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
人物簡介
孫武:中國最傑出的兵法家、軍事家,曾經帶領吳國三萬人的軍隊擊敗楚國二十萬大軍,幫助吳王闔閭稱霸天下。他撰寫的《孫子兵法》,從誕生開始就成為中國兵法的聖經,一直到今日這本五千多字的兵法仍閃耀著智慧的火光,對世界有莫大的指導價值。根據拙作《孫子兵法論正》考證,孫武的《孫子兵法》成書於前515年四月以後至前512年八月以前。
公子光:即吳王闔閭,吳王諸樊的兒子,原本吳國王位的順位繼承人。但因為諸樊以及其他二兄弟想將王位藉由兄終弟即的方式傳給季札,因此諸樊死後王位並沒有傳給公子光而是傳給了他的弟弟餘祭,餘祭死後又傳給弟弟餘眛。餘眛死後,由於季札正出使在國外,因此王位被傳給了吳王壽夢(吳王諸樊的父親)的庶出長子吳王僚。公子光不服,因此最後在伍員推薦的刺客專諸的幫助下,刺殺了吳王僚,奪回了吳王王位。
預言事例
預言如果吳王闔閭執意用婦人讓他進行軍事演練,闔閭必然要後悔。
前512年左右,幫公子光篡位成功的伍員(伍子胥)為了及早開始實施報復楚國的計畫,於是打算向吳王闔閭推薦軍事天才孫武。伍員先將孫武安排在招待外賓的旅館居住,接著便開始向闔閭強烈舉薦孫武,希望讓他擔任吳國將軍,主持吳國的軍事活動。經過伍員七次的強力推薦之後,闔閭終於決定面見孫武。在闔閭面見孫武之前,他早已從伍員手中得到了孫武所著的十三篇《兵法》,並用心讀過了一遍。闔閭對孫武的十三篇《兵法》極為讚賞,但既怕伍員推薦孫武只是為了要報復楚國,從而將吳國帶往滅亡的境地;又怕孫武不過是個徒具文才、誇誇其談而沒有實際能力的人。於是闔閭在前去拜訪孫武之前,便想出了幾個法子來測試孫武。
吳王闔閭來到外賓旅館,見到了孫武後,對他說:「先生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啊!說得非常精采啊!寡人也非常喜好軍事,農閒時,也常帶著軍隊進行打獵的遊戲!因此我想多聽聽先生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
孫武回答說:「軍隊,是為了利益而存在的,不是為了喜好而存在的啊!軍隊,是為了解除國家的危機而存在的,不是為了遊戲而存在的啊!君王用喜好與遊戲的角度來詢問軍事問題,我一個外來的臣子不敢回答!」
吳王闔閭說:「寡人沒有聽過『道』啊!因此不敢用『利益』與『危險』來向先生詢問軍事問題。不過先生曾經在〈九地〉篇中提到,可以讓即使是互相仇恨的吳國人與越國人也能行動整齊劃一、團結一致對外的說法,不知道是否真的能運用到實際上呢?」
孫武回答說:「只要是君王想要用來測試的對象,使用地位尊貴的人也可以,使用地位卑賤的人也可以,即使使用婦人也可以啊!」
吳王闔閭見孫武終於說了大話,於是回答說:「寡人想要使用婦人。」
孫武回答說:「使用婦人,恐怕讓人不忍心啊!臣下請求用地位卑賤的人代替婦人。」
吳王闔閭不願放過孫武,因此說道:「長岸之戰,寡人孤軍深入,兵行險著,奪回餘皇戰艦;雞父之戰,寡人出動奇兵,以寡擊眾,打敗七國聯軍。我連死都不畏懼了,還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孫武回答:「既然如此,那麼我想請求大王,如果使用婦人時需要動用到刑法,大王不能阻止。否則我不敢接受這樣的任務。」
吳王闔閭回答:「寡人答應先生的請求。」
孫武於是說:「那麼請大王從宮中選出一百名婦人,派他們到吳國左後方的璽囿之中,排列成二個陣形,讓我對他們進行訓練。」
闔閭答應了孫武的要求,便在宮中選出一百名婦人,並派遣兩名最愛的寵姬擔任二個陣形的隊長。一切就緒後,闔閭便移駕到了璽囿的觀景臺上觀看孫武演練美姬的過程。
孫武首先問這一百多位的宮女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與左右手還有背部的位置嗎?」
婦女們都回答說:「知道。」
於是孫武便對他們宣導說:「那麼當我說『前』的時候你們就看心,說『左』的時候你們就看左手,說『右』你們就看右手,說『後』你們就看背後。你們對這樣的命令瞭解嗎?」
婦人們都回答:「瞭解。」
孫武在完成命令的約定之後,便請軍官設下了鈇鉞刑器,以懲罰那些不聽令行事的人,並且就相關的事項再三的陳述與宣導,最後才開始擊鼓操練。
於是軍官便對婦人們下達了「右」的命令,婦人們都大笑而不聽令行事。軍隊尚未敲擊金(傳達撤退命令的金屬樂器)的時候,更有婦人因為疲累便逕自坐了下來。
孫武見狀便對軍隊的所有人說:「約束不明確,宣導命令不熟悉,這是將帥的罪過啊!」
於是孫武又再一次對婦人們宣導相關的命令與懲罰規定。接著軍官便又再次對婦人們下達命令,結果婦人們還是大笑,不聽令行事。
孫武於是說:「約束不明確,宣導命令不熟悉,這是將帥的罪過啊!既然已經約束明確、屢次宣導而士兵們仍不聽從的,這是吏士的罪過啊!」於是便要將兩位隊長問斬。
闔閭在臺上看到孫武即將斬殺兩位愛姬,驚駭之餘,趕忙派遣使者前去下令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啊!寡人沒有這兩位美姬,吃東西也不知道美味啊!希望不要斬殺她們啊!」
誰知孫武不為所動,反倒回覆使者說:「臣既然已經接受命令而成為將軍,將軍在軍隊之中,對於君王的命令有些是可以不接受的。」
於是孫武便命令手下殺了兩位隊長以儆效尤。接著孫武又任用等級在兩位美姬之後的婦人為隊長,並再次擊鼓下令。婦人們早震懾於孫武斬殺美姬的威嚴,這次便都乖乖的接受命令行事,「左右前後跪起」的動作都能整齊劃一,沒有再敢出聲的人了。
幾次訓練之後,孫武這才請使者前去稟報吳王說:「軍隊的動作已經很整齊了,大王可以試著下來觀看一下。只要是大王想要用他們達到的目的,即便是請他們進入水中、火中也都可以啊!」
闔閭在美姬被強力問斬後,心中悲憤交加,臉色陰沉,只是一直呆坐著而不再言語。若非早已答應孫武「不會後悔」,他早就把孫武殺了!美姬被殺後,闔閭並沒有馬上離開看臺,除了是他想看看孫武的本事,也不免有想趁孫武仍然無法達到演練美姬的目標後,殺之而後快的心態。但沒想到孫武果真完成了自己的承諾,於是只好派遣使者前去回話說:「將軍去休息吧。寡人不想下去觀看了。」
孫武聽到使者的轉述後,回答說:「大王只是喜歡聽那些話,卻不能把它們應用在實際的活動中啊!」
於是孫武便下令結束訓練,解散部隊,同時回到了自己的館舍。
預言晉國六將軍的滅亡次序。
闔閭經過了幾天思考之後,情緒逐漸平復,也知道孫武確實能用兵,不是誇誇其談之徒,而且美姬們既然人死不能復生,也不能讓她們白白犧牲。於是闔閭壓抑著仍帶點悲傷的情緒,出發前去外賓旅館拜訪孫武。
闔閭見到孫武後,首先向他提問關於當前最熱門的晉國六將軍誰將最終勝出的問題,以減低尷尬的氣氛,順便探探孫武判斷國際形勢的功力,日後請孫武判斷攻擊楚國的時機時,自己也好有個參考依據。
於是闔閭問孫子說:「晉國六位將軍瓜分了晉國的土地,誰將先滅亡?誰將在最後獲得成功?」
孫子回答說:「范氏、中行氏將先滅亡。」
闔閭問:「誰是下一個呢?」
孫子回答:「智氏是下一個。」
闔閭又問:「誰是下一個呢?」
孫子最後回答:「韓氏、魏氏是下一個。趙氏如果沒有丟棄他固守的規則,晉國的政權將歸屬於他。」
闔閭問說:「這背後的說法可以聽聽看嗎?」
孫子回答說:「可以。范氏、中行氏劃分田地的尺度,以八十步的距離為畹(土地面積單位),以一百六十步的距離為畛(土地面積單位)。他們畫出的田地狹小,收養的士人很多,以伍為單位進行徵稅,公家很富裕。公家很富裕,收養的士人很多,那麼他的君主就會驕傲,臣子就會奢侈,同時由於盼望建立功績而頻繁作戰,因此會先滅亡。智氏劃分田地,以九十步的距離為畹,以一百八十步的距離為畛,以伍為單位進行徵稅,公家很富裕。公家很富裕,收養的士人很多,那麼他的君主就會驕傲,臣子就會奢侈,同時由於盼望建立功績而頻繁作戰,因此智氏是范氏、中行氏的下一個。韓氏、魏氏劃分田地,以一百步的距離為畹,以二百步的距離為畛,以伍為單位進行徵稅,公家很富裕。公家很富裕,收養的士人很多,那麼他的君主就會驕傲,臣子就會奢侈,同時由於盼望建立功績而頻繁作戰,因此韓氏、魏氏是智氏的下一個。趙氏劃分田地,以一百二十步的距離為畹,以二百四十步的距離為畛,公家不進行徵稅。公家因此貧窮,他收養的士人也很少,君主節儉,臣子收斂,用這樣的態勢來駕馭富裕的民眾,這叫做鞏固國家的基礎。因此說晉國的政權最終將歸屬於趙氏啊!」
闔閭說道:「說得好啊!王者的守則很明白了啊!就是厚厚的愛護他的人民啊!」
孫武既然知道趙氏是最後敗亡的,吳王闔閭自然沒有理由不根據這個判斷來調整吳國的稅賦制度,同時預先與趙氏結交。雖然孫武的預言與最後實際的歷史走向,有點誤差,但滅亡順序卻是一致的。范氏、中行氏,在前497年被其他四家圍攻,最後敗逃朝歌。晉國六將軍之形勢破局為四將軍。前493年,趙簡子攻打范氏、中行氏,兩氏向齊國求援,齊國支援范氏、中行氏一千車的糧食,由鄭國軍隊護送。鄭國軍隊被趙簡子的軍隊打敗,這一千車糧食也落到了趙簡子手中。最終范氏、中行氏,逃到了齊國,從貴族淪落到了平民身分。范氏、中行氏徹底滅亡了。孫武的第一個預言也應驗了。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一起消滅了智氏。晉國開始由三將軍當家。孫武的第二個預言應驗了。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的領導人接受周天子封為侯爵,韓、趙、魏三國的政權被合法化了。前376年,韓、趙、魏三國瓜分了晉國的土地,晉國實際上已經滅亡。前349年,韓、趙兩國合謀殺掉晉靜公,瓜分了剩餘的晉國土地,晉國香火斷絕了,建立將近七百年的晉國徹底滅亡了。
前230年,秦國消滅了韓國。前225年,秦國將軍王賁用水攻攻破魏國首都大梁,魏國滅亡。韓國與魏國兩國的滅亡只差了五年。孫武的第三個預言應驗了。趙氏的趙國成為六將軍裡,撐得最久的一個勢力。如果只考慮順序,而不考慮整體,那麼孫武的第四個預言也應驗了。前222年,秦國消滅了趙國。六將軍的所有後代都滅亡了。
雖然孫武並沒有考慮到如果不是晉國的政權歸屬於某一家的情況,而是其他情況,但他用來預測的規則卻很明顯的具有很長久的適應力,並且整個推斷的過程也非常科學。這一點其實也已經夠驚人的了!從實際的歷史出發,趙簡子建議的根據地、以及趙襄子實際選擇的根據地:「晉陽」城,這個城市的治理狀態,也確實如同孫武所描述的,是趙氏所有的城市裡,「公家貧窮」而「民眾富裕」的最經典範例。因此,趙襄子能夠挺過智氏、韓氏、魏氏三家聯軍三年的攻擊,而最終反過來策反了韓氏、魏氏,一起消滅了智氏。
事實上,在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年),智文子(荀躒,智氏家族領導人)打算用來接替晉國六將軍之一「中行寅」(中行氏領導人)的人選「梁嬰父」也曾提出過趙氏可能最終取得晉國政權的說法。
梁嬰父趁著范氏、中行氏聯手進攻趙氏,迫使趙簡子(趙鞅)逃到晉陽的時候,對智文子建議說:「不殺死董安于,讓董安于主持趙氏的政權,趙氏最終一定能得到晉國,應該用董安于先發動了禍難來責備趙氏。」
智文子於是派人告訴趙簡子說:「范氏、中行氏雖然發動叛亂,但這本是董安于挑起的禍端。晉國的法律規定,先發動禍亂的人必須處死。范氏、中行氏已經伏罪了。謹此奉告。」
趙簡子對這件事感到擔心。董安于對他說:「我死則晉國安寧、趙氏安定,哪裡還用活呢?人誰沒有死?我死得算晚了。」於是就上吊自殺了。
趙簡子把董安于的屍體曝曬在市場上,然後派人告訴智文子說:「您命令我殺掉罪人董安于。如今他已經伏罪。謹此奉告。」
於是智文子和趙簡子結盟,趙氏因此得以聯合智氏、韓氏、魏氏的兵力擊敗范氏、中行氏,使趙氏獲得安定。最終趙簡子也在自己的宗廟裡安放了董安于的靈位,以此來感謝他對於趙氏家族的犧牲奉獻。
從孫武預言趙氏將最終取得晉國政權的前512年至梁嬰父的前497年,這之間已經經過了十幾年,六將軍勝敗的局勢已經更為明朗了。而梁嬰父的看法趨近於孫武。由此可見,如果不是智氏最後聯合了韓氏、魏氏一起圍攻趙氏三年,使趙氏元氣大傷。晉國的政權最終落在趙氏手上的機率確實是最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