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學指南》
明.楊惟明 輯
續修四庫全書版
朔雪寒 校
〔目錄〕
步射有法
弓考
箭考
弦
决俗名節機
執弓
搭矢
鈎弦
身法
足法
手法
眼法
臨射
射後
訣
病
前手七病
後手七病
馬射法
〈步射有法〉〔有引〕
甘蠅,古之善射者,彎弓而獸伏鳥下。以此法授弟子飛衛,而巧過其師。紀昌學射于衛,衛曰:「視大如小、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渺氂垂蝨于牗上,南面而望之 。旬月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乃以燕角之弓、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垂不絶。由此觀之,雖至巧必從法生,射惡可 無法也。古人習射,但求合法與否,而的之中否,有所不計。豈不欲中哉!葢得法者,自然命中,此又不必計矣!
〈弓考〉
學者皆曰:「弓不知何段是弓?」弓心包在弝内不見,軟手皮,名曰弝。近弝八分,名曰弝眼。近弝眼一寸二分便是弓。近弓二寸,名曰閃。近閃一段,名曰回火 。近回火一段,名曰腦。近腦一段,名曰虗火。近虗火一段後是枕皮。枕下一段為琹弦。琹弦 外曰蛾眉。靠蛾眉即扣。扣内緑皮曰耐磨。
○凡學射,先須擇弓之稱手者。若手強弓弱,則手欺弓;弓強手弱,則弓欺手。皆所不可。然初學,寧使手有餘力。
○買弓,須擇其胎直、筋舒、膠勻、乾透、角面老,便是良弓體段。但新弓須張而調之,偏者使歸于正,斜者使歸于平,曲者使歸于直。如病在弝,則以火調弝;病在閃,則以火調閃 ;病在腦,則以火調腦。或以刀錓之,又或以兩手開其腦、兩膝制其閃,皆可。更宜烘焙得法,安置平正。
〈箭考〉
學者皆曰:「箭不知何段是箭?」皆曰:「頭上是鏃,不知何段是鏃?」鉄露在外者,名曰鉄頭。包桃皮内者,名曰鉄鏃 。近桃皮一寸二分,便是箭,最要堅硬。近箭一段,細看,名曰小肚。近翎毛一段,粗看,名曰大肚。翎毛空處,謂之翎眼。搭弦處,謂之扣。
○凡箭,須看其幹。不頭大尾小,不此輕彼重;其扣不緊不蕩,其翎且整且固。然後用之,亦須與弓相稱。弓重則矢亦重,弓輕則矢亦輕。若矢輕于弓,則必跳躍;矢重于弓,則又沉而難到矣 。亦宜烘焙得法,安置平正。
〈弦〉
凡弦,太長則謾而無力,太短則木而不發。粗細□□適中。
〈决俗名節機〉
决以輕而薄者為佳,又貴不寛不緊。着决,須近虎口。若在近指甲節上,則逼弦太緊,入于揫矣!
〈執弓〉
弓弝上段,可留六七分通矢。即以掌心頂弝,猶如握夘(卵)。不可横把,若橫把,則指不着力,把持不固,每每打袖。第三、四 、五指,緊緊拏弝。大指悉力追進,壓着中指,第二指豎起,指尖點在弝前之上,不可伸出。盖食指點弝,亦有扶助之力,而不伸出。 斯無碍(礙)弦之病。近來人多四指摠拏,雖非正法,苟能熟之,亦可。
○初學,宜將弓每每空張,併習容止。空張既熟,容止亦端,乃可引弓。若遽然引弓發矢,則力不出、心又亂。諸病難除矣!
〈搭矢〉
先看單翎在上,即入扣;須前手低四、五分,後手高四、五分。若前高後低,則發矢多至描天,而不能水平。然亦頋人力之強弱何如!力強,自能遠到。後手宜高 ,力弱而后高,矢不到把矣。又須放平些,宜時時酌量。
〈 鈎弦〉
後手大指鈎弦,將食指鈎大指。然食指尖,須直向于下;若横斜,則弦有碍而矢偏于右矣。食指内節,一直傍矢,不可太逼 。盖惟傍矢,則矢不落架;而不太逼,則矢不右曲。或以中指鈎大指,而直伸食指傍矢,又或以食、中二指鈎大指,名曰「双(雙)鈎 」。此亦各從其便耳。
〈身法〉
身勢大槩有二:全身壁立引弓,謂之大架;蹲足直腰引弓,謂之小架。塲中各從其便。惟射賊宜于大架,引弓便射,賊不及避也。然要端身如幹、直臂如枝 。身前竦,為猛虎方騰;額前臨,為封兕欲闘。出弓弰,為懷中吐月;平箭筈,為弦上懸衡。
〈足法〉
立脚須不丁不八。前脚趾一直對把,仍直挺勿曲。后脚曲而向前,不但無突臋(臀)之病,且有腰力,故曰:「前腿似橛 ,后(後)腿似瘸。」 隨箭改移,在于後脚。射左改右,射右改左。若開把左一尺,后脚那(挪)後半寸;開把右二尺,後脚那前一寸。决無東西之失矣 !
〈手法〉
前手一定在頤間,又要與前肩平,上下一些子,俱不准(準)。後手 一定在右乳上一線,太上也不准(準),謂之懸肘;太下也不准(準),謂之夾肘。不上不下,如抱嬰孩。
○法曰:「前手如托泰山」,言其用力推弓也;「後手如拔虎尾」,言其一拔就出也。
○前手貴撆,後手貴撧。撆者,拂也。發矢之時,對的拂去,弓弰直指的中央。若稍過其的,便不是矣。撧者,掣也 。言斷絶也。放箭之時,後手一掣,五指齊力,如側手打物狀。必須臂彎夾緊,謂之「壓肘」;又將虎口朝天,謂之「仰腕」。其主撑平,平望後,輕輕一丢手 ,心轉向于後,名曰「獻掌」,即「仰腕」也。一箭發時,則必摩其弰。〔主的、主髀之說。〕壓其肘、仰其腕,方合法。
○前手虎口微鬆,下三指輕托。
○右手扯弦,屈名、小二指,爬入掌心。若爬之不力,則發矢亦無力。
○射大存于小,謂將前肘連肩收進,則手自下、箭自不大。射小存于大,謂將前肘連肩少出,則手自高、箭自不小。那移在腰、胯、肩、肘之間,非以拳上下也。
〈眼法〉
凡射六十步,拳對把子中心;七十步,拳對把子頭頸;八十步,拳對把子頭上。務用目力諦視。
○須知:箭在弓右,視在弓左;箭在于手,視在于的。若視箭,則不中矣。
○〔大架勢,弝外看把;小架勢,弝内看把。乕口前,即弝外;手背上,即弝内。〕
○側身對的,初起時,雖當面扯弓。弓滿之際,身已一直,不宜復側。轉頭來,兩眼齊望把,必須右眼斜視左眼,左眼斜視把上。紅月纔是看法。
〈臨射〉
〔即治氣之法。〕《 傳》曰:「怒氣開弓,息氣放箭。」盖怒氣,則力雄而引滿;息氣,則心定而慮周。
○法曰:「慢開弓,緊放箭。」慢有審之意,緊不至于吐。與「怒氣、息氣」之說,並行而不悖也。
○發矢先兩眼凝神,覷定,左手提弓,臂肩皆轉向于前,與身一直。執弓碍眼,直挺如拒,牢不可動。右手扯弦,須傍耳邉扯來,慎勿挨胸摸奶。後手及後肩,與前臂前肩 ,一直如線。見得弓滿,又拳正對月中,即着力一撧。盖自持弓之時,即當審固,及至滿而將發,最要倍加精神,愈審愈固,務求滿而又滿 、正而又正。斯必至必中矣。然 太遲久,及至臂力耗散,發矢無力,又所當知。
○發矢之時,要兩手齊分,一撆一撧,不輕不重,無先無後,則矢疾而不偏。若中箭多在的之左,必前手用力之過;多在的之右,必後手用力之過 。然前手之分,必自肩而臂,而拳,一齊進力,始得。若止 用拳力,非大即開矣!
○射時,遇左風則迎左,遇右風則迎右。未為非法。要之,一遇有風,只須前手極力一撆,後手極力一撧,則矢之去也,寔(實)而不虗(虛)。雖有風 ,不能為之動矣。何必迎左、迎右乎!
○用力,有先後,有徵騐。開弓之始,前臂着力;將滿之際,兩臂齊力。則胸前骨開,背心肉緊。若胸背無徵,必臂力未齊也。
○初扯弓,兩臂少曲,不可展盡。前肩畧養在後,不可盡出。待弓滿,方可出。若未滿先出,全無牽挨之玅。〔訣曰:牽弦須用緩挨肩。〕謂之死肩,非法也。
○射時,手、足、臂、目,各有定位。如 以的為主,前拳對的,目在拳之上、的之下,前臂在目之下,前足在拳之下,箭在頦之下,後手在右乳之前,如繩之直焉可也。
○所謂「入彀」者,謂引弓至拳間,一直如線,後手已盡,不能復來。其鏃,恰到指上,此便是「彀」。若臂肩未直,鏃已上指,亦未是「彀」,當更用長箭。若肩臂已直,後手已盡 ,鏃未上指,便當用短箭。又不可于引弓之初,先將前手挺直,後手又不能拽開,至于脅下而止,便以鏃上指為「彀」。此又大不是矣。
○弓弰向 前畧斜,不横不豎,為斜月之狀。矢去,無開左之病。
○射要遍身用力,而無用力形狀,不動容作色,不矯手頓足。
○塲中以從容審决為主,射賊以敏捷神速為主。然從容中,不可無敏捷;敏捷中,不可不從容也。□有中,須恊天時、調弓矢,勝不驕 、敗不怒,心和氣平,□□□制,心專志一,箭箭求獘,虗心納善。發矢不易,□□□□□中,大抵以久熟為玅。
○生弓,不可必中。弓強矢輕,弓弱矢重,不可必中。手生,不可必中。氣驕志怠,心神恍惚,不可必中。好勝之心甚,怯懦之心生,不可必中。見己之病不改,不可必中。射多力疲 ,不可必中。
○發矢,有平衡上把,空中止見一點黑子者;有臨及把,勢若欣躍,而鏃頭向上者;此乃力與法俱全,為上乘之技。箭頭從上而下,能延進二、三十步,不離把子者,亦不失為射法 。若描高入雲,從空墮地,即有一、二上把,亦偶中耳!何法之有!
〈射後〉
發矢之後,須觀其落頭何如?或中,或不中;或大或小;或開左,或開右。其大也,得無所主大高乎?搭矢太平乎?其小也,得無矢不滿乎?前後手欠力乎?或搭矢太高乎?其開左、開右也 ,得無所主欠中乎?前手摇動乎?食指鈎弦窒碍乎?或左風、右風乎?或後脚過左、過右乎?仔細存想,識出一病,即改一病。病處 既除,則好處自生。
○每日早夜間,思己之得失處,又思人之得失處,而學于己,而改于己。沉潜反覆,精思玅悟,自然得心應手。
○閑常要凝眸定目,先望五十步外,漸及百步外,以一物作准(準),看得其中明明白白。久之,精光注射,天巧自生。
○手臂時時對柱挺直,使之堅固。
〈訣〉〔凡二十〕
引、控、容、拒、握、習、彀、勢、舉、壓、分、寔、撆、撧、慎、察、調、閑、審、固。
引者,引滿而後發也。
控者,扣弦得法也。
容者,容止安和也。
拒者,推弓使出也。在臂肘間用力。
握者,把持之固,如握夘(卵)也。
習者,平時演手法也。
彀,說見前。
勢者,體勢莊重也。
舉者,提其前手也。的遠箭短則可。
壓者,存其前手也。的近箭大則可。
分者,即撆撧齊分之謂。
寔者,辣而疾也。
撆、撧,說見前。
慎者,小心用法也。
察者,較量其得失也。
調者,弓矢相得也。
閑者,從容暇豫也。
審主心,固主力。然二字相因,不可分用也。
〈病〉〔凡九〕
頥旁引、頭低垂、胸前凸、背後偃、縮肩、聳肩、懸肘、夾肘、摸奶。
旁引者,全面兩眼齊望把子也。
頭頸不直,故垂。
胸不歛藏,故凸。
上身用力,下身不用力,則臋望後聳起,致有背偃之病。
縮肩者,肩不出也。
聳肩者,肩早出也。
後肘高于前肩,曰懸肘。在前胸肋下,曰爽(夾肘。爽乃「夾肘」之壞字也。)。二說見前。
摸奶者,扯弦緊靠胸膛也。
〈前手七病〉
張、挑、築、嫩、老、鬆、彎。
張者,前手一忽,有似打彈之勢,箭必徃東。
挑者,下掌緊,虎口鬆。放箭時,望上一檯。
築者,後手鬆。出箭時,虎口望下一搥。
嫩者,手腕彎在弝内,箭多開東。
老者,手腕托過于弝,弦多打袖。
鬆者,肩臂不用力。放時,拳又不緊。
彎者,肩不出,肘與腕亦不直。
〈後手七病〉
懸、逼、揫、遲、速、吐、剩。
懸,即懸肘之說也。
逼者,食指靠緊扣,逼得箭彎,則開西者多。
揫者,不露鳳眼,死死紐緊,致弦俱彎。「揫」與「逼」在弦箭上分别。
遲者,過于審。
速者,不及審。
吐者,欲就前手,而放箭央詳,不辣也。
剩者,扯不滿鏃,未上指也。
〈馬射法〉〔有引〕
唐堯時有名羿者,善射。以馬箭誅九嬰,殺猰㺄。死為宗布,人皆祀之。后羿慕其為人,學于弧父吉甫。馬射,無脫矢。逢 蒙盡得其術。而漢李廣之走匈奴,唐薛仁貴之定天山,俱取勝于騎射;則騎射為世所重,厥有由矣!故其為法,又不可以不講也。但比之步射稍易,不及致詳耳。
馬射,須調習其馬:先慢行,次緊行。然馳驅之法,直踞坐,不宜跕坐。宜以兩膝夾緊鞍頭,不宜以兩足踏緊脚鐙。宜以身撲向于前,不宜直挺在上。宜左身左足向前 ,不宜平身平足向前。
○一上馬即將矢扣弦。待馬上路,即投韁捉矢,聚精會神,目不瞬,氣不息,滿開弓,快放箭,只是對鐙而發,無有不中。然 其法,有「初把分鬃、中把對鐙、末把抹楸」。平時宜預習之。弓比步弓稍軟,若射賊,只用步弓,須待近三、四十步,方可發矢,遠則難中,亦難殺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