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預測的哲學:潘濬

潘濬

返回目錄

相關參考書目《三國演義》、《三國志

人物簡介


  潘濬:字承明,蜀漢大臣蔣琬的表弟,原是蜀國將軍。潘濬二十歲因為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賞識,因而聲名大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等襲殺關羽之後,吳國便佔領了荊州。其他蜀漢將軍都投降歸附了,只有潘濬推托有疾病而不去拜見孫權。於是孫權便親自登門拜訪,並以觀丁父、彭仲爽(兩人都是春秋時代的人)被俘虜後效命楚國的例子安慰潘濬,這才收服了他。
  樊伷:孫權偷襲關羽取得荊州之後,原武陵郡從事樊伷企圖單單以武陵郡投靠劉備,於是唆使異族作亂。


預言事例


  預言擊敗樊伷只要五千人馬就夠了。


  武陵郡屬於荊州管轄。東吳兼併了荊州以後,武陵郡的樊伷便誘導附近的各異族作亂,荊州都督於是向孫權請求派出一萬人的兵力來討伐他們。
  孫權因此召來潘濬問他的意見。
  潘濬說:「只要派出五千人的軍隊,就足夠拿下樊伷了!」
  孫權說:「卿為什麼這麼輕視他呢?」
  潘濬回答說:「樊伷出身於南陽的舊姓豪門,他因此頗能賣弄唇舌,但其實卻沒有辯論的才能。臣之所以能肯定只要五千的人馬就夠了,是因為臣聽說樊伷曾經為州中的人士辦宴會,但是一直等到中午都還沒有東西可以吃,他因此便站起來觀望了十幾次。從這個小事件上也能應證他就像是一個侏儒啊!」
  孫權聽了大笑起來,便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潘濬只率領五千的人馬去攻打樊伷。潘濬最後果然輕鬆打敗樊伷,並把他斬殺了。

評論

  一場戰爭要用多少人馬是一件不容易估算的問題,要掌握人數眾多的軍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秦始皇統一戰爭的最後階段是消滅楚國,秦始皇便問眾位將軍要多少人馬才夠,李信回答說只要二十萬就夠,老將王翦卻認為非六十萬不可。秦始皇一開始會採用哪一個方案似乎也不難估算,最終李信果然失敗了,其經驗與智慧不如老將王翦是很明顯的。區區二十萬就想滅楚?感情是把自己當孫武看了!即使王翦掌握了六十萬大軍,也不敢貿然的攻打楚國,而是先與士兵們培養了情感、建立了信用之後,才最終發動決戰。秦國因此成功統一了天下。古代善於統御將軍、人才的君主裡,秦始皇無疑是其中一位高手。
  至於被李世民認為不善於統御將軍的劉邦,則曾經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能統率多少人馬?」韓信回答:「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人。」於是劉邦又問韓信:「那麼先生能統率多少人?」韓信回答:「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沒有極限的意思。)」
  從東周歷史以致於近代史,真能帶領超過十萬兵力的人不多(戰國時代有不少)。像王翦這樣能帶六十萬兵力的更是鳳毛麟角。最有名的反例就是苻堅。肥水之戰時,苻堅的前秦軍隊有八十多萬人,最終卻敗給了只有八萬人的東晉軍隊。這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就是東晉軍隊策動反間,讓前秦的軍隊的秩序崩潰了,八十幾萬的軍隊失序之後,那種場面自然不容易控制!
  讀者或許會有疑問,即便樊伷確實容易對付,但多帶一點兵力難道不好嗎?可惜潘濬究竟是怎樣打敗樊伷的事蹟並沒有流傳下來,因此我們不能知道潘濬用兵的細節。不過針對這個問題,其實也容易回答,如果要誘使樊伷這種沒有耐心的人,最好就是不要讓他有太多的顧慮。這一點還可參考〈程昱〉一章,或者也可以參考〈孫臏〉一章。龐涓誤以為孫臏的軍隊正在減少,因此最終才敢於拋棄重裝部隊與多數軍隊,急追齊國軍隊。因此,即使不考量糧食與軍費支出的問題,純粹就這幾個例子來做考量,軍隊人數也不是越多便越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