一半,存留一半。第四擔每頭比三擔短二寸四分。自四擔以至五、六擔,擔中不鏟薄,皆隨竹之厚薄制造。兩梢闊狹,以三擔闊狹為規。第五擔每頭比四擔短二寸一分。兩梢闊狹,以四擔為規 。第六擔每頭比五擔短二寸一分,名為打擔。兩梢闊狹,以五擔為規。其木托以打擔闊狹為規。六塊擔之中,闊狹皆照擔眼為則。不能書寫分寸。一擔兩梢盡處,横開小槽以挂絆索 ,上弦緊挨梢尖,毋得留長,不可深。如深,上弦傷擔,再挨槽邊開弦扣口。
造弩擔尺寸圖
〈鷂子擔說〉
歷來弩擔兩片入扣,中間雖挺硬有力,而兩梢不免軟弱。故遣箭不遠。今新制用三片入扣,則四、五、六擔漸長,中力、梢力皆均和。一、二、三擔,原竹厚今於中,約長六寸之間,鏟去一半,存留一半。穿入擔眼内,使中陷低,而兩梢蹺起。上弦彎曲如鷹、鷂兩翼飛展之形,故以為名。
〈造弩托尺寸說〉
托長五寸四分,闊狹照擔眼為規,中厚七分,馬口深二分,兩頭低一分。下面如生肥皂様,上面鏟梘槽半員,以合打擔。
弩托圖
〈弩擔紥用繩索說〉
弩擔有用彈花皮弦而紥者,有用小棕索而紥者。然皮弦有膠紥之,一遇雨露,受濕,膠溶皮軟,鬆緊不常,且有鼠傷。今惟取用小棕索,不怕雨、鼠,而且耐久。
〈造弩弦說〉
用上好苧蔴,或川蔴長者,根梢顛倒搭配,比弩擔每頭各長七、八寸。弦中約量粗細,中間空尺餘。兩頭做扣,右手用蔴往懷裏纏絞尺餘 。將一頭先合成扣,挂上左邊,擔口扯直,横比右邊擔口仍要短縮一寸,亦合成扣。但單股皆是右手往懷裏上緊,雙股合成之盡處,又橫纏繫三道,結成一扢搭,再將兩頭餘蔴,用米飯勒漿夾入包裹 。弦中毋得露出,再用飯通長勒漿一遍,又往懷外上緊上弩。如弦長落下,再緊上弩弦 。上已成,另用小繩一根纒繞弦上,上下刮勒光淨,候乾,去其亂蔴頭,再用鸛羽管,或鵝羽管,破去裏半。用外半刮去内穰,水浸軟。隨弦居中,緊挨纏絞二寸餘,則弦光韌擊箭。其弦約重七、八錢為率。
弩弦圖
〈造膝絆脚索說〉
膝絆用小蔴索並排,再用粗蔴線横穿,織成辮。闊一寸,長二尺三寸。脚索用中蔴索三股,合成一股,必要合緊,使索堅硬,以便入脚踹上。弩長三尺七寸。
膝絆圖
脚索圖
〈造上弩弦腰絆說〉
用小蔴索穿織成辮,闊二寸,長二尺七寸。兩頭另繋中等蔴索,長二尺,頭上又安繫小蔴索,長六寸許。作一圈,挂弩擔梢上 ,横槽内上弦。
上弩弦腰絆圖
〈用腰絆上弩弦說〉
一人坐地上,用絆索,安在腰間,將兩頭圈索套入弩擔梢横槽内。用兩脚踹在弩托上,兩手扶弩梢,往前慢慢撐牮。如弩彎來,令一人將弦扳入扣内。
用腰絆上弩弦圖
〈造削弩箭刀說〉
刀長一尺二寸,刀後大小二員梘長一寸五分、闊一寸。中靶長三寸。餘僅可容一拳。以執刀為率。扁員如肥皂様,脊要厚,脾要薄,後闊一寸一分,前尖 銳。此刀帶入陣中,可作找頭刀,一器兩用。
削弩箭刀圖
〈造削弩箭刀鞘說〉
刀鞘用楊木造,兩頭併兩邊用鹿角,或牛角鑲,使木不損壞。背後做一扢搭,與倭刀鞘一様,以便安帶懸挂。外用布漆或紅或黒,如不做木鞘,以皮代之。
削弩箭刀鞘圖
〈削弩箭說〉
凡削箭用老竹、節長者,先將火燻乾去油,則性硬直不彎。曬者雖乾,放久又彎矣。近節處,兩頭蹺彎,可截去。彎的方用,再將竹根週横輕鋸一㾗跡 ,作為記號,不致悮用竹根倒為箭頭;如悮用,箭去不遠,如翻觔斗而墜矣。將竹破成箭胚,劈去竹黃,再曬乾。削時量其大小,先削四方,再削四稜 ,再削員。如得一節大、一節小,必要從根至梢一樣均匀,再用刀後圓梘刀細刮圓凈。箭頭斜削三刀,毋大銳,此常射禽用也。臨敵必 用鐵鏃,箭尾要齊,齊處當半破開寸許,將翎夾入。其翎用金竹或桂竹笋籜薄者,一正一反,為陰陽翎。苗竹笋籜厚硬,箬葉焦脆,皆不堪用。安翎後 ,開處當用蔴紥。其蔴雖用小,倘太小,弩發擊斷紥蔴。其箭尾開分兩半,而止如臨敵,此一箭有失,俟再上弩 ,再發箭,遲悮失事不小矣!愼之!戒之!故必要用好蔴緊紥如法,不粗不細,多纒二三廻為善。如用鳥羽為翎 ,則用膠粘,不必破開蔴紥矣。如箭再彎,又用火烘,務調端直。箭去不摇,方有凖。弩之力約一百五、六十觔,竹箭重一錢二 、三分為率。再加鐵頭,重四分、五分而止。又加以藥,約有二錢矣。如過此規,頭重尾輕,則箭摇擺,去之不遠,且又不凖,難以殺敵。若弩力三百觔 ,則箭併頭又可加矣。安鐵頭之法,將削成竹箭頭,再削去稍尖小些,破四開,約長寸許,削去中心稜合, 即成一眼。將箭頭挿入,再用絲綿,從頭薄纒紥,緊過破處五分。將箭揷入藥壺内,養藥入綿,射中人身,僅能拔岀其幹 ,箭頭在肉内不岀矣。綿上藥,見血即散走,封喉而斃。
〈削弩箭歌訣〉
訣云:若要親黃龍,背上一條青,箭頭三刀快,箭尾一刀齊。紥蔴須用小,翎大箭行遲,弦長分左右,箭短有高低。
弩箭圗
〈造弩箭筒說〉
箭筒以竹為之,兩頭存節,取節比箭略長一寸。中間近上開一門,門之長短以箭岀入無礙為率。竹見風多裂破,故毛葫蘆兵射鹿取鹿陰陽皮,上下包裹,見風不裂。稱毛葫蘆兵者 ,以此。
弩箭筒圖
〈造弩箭端說〉
箭端以核木為之,上面斜開長短二槽,闊狹以容箭為規。如箭彎必不能致遠射親。將箭用火焙熱入槽内,調端使直,即箭去遠而親矣。
弩箭端圖
〈造鐵箭頭說〉
凡箭頭,必要夾鋼打造。如無鋼,不能透堅。中脊厚起一線,直至尖上。如平薄,中脊不高,起至尖。一遇堅物,其箭頭彎捲,何能洞堅!是無用之器也。兩邊刃要利,箭尾長寸許,剉磨光浄,淬堅再磨為美 。然兩翅又要闊狹得宜。其箭桿要纒絲綿浸藥。若箭頭狹小,射人身上,箭頭雖入肉,因口小,勒回纏綿則藥不得見血,焉能致死!故造箭頭要銳,兩翅又要闊,射入肉中 ,則口闊得以帶綿而入,無勒囘之患,使藥見血走而封喉 以斃敵也。
鐡箭頭圖
此名四鬚箭。頭後有四鬚,兩邊起深槽,透堅無過於此。但嫌重,不能致遠,只可用於腰開弩。
此名茨菰箭,乃古制。兩翅不宜太闊,太闊又不能洞堅。
此箭頭乃時制,亦能洞堅。
〈造盛藥壺說〉
用錫打造,將一面平扁,拴帶貼身,不滚走外邊。一面飽員,用木做蓋,不致灰塵入内。其造壺者,汗錫處必用松香 。新壺可於鍋内用水久煮,使去松香氣,不致解了藥性。
盛樂壺圖
〈脚踹上弩說〉
弩力强者,用脚索踹上。此即蹶張也。將右脚横立脚尖,略向左使,右大腿向外,弩置腿上,兩手攀弦 ,緊挨弩身,母得低頭看機。將右脚直撐踏住,將身往後一掙,其機自起挂住弩弦。因外腿旁闊,置弩其上,而上可無走滚之病。此法可上三百觔之弩 。
脚踹上弩圖
〈膝上上弩說〉
弩力弱者,用膝絆上。此亦蹶張也。屈起右膝,絆套膝上,左足立地,兩手攀弦,緊挨弩身。如兩手離弩身開闊,其力不及。又毋得低頭看機。右膝往下一跪,身體往後一掙,一齊用力 ,弦至機口,其機自起挂住弩弦。如低頭看機,上弦則不及矣。但一左足立地,忙急之中, 恐立不穩。當用脚索,無憂且又省力。
膝上上弩圖
〈搭弩箭說〉
弩上完,左手持弩頭,將弩梢抵在左乳下,右手取箭搭入箭槽。法曰:「搭箭,不射天則射地。」此說恐平弩搭箭,弦逃箭走,有傷面前人也。如射地者,弩頭低下,搭上箭,或弦逃箭走 ,是射地也。又慮其箭順槽溜下而失,故取弩梢扺在左乳下,弩頭向高,或弦逃箭走,高去是射天也。可將弩頭盡處箭槽中心,鋸一線小槽,長五分、深三分。搭箭時,將鐡頭旁 刃尖側,放入線槽之内夾穩,如遇大風,或持弩奔走,或射高、射低,其箭不致離落而失。又或用藤或用竹篾,削一絲長七、八寸,如粗線大,兩頭揷入 ,紥弩擔繩空之中,横壓箭上,其箭射高、射低而不失。
搭弩箭圖
〈發弩說〉
搭箭完,左脚向前直撐,立定,右脚膝微彎,左手持弩,頭把緊,將弩擔閣在左手頸上,往前推去,將尾勾抵在右手掌,用食指入弩機眼内,候審的撥機 。拇指旁,在弩梢右旁,毋遮眼,礙其詳審。中指、無名指、小指輓住尾勾,往後拖來;左手往前推去。兩手前後各用其力,毋得摇動,閉口息氣,眇左眼對照機 中凹字,審其遠近高下,撥機而發,無有不中,巧能貫錢之眼。此法習熟,假使倉卒遇敵,敵雖重鎧,則審其面脇無護之處,發必無失。所謂「發必中,中必斃」者,以此 。
發弩圖
〈輪流發弩、進弩、上弩說〉
古人用萬弩齊發勝敵,今試以寡論之。假令弩手三百人,先用百人弩已上箭、已搭列於前,名為「發弩」。再用百人弩已上箭、已搭列於次,名為「進弩」。再又用百人,列於後方,上弩搭箭 ,名為「上弩」。先百人發弩者,發完退後,以次百人進弩者上前,變為發弩;以後百人上弩者上前,變為進弩;以先百人發完者退後,變為上弩。如此輪流發矢,則弩不絕聲矣!
輪流發弩圖、 輪流進弩圖、 輪流上弩圖
〈射弩兼用鎗刀說〉
古兵臨陣,鎗一桿、弩一張,箭筒、藥壺、箭刀各一件,腰束䩠帶,或搭膊懸弩等,於右腰持鎗。而陣遇敵,遠則用弩,近則用鎗,其法善矣。余思發弩之時,必棄鎗於地 ,及用鎗時,復垂首執鎗。苟敵近人稠,寧無失悮!或謂鎗有𨰭(C2D)者,用弩之時,將鎗竪立於地,苟(可)無垂首拾鎗之窘。豈不知鎗後有 𨰭(C2D)又不能用之如法乎。且鎗體長,敵苟驟近叢合,惟利於當刃一 面,而左右 兩旁則稍難於運用刺劄矣。然當面臨敵,又無如長鎗之利者。余故思長刀可以濟鎗之兩旁,與之長短兼用。鎗斯盡善也。刀長三尺七寸,懸揷腰之左帶,敵將接刃之時 ,即將弩擔一頭斜揷背後腰間帶内,拔刀對敵,四面八方猶能圓轉砍殺,似於甚便。
〔凡刀皆木鞘,刀〕雖拔握在手,其鞘仍有三尺,横鯁腰間,稠人廣眾之中,猶不能前後左右跳躍週旋,刀法 稍碍,何能殺敵?今復製牛皮刀鞘,執刀在手,則皮鞘柔軟。稠人之中,聽便舞躍,無礙刀法,似又甚便。其製皮鞘法,將熟牛皮裁成長短,闊狹一如,刀式再用生漆漆裏面,使皮硝不發潮 ,則刀不上銹而光耀驚人。縫完,外漆金漆,以避雨雪。鞘口用水牛角制造,長三寸五分,闊狹厚薄,照刀之式。縫揷皮鞘之内,使刀岀入有規 。鞘外中間,亦用牛角做一扢,搭一勾,以便懸挂管束。鞘尾亦用牛角三寸許。縫套在皮鞘之外,不致 刀尖透出,一一皆照倭刀之制,方為盡善。其鎗法、刀法,余亦選其要略,另為一冊,附諸卷末,以備實用。
〈弩兼鎗刀行陣說〉
聞警岀征,營陣未定,道途險隘,必須預防倉卒遇敵,則弩衝銳。古人所謂「負弩先驅」是也。今以弩手兼鎗者,則挂弩於肩。益(蓋)以鎗長且重,非兩手不能持行 ,如弩束腰間則脱卸不速。惟在肩上一置鎗時,弩即入手,上弦搭箭,便利無過兼刀者,則執弩而行遇敵時,即以兼刀之弩為發弩,兼鎗之弩為進弩、上弩,輪番更射可也 。
用鎗帶弩圖
用刀帶弩圖
〈弩兼鎗刀臨敵說〉
立陣待敵,必用兼鎗之弩在前,兼刀之弩居次,鎗弩、刀弩皆分三班輪射。鎗皆列於前,設敵近,則兼鎗之弩手皆向前持鎗刺殺,而兼刀之弩手緊隨之。鎗或左右刺殺不便,刀即滚岀環砍 。長短相資,濟其不及。斯弩手,方可名曰「摧鋒之士」。如武侯《心書》之所擇也。
帶鎗發弩圖
帶刀發弩圖
〈腰開弩說〉
余得古銅機,制一腰開弩,稱弦至機,力有八百餘觔。多有能張之者,後蹶張弩成,人更趨便。然致遠洞堅,必竟腰開有穿石摧壁之勢。今惟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開 。得余腰開之法,一人已有兼人之用矣!如再要弩力雄大,必非多人不可張,即此與蹶張,遠近相為表裏,亦覺曲盡矣。
腰開全弩圖
〈腰開弩銘〉
手不足,腰以續。摧堅如拉枯,遠而速。力雖兼人,用則獨。
〈古銅大弩機說〉
此舊制,大弩原機也。余以之制腰開之强弩,射頗凖而有力。然猶効今弩之存田盤安箭,離弦寸餘,使弦遠擊箭尾而發者也。然機上有一槽直至挂口 ,必古時以有扣之箭挿入弩弦而發者。全(余)復去田盤,制有扣之箭入弦,試之,箭非搶高則 打翻而落,且去不遠。豈隨弦括去之力不如離弦擊去之力之强耶。蓋余但得古機,未見古弩入扣之法,不得其妙。古人諒有奇制,余故掲岀,以俟博洽君子 ,復此不逮也。
古銅弩機全圖
〈古銅弩機分寸說〉
原得穴中古機一具,重一觔三兩,機鈎高一寸一分,照門高一寸九分,厚八分,長一寸六分。機鈎空處,闊四分,深四分,墊機長一寸九分。内梢一寸一分 ,厚三分。撥機長二寸五分,厚 三分,闊五分。匣長三寸四分,闊一寸高九分。匣眼、墊機、眼機、鈎眼、撥機,眼徑各皆四分二鍵,長一寸八分。
古銅弩機散圖
〈造弩擔用木色併上弩弦說〉
古用七幹之材,以柘木為上,檿木次之。但柘木多有蟲傷節疤,彎曲難得成材。檿木即山桑,有油桑、糠桑二種。今取用油 桑,紋細沈重、色赤黃者為上。其擔力用八百觔,必要闊厚。闊厚必挺硬不和軟。苟上不得其法,往往傷斷。然上新擔之法無别。初上之時,用有力之人,挂上腰絆,不時緩緩撐踹 。令其剛性漸和彎來,再用長弦上扣,定二、三日,又將長弦緊短些,少復上。又定二、三日,漸輓漸彎,揉挫剛性,再又緊弦上扣,使弦與擔僅去一寸許,又定三、五日,再換如式 。短弦上扣,弦離 擔有二寸之空,使空處僅容脚入踹,則擔成矣。手弩擔用竹,取其有反力,若腰弩擔用竹。力既大,則竹必加厚。擔既厚,則弦離擔處無空,安能容脚入踹 。蓋上八百觔之弩,非用腰鈎併脚踹不能,或不射即落弦。倘久上擔彎,則反力減少,遣箭不遠矣。大抵新擔力强,雖用腰絆上弦,人力不能頻頻久上 ,可將擔綑繋大屋柱上,用大索一根挂住擔梢兩頭,中繫一轆轤,又用一轆轤繫一柱上。用大索一根貫穿轆轤内,用人 拽扯。如彎來即將大索繫在柱上,勿放鬆。至第二日,又如此。用人拽扯,又彎來,又繫柱上,漸漸彎來為善。新擔上新弦,短促必要大彎來方得上扣,故多傷斷於此時,不得不愼。〔轆轤又名鈴檔 。〕
〈造腰開弩身擔尺寸說〉
弩身用棗木,頭用鹿角鑲,或用銅鑲,長一尺七寸,或一尺六寸,更便於上。内頭長三寸五分,内挂口一尺一寸,仍二寸五 分作尾勾,毎挂口一寸,擔長五寸,令挂口一尺一寸,則擔長計五尺五寸,外加扣。毎頭三寸,共長六尺一寸,擔中厚一寸八分,中闊二寸七分,擔梢厚一寸 ,闊一寸五分。
腰開弩身圖
腰開弩擔圖
〈腰開弩擔鐵絆說〉
弩擔不緊實,則走竄發箭不準。且腰開弩力大,擔眼離弩身面上厚只有四分,安擔稍不如法,即弩身損壞矣。故用鐵絆二個,兩邊緊挨弩身絆住。弩擔下用一横檔横拴絆下 ,中用一楔楔緊,則弩擔力用在上下,而兩邊無損壞之患矣。
〈造腰鈎說〉
凡打造腰鈎,照弩身機邊闊狹為之。要緊挨弩身上弦,如鈎太闊則曠蕩。鈎弦上弩,不偏左則偏右。上弦既偏,則箭發亦偏矣。
腰鈎圖
〈造腰絆說〉
腰絆有用小蔴索並排,用粗蔴線横穿織成辮者,闊三寸,長一尺五寸,似挺硬,傷腰。今用好粗棉布一幅,折叠四、五層 ,用鞋底繩密密縫納為佳。
腰絆圖
〈造箭筒說〉
箭筒用牛皮制造,兩邊上下安小銀錠,僅可容帶拴繫。比箭短三寸,使箭透露岀三寸於外,以便取用,仍置一蓋,避雨雪用漆漆過,大小聼容箭多寡為率 。斜繫背上。筒口斜橫右肩,筒尾在背左腋下,以便右手取箭。如繫帶腰間,上弩發箭,起坐不便。
箭筒圖
〈造鐵箭說〉
致遠非强勁弩不及,洞堅非渾鐵箭不能。然而渾鐵箭粗大則重,箭發不遠;如輕,則小弩發弦,去不能擊撞箭尾,弦壓箭上而過,則箭仍在弩上不去矣!今制鐵心箭,箭頭必要加鋼 ,尺寸照弩,用箭長短如式。再用箭竹一根,量其粗細,將鐵心貫入竹心之中,用膠膠住。因鐵心細小,用竹附之方可入槽。弦發則無壓箭上而過之患。蓋取鐵 心而有力,取竹附之而輕利耳。然鐵心又必貫透,與竹箭尾齊,然後弩力强而箭力 始勁,否則箭頭雖剛,而箭桿不硬,焉能洞堅。蓋以竹體軟弱,弩力强大,弦發而撞其尾,恐竹損陷,則箭力減矣。故又用鹿角或牛角,鑲在尾後,厚二分,剉制與箭一様,員平如式 。再用鵰羽為翎,一邊羽面,一邊羽背,箭竹近箭頭二寸間,漸漸削尖至頭處,以便纏絲綿養藥方為盡善。
鐵箭圖
此箭頭得於土中,乃銅鑄也。中脊線高起,兩旁低陷。蓋以低陷之處可容毒藥,箭後有庫,以箭桿闘入庫中,射中人身,桿可出而箭頭不得岀矣。
此箭頭亦古物也。後有實鐵,長五、六分,形員。盡處再有箭尾。
箭竹圖
前略尖,尾大,後又用鹿角鑲以箭頭。鐵心直貫至尾齊。
〈上腰開弩說〉
將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踹入擔内,緊挨 弩身,挂上腰鈎,鈎住弩弦,兩手扯腰鈎索,二脚膝撐直,往前一牮,身體往後一倒,一齊用力。其機自起挂拴弩弦,或先將機安上停妥 ,臨扯滿時,將弦提起,挂上機鈎亦可。但上弩,弩尾近陰邊,如不將機上穏,弦逃,弩尾後坐,撞傷陰處,不可不慎。此較之「絞車、床子、神臂、獨 轅」諸弩,用多人上,而射者大逕庭矣!而況新制蹶張之速,又可知矣。
上腰開弩圖
〈發弩說〉
上弩完,身起,踞左足,跪右足。弩頭致低,取箭搭上。左手持弩,將擔擱在手頸上,往前推去。右手掌心抵住梢勾中,四、五指輓勾拖住,不致搖動。右手第二指入機眼内,候審凖,撥機 ,閉口息氣,眇左眼,審照機,對凖遠近高低,撥機而發。
發弩圖
〈窩弩說〉
窩弩即古之耕戈也。今人惟用射獵,而守營防襲,是亦暗機 最利之器。余故揭其「造制」與夫「裝置」之法,以輔蹶張、腰開之用。
〈造窩弩說〉
窩弩尺寸,與蹶張弩同。惟以力大為上。其機有異耳。弩身面闊,開二箭槽,架箭二枝。弩頭底下擔眼前開一小圓眼。弩尾前兩邊開馬口。挂口八寸。安機之處,開一槽,形如腰子様,名為安機槽 。槽後橫開一眼,名為「千觔機眼」。機之前一寸,右旁横釘一樁,長四分,名為「第二竹機樁」。離此樁前一寸,又横釘 一樁,長四分,名為「第三竹機樁」。其二樁,皆以竹為之,又離此樁前一寸六分,釘一木樁,取堅實木有枝枒,形似曲尺者。其枒長一寸五分,指向前,名為「木機樁」。千觔眼内用蔴繩穿合 ,成一篐,徑闊二寸五分,名為「千觔篐」。再用竹片,長三寸,闊五分,厚四分,上尖下闊,頭圓,名為「第一竹機」。牢繫千觔篐上 ,竹機後存長七分,又用竹片長二寸五分,名為「第二竹機」。用小繩拴繫機上,後存長八分,其繩一頭繫在第一竹機梢上,繩 長二寸,又用竹片長三寸五分,前削尖,名為「第三尖竹機」。用小繩拴繫機上,後存一寸餘。其繩一頭拴繫第二竹機梢上,繩長一寸五分。
〈窩弩銘〉
晝則陽張,夜則陰翕。君子惟防小人,惟襲蹈此殺機,嗟何及!
窩弩圖
〈上窩弩說〉
窩弩力大,必用腰絆上弦至機槽,將第一竹機後根揷入機槽内,撇住弩弦,又以第二竹機後根撇在第一横樁上,又以第三尖竹機後根撇在第二横樁上 ,再將遊線上小圈套在木枒樁上,又將第三尖竹機亦揷入圈内。將遊線樁隨路之闊狹揷在對過路旁高二尺五寸,其遊線不可太緊;如太緊 ,恐遇大風吹動,機即發矣!弩身面上袈箭二枝,弩左旁架箭一枝,此一枝箭尾後開一叉,扣入弦上,不必安翎,用小竹造制如法。〔撇,音鱉。借用也。〕
〈下窩弩說〉
凡安營之所,臨晚之際,於四方要路、咽喉窄狹之處,預下此弩,以防奸細。使奸細撞動遊線,毒箭自發而中,百不失一。獵 人射虎獸,常用此也。只可横下路旁,不可直下路中。但奸細夜行,亦防此弩,常持一小長竹步步擊打而行。倘下不得法,一擊動遊線,箭發不能中人,是無用之器也 。今法如營在東,奸細西來,用弩數十張相連列,安或南、或北路旁,以遊線總安東邊第一張弩上,形如曲尺。縱使奸細持竹擊打,則遊線在前,多弩在後,及至繫遊線之處,奸細皆已入弩中矣 !故箭發必中,中必斃。先釘一木樁,將弩頭底下眼,裝在木樁頭上,又釘一樁,破開樁頭,作兩半,夾住弩尾馬口。二樁皆高二尺 五寸,以人身大胯之上、脇骨之下為規。此二處衣甲皆薄,箭易入且近心。中箭人死最速。裝完,用草將弩遮蓋,藏而勿現,或安林木之中,必詳觀草木,無碍箭去為妙 。
上窩弩全圖
下窩弩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