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預測的哲學:李靖

李靖

【返回目錄】

相關參考書目《唐李問對

人物簡介

李靖: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舅舅是隋朝的名將韓擒虎。韓擒虎曾稱讚過他在軍事思想上的造詣。李靖在為唐朝平定蕭銑、消滅東突厥、平定吐谷渾等戰役中都立下了卓越的功績。他精通兵法,與唐太宗李世民關於軍事理論的對談,被收錄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書中。這本書在宋朝時,就被當成中國兵法中最重要的七本書之一。同時這本書也是七本書中唯一一本唐朝時期的兵書。
  長孫無忌:唐朝開國功臣,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一位。是唐太宗皇后的哥哥,也是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宰相。
  侯君集: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在早期就加入了李世民的陣營,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中出到了力,因此深受李世民的信任與寵愛。侯君集於貞觀四年(630年),擔任兵部尚書。貞觀十二年(638年)時,他改遷為吏部尚書。以下李靖教他兵法的事情,發生在他擔任兵部尚書的期間。侯君集最後因為貪念作祟,謀反失敗而被殺。李世民為了他,從此不再上凌煙閣。關於凌煙閣: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起打天下的諸位功臣,於是從功臣中選出了最重要的二十四人,命令畫家閻立本描繪這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然後把這些畫像擺放在凌煙閣之內。閒暇時,李世民便會到凌煙閣懷念一下往事。
  李勣:原名徐世勣。唐高祖李淵因為他的戰功而賜他姓李,稱為李世勣。後來又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而改名為李勣。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曾攻破東突厥、高句麗,是唐朝僅次於李世民與李靖的用兵高手。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
  李道宗:唐高祖李淵之侄,唐朝初期的重要軍事將領。
  薛萬徹:太子李建成陣營的將領,曾在玄武門之變中抵抗李世民的人馬,失敗後逃入南山。李世民因為賞識他的才華,屢次前去招安,他才又回到唐朝任職。
  頡利可汗:東突厥的領導人。


預言事例

  預言東突厥在五十年後將再次成為唐朝的邊境危害。

李世民統一中原,奪得王位後,於貞觀三年(629年)命令李靖率領軍隊攻打唐朝最大的邊境敵人:東突厥。李靖兵分六路進攻東突厥,次年冒著風雪抵達了朔州。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
  李靖趁著黑夜率領三千精銳騎兵進攻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可汗在倉促間得知消息之後,大驚失色的說:「軍隊不傾國而來,李靖竟敢率領孤軍來到這裡!」頡利可汗在措手不及之下,往北撤退。李靖趁勝追擊,趁著黑夜進攻頡利可汗,最終俘虜了頡利可汗,平定了東突厥。
  李靖平定東突厥之後,突厥人因此四處分散。
  李靖回到朝廷後,唐太宗稱讚李靖說:「以前李陵(漢朝將軍)率領五千人的軍隊橫越沙漠,仍不免於向匈奴投降。即使如此,他還可以被記載在史書之中。卿只以三千輕騎兵,深入敵境,就攻下了定襄,聲威震撼了北方民族!古代的高手也沒有能匹敵的啊!這件事便足夠洗刷我在渭水一戰所遭受到的恥辱了啊!」
於是唐太宗便封李靖為代國公。
  李靖認為東突厥在被他擊敗後,人民四處分散,約莫五十年之後,勢力將重新凝聚。因此對唐太宗說:「五十年以後,北方邊境會讓陛下感到憂患啊!」希望唐太宗能對此及早防備。
  當時的大臣溫彥博提議將突厥人遷移到朔州,以充實那邊的空虛土地。
  魏徵認為不可以,因此對唐太宗說:「蠻族不能跟漢人相混,這不是長久之計啊!」
  開元中時,朔州的胡人果然叛變。從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算起,到開元二年(714年)契丹、吐蕃相繼作亂為止,時間相隔85年,符合李靖所說50年以後的預測。

  預言侯君集將謀反。

貞觀九年(635年),侯君集因為戰功而被晉升為積石道行軍總管,這一年他跟隨李靖平定了吐谷渾。由於侯君集受到唐太宗的寵愛,唐太宗也希望能讓侯君集可以獨當一面,讓他自己具備當大將的資格,於是希望李靖教侯君集兵法。李靖把兵法教給侯君集之後,侯君集卻對唐太宗說:「李靖將要謀反了。他在教我兵法時,到了一些隱微的關鍵之處,就不願意再教給我了。」
  唐太宗因此責備李靖,李靖則回答說:「這是君集想要謀反啊!現在中原已經安定,臣所教給他的兵法,已經足以制服四方邊境的蠻族了啊!然而他卻想要讓我把所有的兵法都教給他,這表示他將有其他的企圖啊!」
  唐太宗不以為然,但也沒有反駁李靖。當時李靖為左僕射,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兩人退朝後都從朝廷回到首都的臨時住處。侯君集騎馬騎過了他的住處門口數步遠的距離卻沒有發覺。李靖看到這一幕後,對屬下說:「君集他的心思不在他身上,一定是要謀反了啊!」
  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廿九日,侯君集果然謀反了。
  唐太宗夜晚聽到侯君集謀反的消息後,從床上起來繞著床走來走去,最後決定假裝不知道,並命令屬下去召喚他來,以出乎他的意料,再將他逮捕。
  侯君集見唐太宗沒有出動人馬來逮捕他,反而召見他前去,感念之餘,也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於是便前去晉見唐太宗。
  侯君集見到唐太宗後,對唐太宗說:「臣以前在幕府時,常常侍候在陛下左右,乞求陛下讓我留下一個後代。」
  唐太宗顧念他往日的功績,便答應了他。因此沒有誅殺他的九族,而留下他的妻子跟一個兒子,將他們流放到嶺南當奴隸。
  侯君集死後,朝廷官員清查他的家產,得到兩位比當代所有女人都美的美人。唐太宗好奇之下,把她們召來,問她們為什麼這麼美?其中一位美女回答他說:「自從到了侯君集府中後,常常只吃人的乳汁而不吃飯。」
  除了兩位美人之外,官員還清查到兩個金簟。即便是唐太宗的府庫都沒有這麼精緻的。這是當初侯君集攻破高昌時,收刮到的寶物,當時他也隱藏起來並不獻給唐太宗,這次也一起被查到了。
  藉由這些小細節,我們對於侯君集的性格特質,自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李靖對於侯君集即將謀反的預言也確實應驗了。
  侯君集騎馬騎過了他的住處門口數步遠的距離卻沒有發覺,這跟白公勝想謀反叛變想到出神一樣。之所以可以用這種小事件來判斷他們在未來將謀反,一方面是結合了這些人當時的總總跡象而論,而這一點,常常是我們看史書時難以得知的;一方面則是因為官位做到了白公勝、侯君集這種地步,根本沒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讓他們想到出神了!謀反叛變正好是其中一種可以想到出神的事情!因此,李靖有了這樣的判斷,符合人性的規律。

補充註釋

唐太宗與李靖常常談論軍事問題,這部份的對談,被當時的起居注官員記錄了下來。宋朝時,這些對談記錄被進士阮逸奉朝廷之命,從唐太宗的起居注中挑出後編成了一書,也即今日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裡也收錄一二則與本書的內容或人物相關的談論,以供參考。

  唐太宗問李靖說:「當今的將帥,只剩下李勣、李道宗、薛萬徹。除了道宗是親屬之外,誰堪大用呢?」
  李靖回答說:「陛下曾經說李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也不大敗;萬徹如果不大勝就會大敗。臣深刻思考其中的原因,不求大勝也不會大敗的將帥,這是因為他帶的軍隊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軍隊啊;不是取得大勝,就是被打得大敗的將帥,這是僥倖取得成功的人啊!所以孫武說過:『所以高明的人,先站立在不能被打敗的地方,而不會喪失打敗敵人的良機。』這就是針對我方軍隊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來說的啊!」

  唐太宗問李靖說:「卿曾經說李勣懂兵法,以後能重用他嗎?然而如果不是我來控制駕馭他,就不可用了啊!如果改天太子登基後,要如何駕馭他呢?」
  李靖回答說:「為陛下計畫,不如罷黜李勣,然後再命令太子再一次的任用他,那麼他必然會感恩圖報。這樣做在人情事理上又有什麼損失呢?」
  唐太宗回答說:「好策略。我沒有疑慮了啊!」
  唐太宗接著又問說:「改天李勣如果與長孫無忌一起共同職掌國家的政權,這樣做如何呢?」
  李靖回答說:「李勣講忠誠、正義,臣可以為他擔保啊!無忌有輔助陛下成就大業的功勞,陛下也非常信任他,委任他擔任輔佐的宰相。然而他表面上對賢能的人表示謙恭,內心裡卻其實嫉妒賢能的人啊!所以尉遲敬德(尉遲恭)當面數落他的缺點,結果就引退了。侯君集因為怨恨他不念舊情,因此才謀反。這些都是無忌造成的啊!陛下向我詢問,我不敢迴避,只好照實說了。」
  唐太宗說:「不要洩漏出去啊!我會慢慢的思考如何處置他們。」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
  唐太宗生了重病,即將去世前,對太子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恩德,日後恐怕他不會盡心輔助你。我現在先找理由將他貶官外放,等我死後,你再將他召回,讓他擔任僕射。如此一來,他就會感念你的恩德,一定會為你賣命了!」
  於是唐太宗把李勣貶為疊州都督。唐高宗李治即位後,便根據唐太宗的遺命,召回李勣,讓他擔任尚書左僕射。李勣果然因此為唐高宗賣命直到死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