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預測的哲學:孔子

孔子

人物簡介

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影響中國歷史非常深遠,他的主要言論被記載在《孔子家語》一書之中,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偉人。但他的一生卻並不順遂,尤其他晚年的生活幾乎可用顛沛流離來形容。
  子貢:孔子弟子,擅長預測。
  子西:楚國宰相。
  白公勝:楚國太子建的兒子,太子建被殺之後,逃奔到了吳國。後來由於他被楚國宰相子西從吳國召喚回楚國,並封在白這個地方,因此稱為白公勝。
  唐叔:姬虞,周武王第三個兒子,周成王的弟弟。


預言事例

  預言齊景公與晏嬰將得善終。

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
  孔子到齊國,向齊國的太師學習韶樂。晏子來到孔子下榻的旅館,辦了宴會,招待孔子。
  宴會中,晏子說:「齊國很危險了啊!就好像駕駛著沒有轄(插在車軸端孔內的車鍵,可以讓車輪不會脫落。)的車子來到千仞高的山谷旁邊一樣,想要它不顛覆也很難啊!先生是我的心啊!如果先生把齊國當成是旅遊時休息的旅館,那麼齊國或許還可以有救啊!希望先生不要對我隱瞞對齊國的看法啊!」
  孔子回答說:「一個人如果死亡或生病了,那麼他就不適合當醫生了。政治上的命令就好像是國君的銜(駕馭牲畜的嚼子)跟轡(駕馭牲畜的韁繩),是用來管制下屬的啊!當今的齊國國君喪失這些工具已經很久了啊!先生雖然想要挾著它的輈(車轅,車子前面架在牲畜上面的兩根直木)而扶起它的輪子,也來不及了啊!雖然如此,應該還是可以讓齊國國君跟先生安然的度過一生,超過這個時間點以後,齊國就是田氏家族的了啊!」

  晏子在魯昭公三十二年(前500年)生重病死去,算是自然死亡。齊景公在魯哀公五年(前490年)自然死亡。孔子的預言應驗了。

  孔子預言晉國恐怕要滅亡了。

蔡史墨預言范氏、中行氏大概要滅亡了。
  魯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冬季。
  晉國趙鞅(趙簡子)、中行寅(中行文子)率領軍隊在汝水岸邊築城,於是中行寅就向晉國民眾徵收了四百八十斤的鐵,用來鑄造刑鼎。刑鼎上面則刻鑄了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
  孔子對此事評論說:「晉國恐怕要滅亡了!這種做法失掉了他們國家的法度了。晉國應該遵守唐叔所傳下來的法度,用來做為民眾行動的守則,卿大夫則根據自己的官位來遵守各自的守則。如此一來,民眾才能尊重貴族,貴族才能保守他們的家業。貴、賤兩種等級地位沒有差錯,這就是所說的法度。晉文公因此設立執掌位次的官員,在被廬制定法令,因此做為諸侯的盟主。現在晉國執政廢棄這個法令而鑄造刑鼎,民眾都能看到刑鼎上的條文了,他們還會用什麼來尊重貴族?貴族還有什麼家業可以保守?貴、賤沒有次序,用什麼來治理國家?再說范宣子的刑書,是他在夷地檢閱軍隊時制定的,是違背晉國舊有的制度的,怎麼能把它當做法令呢?」
  蔡史墨對此事評論說:「范氏、中行氏大概要滅亡了。中行寅是下卿,但是干涉了上卿的命令,擅自鑄造刑鼎,以此做為國家法令,這是違犯法令的罪人。又加上范氏,改變了被廬制定的法令,因此這兩大家族就要滅亡了。這件事恐怕會涉及到趙氏,因為趙孟(趙鞅)參與了這件事,然而趙孟是出於不得已才參與的,如果他能修養德行的話,還是可以避免禍患的!」

  關於范氏、中行氏滅亡的「事前預測」說法可以參見〈孫武〉一章,關於兩大家族滅亡的「事後分析、解釋」等說法,則一起補充於此。以上是事前的看法,所謂先見之明;以下是事後的看法,所謂後見之明、事後諸葛亮。

  孔子分析范氏、中行氏滅亡的原因。

子路問孔子說:「要如何治理國家呢?」
  孔子回答:「在於尊敬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
  子路疑惑的問說:「范氏、中行氏尊敬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他們為什麼還會滅亡呢?」
  孔子回答說:「范氏、中行氏尊敬賢能的人,卻不能任用他們;輕視不肖的人,卻不能離開他們啊!賢能的人知道他們不會任用自己,因此而埋怨他們;不肖的人知道他們輕視自己,因此而仇恨他們。賢能的人埋怨他們,不肖的人仇恨他們,埋怨和仇恨都擺在他們的面前,范氏、中行氏雖然不想被滅亡,能辦得到嗎?」

  關於「尊敬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參見〈田忌〉一章。田忌認為齊國可能派出來對抗楚國的三位將軍中,最強的是田朌,其次是田居,最下的是申孺。田忌對這三人的分析為:「申孺為人,侮辱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與不肖的人都不想為他賣命,所以他才會戰敗身亡啊!田居為人,尊敬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承擔了他們的責任,而不肖的人自行撤退了。因此齊、楚兩軍才不分勝敗,雙方將帥得以各自帶兵離開啊!田朌為人,尊敬賢能的人而愛護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和不肖的人都承擔了他們的責任,為田朌賣命,所以大王才僅僅能獲得保存啊!」
  因此僅從實際面出發,世界不可能只存在賢能的人,而更多的是不肖的人。孔子所說的治國之道,與田居的做法相合,但卻無法讓人力資源有效的運用。因此如何看待賢能與不肖的人,確實有待進一步的思考!

  竇犨分析范氏、中行氏滅亡的原因。

趙簡子感嘆的說道:「鳥雀飛進海裡就變為蛤蠣,雉雞飛進淮河就變為大蜃。黿鼉魚鱉,沒有不能變化的,只有人不能變化,真是可悲啊!」
  在一旁侍候趙簡子的竇犨聽到後說:「臣聽說:君子只哀嘆沒有賢人輔佐,不哀嘆沒有財富;只哀嘆沒有德行,不哀嘆得不到寵幸;只哀嘆名聲不美,不哀嘆得不到高壽。那范氏、中行氏不體恤人民的苦難,想要在晉國把持政權,結果現在他們的子孫流落到齊國耕田維生。本來是用來祭祀宗廟的純色大牛,現在卻淪落到田野裡去為人耕種。人的變化,哪一天沒有發生呢!」

  竇犨死於前494年,因此這段對話發生在這一年以前。

  欒懷子分析范氏、中行氏滅亡的原因。
  韓武子出去打獵,獵犬、獵鷹等協助打獵的獸類已經聚集在一起了,用來打獵的戰車也已經會合了。這時候,傳遞緊急情況的使者前來告訴韓武子說:「晉公(晉國君主,公爵)去世了。」
  韓武子告訴欒懷子說:「你也知道我喜歡打獵啊!現在獸類已經聚集了,打獵的戰車已經會合了,我可以打完獵再回去憑弔嗎?」
  欒懷子回答說:「范氏被智氏滅亡,是因為他輔助之臣雖多,匡正他的臣屬卻少啊!現在我對於您,是輔助的臣子啊!畾對於您,是匡正的臣子啊!您何不去問畾呢?」
  韓武子回答說:「盈(欒懷子)你想要匡正我嗎?你已經匡正我了!又何必再問畾呢?」
  於是韓武子就停止了這次的打獵行動,回去晉國奔喪了。

  韓武子死於前409年,因此這段對話發生在這一年以前。

  預言楚國令尹子西恐怕要遭受禍難了。

魯哀公六年(前489年)。
  孔子對弟子們說:「誰能勸阻子西別沽名釣譽呢?」
  子貢回答說:「我端木賜可以做到。」
  於是孔子就派遣子貢前去開導子西,子西也就不再迷惑於沽名釣譽了。
  孔子因此說:「不被名利所蒙蔽,這樣的胸懷是多麼寬廣啊!人民的性情能持之有恆,這品德是多麼純潔啊!但是歪曲的東西總是歪曲的,正直的東西總是正直的。子西恐怕要遭受禍難了!」
  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白公勝為了奪回楚國的王位而作亂的時候,子西果然死在白公勝的手裡。孔子的預言應驗了。

  預測失誤,孔子遭到晏子設計,失去了魯國宰相職位。

孔子當上了魯國的宰相。齊景公對此感到憂慮,於是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這是他敵國的憂患啊!現在孔子擔任了魯國的宰相,要如何是好呢?」
  晏子回答說:「國君不用憂慮。那個魯國國君,是一個懦弱的君主啊!孔子,卻是一個聖明的宰相啊!國君不如暗中重視孔子,假裝邀請他來齊國擔任宰相。如果魯國國君犯了錯,而孔子對魯國國君強力勸諫卻不被聽從,那麼他一定會在魯國國君面前顯示出驕傲的姿態,然後前來投靠齊國。到時候,國君不要接納他啊!如此一來,孔子辭掉了魯國的宰相,在齊國又沒有了依靠,那麼孔子就會被困住了啊!」
  齊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建議,於是先派遣使者前去邀請孔子來齊國擔任宰相,接著又在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向魯定公贈送了女樂(歌舞妓)。季桓子(魯國三大家族季孫氏領導人)代表魯定公接受了齊景公的贈予。孔子強力勸諫魯定公不可以接受這些女樂,但魯定公不聽,孔子以為還有齊國當後盾,於是向魯定公辭職後,離開了魯國,前往齊國了。
  最終,孔子被晏子與齊景公擺了一道之後,開始展開漫長的國際流浪之旅。

  預言衛國發生內亂,弟子子路將死,而高柴將活著逃回來魯國。

魯哀公十五年(前480年)。
  衛國太子蒯聵是衛靈公的妾所生的兒子,也是衛出公的父親。蒯聵當初因為想要殺害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結果失敗了,於是逃到晉國依附於趙簡子。於是他的兒子輒就被立為王儲,後來繼位為衛出公。衛國大夫孔圉娶了太子蒯聵的姐姐為妻,生下了孔悝。孔圉死後,由孔悝成為孔氏家族的領導人。孔子的弟子子路(仲由)與子羔(高柴)都在衛國大夫孔悝的門下服務。
  這一年,蒯聵回到衛國後,發動叛變,想要奪回衛國君主的位子。於是他率領一些人馬突襲孔悝家,用武力把孔悝逼到牆角,強迫孔悝與他結盟,幫助他完成大事。於是蒯聵等人把孔悝押到高台上,準備進行結盟的儀式。孔悝的家宰欒寧聽到叛亂的事情發生後,趕緊派人去通知武力高強的子路前來支援,自己則駕駛著馬車侍奉著衛出公逃奔魯國。
  子路正要進城時,碰上從城裡逃出來的子羔,子羔對他說:「城門已經關閉了啊!」
  子路說:「我姑且去看一下。」
  子羔勸他說:「來不及了,不要進去遭受禍難啊!」
  子路回答說:「我拿了他的俸祿,不能為了躲避災難而拋棄他。」
  子羔見勸不動他,便自己離開了衛國,往魯國的方向逃去了。
  子路進了城,一路來到孔氏的家門口,孔氏的屬下公孫敢正守著門,因此對子路說:「不要進去有所行動了啊!」
  子路回答說:「這是公孫敢的聲音啊!你謀求利益卻躲避災難。我不會這樣,我向他謀求俸祿,一定要在他遭遇禍難時援救他。」
  這時候有使者從裡面開門出來了,於是子路就趁機進去了。
  子路一路來到蒯聵等人的面前,對蒯聵說:「太子哪裡用得著扣留孔悝呢?即使殺了他,一定也會有人接替他啊!」接著又說:「太子沒有勇氣啊!如果我放火燒掉高台,只要燒到一半,他就一定會放掉孔悝。」
  蒯聵聽後很害怕,於是就下了台。蒯聵的手下石乞、盂黶兩位勇士也下來與子路爭鬥,兩人用戈攻擊子路,把子路繫帽子的帶子割斷了。
  子路眼見自己的帶子被割斷了,加上兩人的武功高強,自己無法一次對付兩個人,於是便說:「君子死去的時候,不脫掉帽子。」於是就停下來把帽子再次繫好,接著才又與兩人戰鬥,最後便被殺了。
  孔悝眼見已經沒有救星了,只好答應蒯聵,把他立為新的衛國君主,成為衛莊公。
  欒寧與衛出公等人先逃到了魯國,孔子聽到消息後,感嘆的說道:「高柴將會活著回來啊!但仲由將會死了啊!」
  沒多久,高柴果然安全逃回了魯國,而子路戰死的消息也傳來了。子路死後被處以剁成肉醬的刑罰。孔子聽到後,極為傷心,並從此不再吃肉醬了。

  之前子路還沒去衛國服務之前,曾經與眾位弟子一起服侍孔子。
  閔子在侍奉孔子的時候,表現出和顏悅色的樣子;子路侍奉孔子的時候,表現出好強的樣子;冉有、子貢侍奉孔子的時候,表現出溫和快樂的樣子。孔子因此感嘆說:「像子路這樣啊!恐怕會不得好死啊!」
  後來子路加入了孔悝的陣營,孔悝便派遣他去治理衛國的蒲這個地方。子路從魯國出發任職前,前去向孔子道別,對孔子說:「由(自稱)願意接受夫子的教誨。」
  孔子對他說:「蒲這個地方有很多壯士,又難以治理啊!但是我告訴你,表現出恭敬、謹慎的樣子,可以威攝那些勇士;表現出寬容、正直的樣子,可以得到眾人的接納;表現出恭敬、廉潔的樣子,可以拉近與在上位者的距離。」

  可惜,孔子雖然知道子路性格上的缺陷,終究沒能改變他,也沒能阻止子路的死亡。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孔子言論中隱含預測了最有可能消滅魯國的將是楚國。

子貢問孔子說:「管仲是一個仁慈的人嗎?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能為他殉職,卻又擔任齊桓公的宰相。」
  孔子回答說:「管仲擔任齊桓公的宰相,稱霸諸侯,匡正了混亂的天下。中原的人民直到今天都還享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恐怕已經披著頭髮、穿上衣襟向左開的衣服了啊!他豈會像那匹夫匹婦一般為了遵守小信用,而在山溝裡自殺,讓自己即使死了也都沒有人知道嗎?」

  孔子關於管仲的說法,其實隱含了一個「如果沒有管仲,那麼魯國會被楚國滅亡」的假設,僅就收拾「魯國」的國家是「楚國」這個看法而言,是符合日後的歷史的。孔子死於前479年3月9日,因此這段對話只能發生在這一年以前。

補充註釋

  孔子關於人性規律的一些說法之一。

孔子感嘆說:「自從季孫氏賜給我一千鍾的俸祿之後,我的朋友們跟我更親近了。自從南宮項叔坐過我的馬車之後,我推行的法則被更多的人遵行了。所以法則也要等待時機才會被人看重,有了權勢才會被人遵行的。沒有這兩個人的賜予,我的法則幾乎要作廢了啊!」

  孔子的這個感嘆,跟伯樂看千里馬的意思一致,也跟當代請明星代言產品、或被某位名人推薦的意義相同。其他相關的關於治理的事理,可參考〈管仲〉一章。伯樂的相關事蹟,補充於下。
  伯樂是春秋時代善於判斷馬匹素質的名人。當時有一個人在市場上賣駿馬,結果在市場上賣了三天,卻沒有人光顧他。於是他就前去拜訪伯樂,對他說:「我有一些駿馬,想要賣掉牠們。但是我在市場上已經站了三天,卻沒人問過我牠們的價錢!希望先生能幫我到市場上,環繞著觀察牠們,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牠們幾眼。我請獻上一個早上賣馬的錢給先生。」
  伯樂答應了他,於是就去環繞著他的駿馬進行觀察,離開的時候也回頭看了幾眼。結果一個早上,這位賣馬人的駿馬,它的價錢已經漲到了十倍之多。

  孔子關於人性規律的一些說法之二。

一次,孔子看見一個正在張開羅網捕鳥的人,他發現這個人捕到的鳥都是一些還沒長大的小雀,於是孔子問他說:「你捉到的都是小雀,卻沒抓到任何大雀,這是為什麼啊?」
  捕鳥人回答他說:「小雀跟著大雀的,都不會被我抓到。大雀跟著小雀的,便可以被我抓到。大雀非常容易受到驚嚇,因此不容易抓到。小雀貪吃,因此容易抓到啊!」
  於是孔子感嘆的說:「君子要謹慎著跟對人,沒跟對人就會有被網羅抓到的憂患啊!」

  孔子有不少預測「過於神奇」,因此我將這些故事放在其他卷,這裡僅介紹那些確實由人事規律推導而出的預測,與相關的事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