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關於預測的一些真實故事:夢見明牌

  「關於預測的一些真實故事」,屬於《預見未來》的一部分文章。說的是一些親身經歷或親見親聞的奇怪故事與相關感想。想到就寫。
  最近因為在做一些科學實驗,因此有時會去彩券行買幾張彩券。今天我突然好奇問了一下彩券行的老闆娘,這家彩券行開過頭獎嗎?於是她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差一點就有頭獎了。」她說。
  「什麼意思?」
  「有一次有一個中正大學的學生說她夢見了七個號碼,於是來這裡簽大樂透。那時候我先生跟她說最好買350全簽,她說她只是一個學生。於是拿掉了一個號碼。就這樣跟頭獎擦身而過了。」
  「太可惜了。」
  「是啊!她後來有買了十包棉花糖請我吃。還記得有一天我剛好去附近的農會辦事,遇到她跟她媽媽剛好去領那五萬塊彩金。她還跟我說很可惜。」
  
  這種故事呢!我小時候聽過幾次類似的,就是有人做夢夢到明牌,就去簽,結果就中了。其中一個最扯的一個是跟女鬼有關的。話說當時有一個客戶他住的地方不是很乾淨,常常夢見女鬼,有一天那女鬼跟他說:「你照這個號碼去簽,會中。到時候要記得回饋我!」那人答應了,於是醒來後就去簽,果真中了!但他並沒有履行對那女鬼的承諾,結果後來家破人亡了!
  這種怪力亂神的故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可是若說彩券行老闆娘要編一個女學生因為夢到七個號碼結果因為不願意花350,而與頭獎擦身而過的故事!實在不太可能!若從其表情與敘述模式來看,都不像是假的,而且也沒必要。再者,這比那女鬼的故事還要正常!相信有聽過類似故事的人應該不少。那麼這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概率有多低呢?一個人突然夢見了七個號碼,結果其中就包含了下一期的樂透頭獎號碼?然後她真的去簽了,更扯的是與頭獎擦身而過!重點是為什麼有人會夢見這種玩意?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

2017.3.9補充:

3.9日南韓對台灣隊棒球賽,11:8結束,當晚的三星彩號碼就開出:811。試問這概率有多低?
1060000588 1 12017-03-09 (星期四)


根據以下中央社報導,也還有一些不算巧合的巧合:

台彩最不想開出的號碼 每次都慘賠



外界總是覺得彩券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但事實上,除周日外天天開獎的三星彩讓台灣彩券賠錢的機率相對偏高,尤其是「520」這組號碼開出時,台彩鐵定賠錢。
三星彩其實就是新加坡相當風行「萬字票」的縮小版,差異在於「萬字票」中正彩的機率是萬分之一,三星彩由於只有3位數,中正彩的機率是千分之一,彩迷若簽中正彩,可獲得新台幣1.25萬元的獎金。
除此之外,台彩針對三星彩還有「組彩」、「對彩」的玩法,獎金自750元至4000元不等。
一般而言,每期三星彩正彩中獎注數多在20至50注之間,以每期至少200萬元以上的投注額,台彩幾乎是「穩賺不賠」,但人算不如天算,彩迷對於某些號碼的偏執,讓三星彩每次只要開出比較特殊的號碼,台彩就得慘賠。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去年5月20日前總統馬英九任期內最後一個就職週年,當天的三星彩竟然開出「520」這組號碼,當天「520」的正彩被簽到1500注封牌,當期三星彩投注金額243.9萬元,但台彩賠出的彩金高達2248.6萬元;今年2月14日西洋情人節隔天,諧音「我愛你」的「520」再度開出,台彩又賠了近600萬元。
如果你覺得一定要「520」台彩才會賠錢,那你就錯了,彩迷常常因為怕開出的獎號順序調換,除了買正彩外也會順便買組彩,以今年5月2日為例,當天開出「052」,正彩雖只有47注中獎,但組彩中獎注數高達1292注,今年元月12日開出「250」,組彩同樣有1254注中獎,沒有意外,台彩又賠錢了。
除了「520」外,台彩其實也很怕三胞胎牌開出,所謂的三胞胎牌,即是3個獎號相同,例如「555」、「999」,其中,彩迷的最愛莫過於「888」,才在7月26日開出的「888」,當天有344注中獎,台彩收進235.4萬的投注金,卻賠出506.7萬元的彩金,去年2月17日開出的「888」,更讓台彩賠了超過1000萬元。
不過,根據台彩統計,彩迷最愛的三胞胎牌其實是「666」,自第4屆開賣至今幾乎期期都賣到快封牌,只不過財神爺還沒有欽點到這個號碼,至今還沒開出過。1050806

愚人節!?3星彩連2天開日曆牌台彩倒賠1800萬

2017-04-0122:50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真的太巧了!昨天3月31日,3星彩開出「331」,正彩中獎注數高達422注;今天4月1日愚人節,3星彩又開出「401」,正彩中獎注數更達892注,估計台彩2天倒賠1800萬元。
  三星彩連續2天開出「日曆牌」,台彩倒賠了1800多萬元。
  台北市金財神彩券行老闆邢紀藩表示,3月31日3星彩開出「331」,當期銷售金額329萬元,但中獎獎金高達928萬元,台彩倒賠600萬元。4月1日3星彩開出「401」,當期銷售金額352萬元,中獎獎金1561萬元,台彩倒賠1209萬元。
  邢紀藩指出,這兩天3星彩中獎號碼實在太巧了,如果4月3日再開出日曆牌「403」,肯定是史上最狂的愚人節,3星彩正彩「403」限量1500組,目前封牌倒數中。

筆者註:這一則也發人深省,「日曆牌」的中獎概率是多少?若說愚人節簽注「41」組合牌也還合理!但「331」這一天簽注這張牌的用意是什麼?每天有多少人都簽注當日的日曆牌?這種簽注行為的的背後心理機制是什麼,值得探討!彩券業要賠錢是很難的!像就職牌、日曆牌這些都屬於少數極端事件,加上有「限注、封牌」的防護機制(一如賭場有其他防護機制),長期都是賺錢!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道德經論正:為什麼軍事史、軍事思想史必須改寫?

  為什麼軍事史、軍事思想史必須改寫?這裡只約略做一些點撥!根據的是客觀的引文線索!至於原文因此對該徵引引文者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如何的影響,則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中國軍事思想史從來沒有出過經典之作。即便許多著作已經談到了「姜太公、孫武、司馬穰苴、吳起、孫臏、尉繚子」等幾位重要的周朝兵家,但仍然遺漏了管仲、老子這兩個關鍵人物,說的也只是一些皮毛。其中老子已經受到姜太公與管仲的影響,而其對於中國軍事思想的影響力更是龐大,不僅不下於姜太公、管仲,甚至凌駕於此上,得與孫武等量而觀。以下這個表將能很清楚、明白的說明這個事實!自從孫武《孫子兵法》面世後,《孫子兵法》的影響力便遍及於歷代兵家與名將,因此這裡將只著眼於老子的影響,至於孫子的影響力請見《孫子兵法論正》相關引文,此處不再引出。
  談老子對兵家的影響力,必須先解釋何謂兵家?兵家不像道家、儒家、墨家,而更像名家、法家。道家的創始人是老聃,即便他並不以此自立門派,但從老聃的徒弟文子、亢倉子、楊朱、關尹子、涓子,不計孔子,關尹子又有弟子列子,師承脈絡自然形成,「家」的條件也充足了!儒家為孔子所創,也並不自稱為儒家,但三千弟子、七十二菁英,子夏、曾子、子思等一路傳承數代,也符合「家」的條件。墨家為墨子所創,有成百上千弟子,弟子也有弟子,也符合「家」的條件。這些「家」也都有各自共同的理論基礎,創始人以及其他弟子也都有著作傳世。
  以此三家來反觀「兵家、名家、法家」等,則可明顯看出分別。以法家而論,起於管仲,經過司馬穰苴、孫武、李克、吳起、商鞅、尉繚子、申不害、荀子、韓非一路發展,其中各門各派都對所謂法家的理論「有所貢獻」,源頭雖都可指向管仲,但管仲卻並不以此開宗立派,更無弟子與後代繼承衣缽。法家思想最終總成於韓非,而韓非實為荀子弟子,也即儒家子弟。李克、吳起、荀子、韓非,論門派、論師承都是儒家。兵家、名家的情況大抵如是。「兵家」是以該作者的著作是否專門論兵來加以識別,因此吳起論師承是儒家,論著作類別是兵家。墨子不僅善於守城,更善於攻城,只是關於墨子的攻城技術與事蹟或失傳或隱沒不彰,終於不為人所知。而墨子本身就是墨家的創始人。但若論著作,則其〈備城門〉以下諸篇都是論兵之作。把墨子歸為兵家,與把管仲歸為兵家的意思一致。這也是為什麼班固〈藝文志〉中一堆道家的書都曾經被歸類為兵家類書籍的一個根本原因!因為如果要用著作內容是否論兵來進行圖書分類,難免會有眾多類似道家、儒家、墨家的著作會被當成兵家類的書籍!
  兵家最早的源頭是姜太公,後有管仲以及春秋時期一眾著作或事蹟已經失傳的將軍們,春秋末年有老子做了不少貢獻,司馬穰苴、孫武都受到影響不說,孫武以後不受到影響的兵家如鳳毛麟角,而這些鳳毛麟角如白公勝,是否真的未受影響也可存疑。因為白公勝的兵法著作已經失傳了,以致於無從查考!但若論間接影響,白公勝身為吳國將軍,又受到伍子胥照料,不可能不受到孫武、伍子胥的影響,而孫武、伍子胥又受到老子影響,那麼這種間接的影響顯然是可以確認的。因此若以該作者是否有大篇幅論兵著作傳世此一標準而論,則以下所收錄的戰國以前的兵家陣容共計有:春秋時代,田穰苴、孫武、伍子胥、范蠡、文種、墨子;戰國時代,吳起(遊走於春秋戰國)、孫臏、商鞅、尉繚子,以致於屬於雜家而收錄了多篇論兵之作並起總結之功效的《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也予以收錄!
  不管是研究中國軍事史、兵學史、軍事思想史,眼光自然不可能只侷限在兵書與兵家之中,而忽略了留下了眾多戰例的將軍們。以此標準,那麼沈尹戌、曾子、子路、李克都可以放進這張表之中。關於子路的用兵事蹟,並無流傳。〈荀子.大略〉:「齊人欲伐魯,忌卞莊子,不敢過卞。晉人欲伐衛,畏子路,不敢過蒲。」以晉國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竟然因為畏懼子路而不敢過蒲,加上冉求確實曾幫季康子打敗過齊國軍隊,孔子甚至因此才得以從流亡於衛國的窘境回到魯國養老。因此,孔子身為老聃弟子確實是懂軍事的,其弟子以子路、冉求的軍事才能最為彰顯!吳起、李克都是曾子之子曾申的弟子。吳起善於用兵不用多說,其同門李克其實也負責鎮守魏國城池,韓非仍記載了幾則關於李克帶兵、用兵的事蹟。儒家在當時的死對頭墨家是以守城術而聞名的,因此,儒家者流懂軍事並不奇怪!軍事才能對於當時的菁英份子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吳起、李克之後,荀子也能論兵,但已經有點偏離實際了!到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和平時期的漫長,儒家對於軍事思想的理解與興趣漸漸的越來越弱。後來雖幾經改朝換代,但到了宋朝時儒家已經達到極端化!文武並重的理想至此煙消雲散!
  至於沈尹戌、趙襄子、趙武靈王都是實際上掌控軍隊的將軍,這些人流傳下來的事蹟雖少,但依然可以看到他們徵引老子的文字。由此不難想見老子對於當時知識界的影響力有多麼廣闊!以下引文不一定都與軍事直接相關,但徵引者本身受到其所徵引對象的影響無可置疑,因為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口語引用,是其思想已經受到老子影響之明證!如果是要寫作相關的軍事思想史,自然還是以直接相關或間接但強烈相關的內容為主要探討對象!

表如下:

受影響者
兵家相關引文
老子相關引文
田穰苴
〈司馬法.仁本〉:
戰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凶,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文子.符言〉:
老子曰: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適。天下雖大,好用兵者亡;國雖安,好戰者危。故「小國寡民,使有阡陌之器而勿用。」
沈尹戌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
  楚囊瓦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衛,城無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結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務成功。民無內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今吳是懼,而城於郢,守已小矣。卑之不獲,能無亡乎?
〈文子.下德〉:
  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故桀紂不為王,湯武不為放,故天下得道,守在四夷;天下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境;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
孫武
〈孫子兵法.勢〉: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無竭如河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正動之,以奇待之。
〈文子.道原〉:
  布德不溉,用之不勤,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无形而有形生焉,无聲而五音鳴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實生於虛。音之數不過五,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味之數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色之數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孫子兵法.行軍〉:
  卒未附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附親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文子.上義〉:
  老子曰:國之所以強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義也,義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威義並行,是謂必強。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爭光者,賞信而罰明也。上視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視下如弟,下事上如兄,上視下如子,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必政天下,上視下如弟,即必難為之死,下事上如兄,即必難為之亡,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與之鬥。是故義君內脩其政以積其德,外塞於邪以明其勢,察其勞佚以知飢飽,戰期有日,視死若歸,恩之加也。

〈孫子兵法.形〉: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也。不可勝,守;可勝,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所謂善者,勝易勝者也。故善者之戰,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勝不殆,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如以銖稱鎰。稱勝者戰民也,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形也。
〈孫子兵法.勢〉: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老子.五十七〉:
  以政(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文子.上禮〉:
  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猶以火應火,以水應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禽無數。
〈文子.下德〉:
  老子曰:地廣民眾,不足以為強,甲堅兵利,不可以恃勝,城高池深,不足以為固,嚴刑峻罰,不足以為威。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焉,為亡政者,雖大必亡焉。故善守者無與禦,善戰者無與鬥,乘時勢,因民欲,而天下服。故善為政者,積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積而民可用也,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則權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制者廣,廣即我強而適弱。善用兵者,先弱敵而後戰,故費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萬乘之國好用兵者亡,王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此不明於道也。

〈孫子兵法.九變〉: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文子.下德〉:
  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行可奪之道,而非篡殺之行,無益于持天下矣。

〈孫子兵法.作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而饋糧,則外內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費日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孫子兵法.用間〉: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費日千金。
〈文子.微明〉:
  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師旅之後,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
伍子胥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勾踐十二年〉:
吳王大悅,曰:「越貢二女,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子胥諫曰:「不可,王勿受也。臣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昔桀易湯而滅,紂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後必有殃。」
〈老子.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子路
〈孔子家語.三恕〉: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披褐而懷玉,何如?」子曰:「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袞冕而執玉。」
〈老子.七十〉:
夫惟無知,是以不吾知也。知我者稀,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荀子.宥坐〉:
  孔子南適楚,厄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飢色。子路進而問之曰:「由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不識,吾語女。女以知者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見剖心乎!女以忠者為必用邪?關龍逢不見刑乎!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眾矣,何獨丘也哉!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知禍福終始而心不惑也。夫賢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何難之有!故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
〈說苑.雜言〉:
孔子曰:「由,來,汝不知。坐,吾語汝。……賢不肖者才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時,雖才不用,苟遇其時,何難之有!
〈說苑.敬慎〉: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不失財。日夜慎之,則無災害。」
〈文子.守靜〉:
  老子曰:靜漠恬惔,所以養生也,和愉虛無,所以據德也,外不亂內即性得其宜,靜不動和即德安其位,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若然者,血脈無鬱滯,五藏無積氣,禍福不能矯滑,非譽不能塵垢,非有其世,孰能濟焉,有其才不遇其時,身猶不能脫,又況無道乎?
〈文子.上德〉:
  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慍,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日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蘭芷以芳,不得見霜。……石生而堅,茞(芷)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逾明。
范蠡
〈國語.越語下〉:
  越王句踐即位三年而欲伐吳……
  范蠡進諫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始於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無是貳言也,吾已斷之矣!」果興師而伐吳,戰於五湖,不勝,棲於會稽。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
〈文子.下德〉:
  老子曰:善治國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爭者人之所亂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不如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越絕書.吳內傳〉:
越王句踐欲伐吳王闔廬,范蠡諫曰:「不可。臣聞之,天貴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陰陽、日月、星辰之綱紀。地貴定傾,定傾者,言地之長生,丘陵平均,無不得宜。……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者,言天生萬物,以養天下。蠉飛蠕動,各得其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者也。」
〈文子.下德〉:
覆露皆道,溥洽而無私,蜎飛蠕動,莫不依德而生,德流方外,名聲傳乎後世。法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德與天地參,光明與日月並照,精神與鬼神齊靈,圓履方,枹表寢繩,內能理身,外得人心,發施號令,天下從風,則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
〈文子.上德〉:
  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蝱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文種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勾踐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丙午平旦,越王召相國大夫種而問之:「吾聞知人易,自知難。其知相國何如人也?」種曰:「哀哉!大王知臣勇也,不知臣仁也;知臣忠也,不知臣信也。臣誠數以損聲色,滅淫樂奇說怪論,盡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必以獲罪。臣非敢愛死不言,言而後死,昔子胥於吳矣。夫差之誅也,謂臣曰:『狡兔死,良犬烹,敵國滅,謀臣亡。』范蠡亦有斯言。何大王問犯『玉門』之第八,臣見王志也。」越王默然不應。大夫亦罷。
〈文子.上德〉:
  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蝱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趙襄子
〈列子.說符〉:
趙襄子使新穉穆子攻翟,勝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來謁之。襄子方食而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雨不終朝,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无所施於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哉!」
〈文子.微明〉:
老子曰:江河之大,溢不過三日,飄風暴雨,日中不出須臾止。德無所積而不憂者,亡其及也。夫憂者所以昌也,喜者所以亡也。故善者以弱為強,轉禍為福,道沖而之又不滿也。
墨子
〈墨子.天志中〉:
曰從事別,不從事兼。別者,處大國則攻小國,處大家則亂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觀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無所利,是謂天賊。
〈墨子.非樂上〉:
今有大國即攻小國,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並興,不可禁止也。
〈文子.自然〉:
老子曰: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之民,強陵弱,眾暴寡,詐者欺愚,勇者侵怯,又為其懷智詐不以相教,積財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
吳起
〈吳子.圖國〉:
革車奄戶,縵輪籠轂,觀之於目則不麗,乘之以田則不輕,不識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備進戰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猶伏雞之搏狸,乳犬之犯虎,雖有鬥心,隨之死矣。
〈文子.上德〉:
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雞之搏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吳子.圖國〉:
  吳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饑。其名又有五:一曰義兵,二曰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亂曰義,恃眾以伐曰強,因怒興師曰剛,棄禮貪利曰暴,國亂人疲、舉事動眾曰逆。五者之數,各有其道:義必以禮服,強必以謙服,剛必以辭服,暴必以詐服,逆必以權服。」

〈文子.道德〉:
  平王問曰:王道有幾?文子曰:一而已矣。平王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救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爭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于敵國者,謂之驕。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道也。

〈吳子.論將〉:
故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文子.精誠〉: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以時,五穀蕃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終歲獻貢,養民以公,威厲以誠,法省不煩,教化如神,法寬刑緩,囹圄空虛,天下一俗,莫懷姦心,此聖人之思也。
李克
〈新序.雜事第五〉:
魏文侯問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
〈文子.道德〉:
老子曰:夫亟戰而數勝者,即國亡,亟戰即民罷,數勝即主驕,以驕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即寡矣。主驕即恣,恣即極物,民罷即怨,怨即極慮,上下俱極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說苑.臣術〉: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問焉,曰:「寡人將置相,置於季成子與翟觸,我孰置而可?」
  李克曰:「臣聞之,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臣者疏賤,不敢聞命。」
  文侯曰:「此國事也,願與先生臨事而勿辭。」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與,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由此觀之,可知矣。
〈文子.上義〉:
  老子曰:……夫眾人之見,位之卑身之賤,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故論人之道,貴即觀其所舉,富即觀其所施,窮即觀其所受,賤即觀其所為,視其所患難以智勇,動以喜樂以觀其守,委以貨財以觀其仁,振以恐懼以觀其節,如此則人情可知矣。
孫臏
〈孫臏兵法.客主人分〉:
敵人眾,能使之分離而不相救也,受適(敵)者不得相{知也。故溝深壘高不得}以為固,甲堅兵利不得以為強,士有勇力不得以衛其將,則勝有道矣。
〈孫臏兵法.善者〉:
善者,敵人軍〔強〕人眾,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故溝深壘高不得以為固,車(甲)堅兵利不得以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為強。
〈文子.下德〉:
老子曰:地廣民眾,不足以為強;甲堅兵利,不可以恃勝;城高池深,不足以為固;嚴刑峻罰,不足以為威。為存政者,雖小必存焉;為亡政者,雖大必亡焉。

〈孫臏兵法.奇正〉:
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智(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智(知)其所有餘。見勝如見日月,其錯(措)勝也,如以水勝火。刑(形)以應形,正也;無刑(形)而制刑(形),奇也。奇正無窮,分也。分之以奇數,制之以五行,鬥之以{眾寡}。分定則有刑(形)矣,刑(形)定則有名〔矣〕。……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為奇。是以,靜為動奇,失(佚)為勞奇,飽為飢奇,治為亂奇,眾為寡奇。
〈文子.上禮〉:
老子曰:以政治國,以奇用兵。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於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猶以火應火,以水應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禽無數。

商鞅
〈商君書.畫策〉:
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天下說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文子.符言〉:
老子曰:能成霸王者,必勝者也;能勝敵者,必強者也;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柔弱者已。能勝不如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挌,柔勝出於若己者,其事不可度,故能眾不勝成大勝者也。

〈商君書.說民〉:
  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佚之徵也;慈仁,過之母也;任譽,姦之鼠也。亂有贊則行,淫佚有徵則用,過有母則生,姦有鼠則不止。八者有群,民勝其政;國無八者,政勝其民。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故國有八者,上無以使守戰,必削至亡;國無八者,上有以使守戰,必興至王。
〈文子.上義〉:
  老子曰:……兵之勝敗習在於政,政勝其民,下附其上,即兵強;民勝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此上義之道也。
尉繚子
〈尉繚子.武議〉:
  夫將者,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故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主於後,無敵於前。〈尉繚子.兵令上〉:
  兵者,凶器、逆德;爭者,事之末也。王者所以伐暴亂,而定仁義也;戰國所以立威侵敵也;弱國所以不能廢也。
〈文子.下德〉:
  老子曰:善治國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爭者人之所亂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不如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尉繚子.將理〉:
  今夫决獄,小圄不下十數,中圄不下百數,大圄不下千數。十人聯百人之事,百人聯千人之事,千人聯萬人之事;所聯之者,親戚兄弟也,其次婚姻也,其次知識故人也。是農無不離田業,賈無不離肆宅,士大夫無不離官府。如此關聯良民,皆囚之情也。兵法曰:「十萬之師出,日費千金。」今良民十萬,而聯於囚圄,上不能省,臣以為危也。
〈文子.微明〉:
  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師旅之後,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

〈尉繚子.兵談〉:
戰勝於外,福產於內。……〔心之生智〕,耳之生聰,目之生明。然使心狂者誰也?難得之貨也。使耳聾者誰也?曰□□□□。〔使目盲〕者誰也?曰□澤好色也。……耳聾……
〈老子.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尉繚子.治本〉:
木器液,金器腥,聖人飲於土,食於土,故埏埴以為器,天下無費。
〈老子.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趙武靈王
〈戰國策.趙策二.武靈王平晝間居〉:
  王遂胡服。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將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聽於親,國聽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誼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
〈文子.上義〉:
  老子曰: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道而今行為古,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呂不韋
〈呂氏春秋.蕩兵〉:
  且兵之所自來者遠矣,未嘗少選不用,貴賤長少賢者不肖相與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徵):在心而未發,兵也;疾視,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連反,兵也;侈鬥,兵也;三軍攻戰,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爭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說者,終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說雖彊,談雖辨,文學雖博,猶不見聽。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
〈亢倉子.兵道〉:
  察兵之兆:在心懷恚而未發,兵也;疾視作色,兵也;傲言推捘,兵也;侈鬥攻戰,兵也。此四者,鴻細之爭也。未有蚩尤之時,人實揭材木以鬥矣!黃帝用水火矣,共工稱亂矣,五帝相與爭矣!一興一廢,勝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