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預測的哲學:李世民

李世民

【返回目錄】

相關參考書目《唐李問對》、《帝範

人物簡介

隋煬帝:楊廣,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導致隋朝滅亡的關鍵人物。618年,楊廣在江都被部下縊殺,隋朝至此在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李淵:唐朝的開國君主,唐高祖。李淵七歲時,父親去世,李淵世襲為唐國公。後來因為軍功,而於大業十一年(615年),被隋煬帝任命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山西太原城,因此成了李淵爭霸天下的根據地。李淵共有四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其中李玄霸在隋朝大業十年(614年)便因意外落馬而死,得年十六。因此在玄武門之變中,只有三個兒子在互相殘殺。
  李建成:李淵的大兒子,唐朝的太子,李世民的哥哥,後來在玄武門之變中死於李世民的箭下。
  李世民: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唐朝建立後被封為秦王,後來因為軍功被升為天策上將。玄武門之變後,成為新的太子,不久後李淵退位,讓李世民登基為王,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稱王後,在手下李靖、李勣等大將的協助下,消滅了東突厥,征服了西域諸國,開創了唐朝的盛世。貞觀四年(630年),西域諸國君主到長安請求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天可汗」即「天下共主」的意思。李世民精通兵法,他與精通兵法的李靖關於軍事的問答,後來被編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本書後來在宋朝被認定為中國最重要的七本兵書之一,也是唯一一本先秦以後的兵書,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李元吉: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唐朝建立後被封為齊王。由於李元吉的軍功遠遠及不上李世民,因此與太子李建成結成同盟,最後在玄武門之變時為尉遲恭所殺。
  尉遲恭:字敬德。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手下武功最高強的一位,擅長使用馬槊,具有空手奪馬槊的高強功力。尉遲恭曾經幾次救過李世民的命,並在玄武門之變中,射殺李元吉,解救了李世民。是李世民非常倚重的一位武將。


預言事例

  預測隋朝必然滅亡。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在登基為王後,大興土木。在他繼位後的四年時間裡,動用了全國數百萬人修建大運河,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又修築長城、洛陽城。人民因此而死者,難以計數。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又徵集了三十萬軍隊前去攻打高句麗,後勤部隊達一百多萬人。隋煬帝在戰敗後,帶領剩下的軍隊回到國內,活著的不到一萬人。人民因此苦不堪言。
  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出發到南方的江都旅遊,又搞得民不聊生。叛亂的人越來越多,天下的盜匪都冒了出來。
  大業十三年(617年)。
  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知道隋朝必然滅亡,因此私下裡結交了很多英雄豪傑,招納了一些亡命之徒,同時秘密與晉陽令劉文靜共同商討反叛隋朝的事情。李世民等人害怕李淵不敢造反,於是協同晉陽宮監裴寂勸李淵造反。
  這時候天下的盜賊越來越多,突厥也數次進犯隋朝邊境。李淵奉命出兵討伐突厥無功而返,於是隋煬帝派遣使者前來抓拿李淵,打算治罪。李淵感到非常恐懼,李世民對他說:「事情很緊急了啊!可以啟動計畫了。」
  原本猶豫不決的李淵,終於聽從了李世民的建議,在自己管轄的太原城發動了叛變。
  大業十四年(618年),四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人煽動士兵進入宮中,縊殺了隋煬帝。李淵打著平定叛亂的旗幟,並獲得了突厥始畢可汗的騎兵軍隊的協助,在十二月時率領軍隊攻進了隋朝首都大興城。李淵擁立代王楊侑為傀儡皇帝,自己擔任相國,隋朝至此已名存實亡。

  預言薛仁杲據守的折墌城可以迅速被攻下。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六月,薛舉入侵涇州,一路擄掠,進逼高墌城。八月,薛舉病死,他的兒子薛仁杲繼位,駐紮在折墌城。李淵派李世民率領軍隊前去抵抗薛仁杲。十一月,李世民率領軍隊駐守在高墌城,薛仁杲則率領十多萬人進攻高墌城。
  薛仁杲軍隊的士氣非常強盛,他也多次派遣大將宗羅睺去向李世民下戰書,李世民則堅守不出。李世民部下諸位將領都來請求應戰,李世民對他們說:「我方的士卒最近才剛經歷了挫敗,銳氣還很少,敵人驟然取勝多次,一定輕易前進、喜好戰鬥。我方暫且關閉城門以挫折他的銳氣,然後再攻擊他,可以一次戰鬥就打垮他們啊!這是萬全的計策啊!」於是李世民便對軍中下令說:「有敢說要作戰的,就斬了他。」
  雙方對峙了六十多天,薛仁杲的糧食用完了,他的軍隊中有些人開始有了叛變的企圖。他的將領翟長孫、梁胡郎率領自己的部隊前來投降李世民。李世民眼見連薛仁杲的心腹都反叛投降了,便對諸位將領說:「可以開戰了啊!」
  於是李世民派遣行軍總管梁實率領軍隊在淺水原紮營,以引誘薛仁杲前來進攻。
  薛仁杲大將宗羅睺自恃勇猛,加上他之前挑戰李世民不成功,已經氣憤了很久,於是便率領精銳部隊去進攻梁實。梁實佔據險地防守而不出來作戰,以挫折宗羅睺士兵的銳氣,宗羅睺因此進攻他進攻得更緊急了!
  李世民在一旁計算宗羅睺的士兵已經疲憊了,便對諸位將領說:「敵人的士氣將要衰竭了,我們一定可以擊敗他了啊!」於是與屬下各路軍隊約好在黎明的時候一起圍攻宗羅睺。
  黎明時,李世民又命令將軍龐玉在淺水原的南邊列陣,軍隊從敵人的右邊出去,以用來引誘敵人。
  宗羅睺果然中計,於是率領所有軍隊與龐玉展開大戰,龐玉差點被打敗了。李世民親自指揮大軍,從淺水原的北邊偷襲宗羅睺的背後。宗羅睺便調轉軍隊抵抗李世民,李世民的軍隊士氣高昂,呼聲響徹雲霄。宗羅睺的軍隊便被打得崩潰了。
  李世民趁著勝利的氣氛,迅速進逼薛仁杲駐守的折墌城。他的部下竇抗等人苦苦勸諫說:「敵人的領導人還佔據著堅固的折墌城,我們雖然攻破了他的大將宗羅睺,也還不到可以立即進逼折墌城的程度。請讓軍隊停止行動,以等候變化發生。」
  李世民回答說:「我計算這件事很久了。現在的形勢就像是用刀子剖開竹子的形勢一樣,不可以失去啊!敵人大軍已經失敗了,其餘的部隊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薛仁杲的計策已經用完了啊!」
  於是李世民就率領軍隊進逼折墌城。到了半夜的時候,李世民的大軍已經將折墌城四面都包圍了。那些守護城牆的士兵都因此大亂,很多人自己跳下來投降。
  李世民於是又派遣善於辯論的手下前去勸降薛仁杲,薛仁杲知道大勢已去,就打開城門投降了。
  薛仁杲投降後,李世民的諸位將領都問他說:「一開始大王在野戰中擊敗了敵人,但他的主人還佔據堅固的城市進行防禦,大王沒有攻城的器具,又不等待步兵,而只是率領輕裝騎兵就一路進逼城下。大家都以為不可能攻下折墌城,結果居然被大王攻下了。這是為什麼呢?」
  李世民回答說:「這是用心理戰術來逼迫他,使他來不及產生新的應對策略,所以才能攻下他啊!宗羅睺自恃之前的勝利,並且培養軍隊的銳氣很久了。他看見我不出來應戰,因此有輕視我的想法。現在他看到我出來作戰便感到高興,因此率領所有的軍隊出來交戰。我雖然打敗他,但抓到與殺掉的士兵還很少,如果不緊急追殺他,讓他逃入折墌城,讓薛仁杲接收並安撫了那些逃跑的士兵,那麼就沒辦法迅速打敗他們了啊!而且薛仁杲的士兵都是隴西人,因此如果他們失敗後被追擊,來不及逃回折墌城的,就會逃回隴西。如此一來,折墌城的守軍兵力便會空虛了。我方的軍隊一路追擊來到城下逼迫他,他就會感到畏懼而投降了啊!這些後果是可以算出來的,只是諸位先生都看不到罷了啊!」
  於是手下的將領更加的佩服李世民了。

  預言宋金剛沒有糧食必然逃跑。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劉武周向南方入侵并州,并州總管李元吉派車騎將軍張達率領軍隊反擊,結果被打得全軍覆沒。五月,劉武周又攻陷平遙。六月,劉武周派遣宋金剛率領三萬軍隊進攻太原,佔領了介州。李淵派遣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率領軍隊對抗劉武周,結果又被打得大敗。十月,宋金剛又攻下澮州,夏縣的呂崇茂與蒲坂的王行本都歸順了劉武周。唐朝在山西的大部分領土至此都被劉武周佔領了。
  鎮守關中地區的李淵對此感到震驚,於是下詔書說:「賊的氣勢太強了,難以與他們爭鋒,應該放棄河東地區,謹慎的防守關西地區就夠了。」
  李世民上表說:「太原是建立王業的根據地,是國家的根本所在。河東地區人民富有,是首都資源的重要來源。如果全部放棄他們,臣將暗自感到憤怒、怨恨。希望能讓我帶領精兵三萬人前往討伐,一定可以平定劉武周,奪回汾、晉這些地方。」
  李淵於是發動了關中地區的所有軍隊,讓李世民指揮,前去進攻劉武周。
  李世民來到宋金剛軍隊駐紮的河東地區時,對手下諸位將領說:「宋金剛把軍隊懸掛在距離他們根據地千里之外的地方,深入我的領土,他的精銳部隊、勇悍的將領都在這裡。劉武周自從佔據了太原以後,就專門倚靠宋金剛,讓宋金剛的軍隊當成他的屏障。宋金剛的人馬雖然很多,內部的糧食物資卻非常缺乏。他以擄掠的方式來補充他的資源,因此他想要速戰速決。我們堅守營地,養精蓄銳,以挫敗他的銳氣,並且分兵前往汾、晉兩地,以衝擊他的心腹地區。等他糧食用盡,無計可施之後,自然就會逃走。我們應該等待這個機會,不適合速戰速決。」
  李淵同時派遣永安王李孝基攻打夏縣的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便派遣尉遲恭、尋相兩人率領軍隊前去救援。尉遲恭等人在將唐朝軍隊打得大敗後,打算返回宋金剛的營地。李世民則趁機派遣殷開山、秦叔寶等人至美良川攔截尉遲恭,大敗尉遲恭的軍隊。尉遲恭逃回宋金剛所在地。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李淵又派遣秦武通進攻蒲坂,尉遲恭又率領精銳騎兵前去支援王行本。李世民得知後,親自率領三千兵馬趕到安邑攔截尉遲恭,又將尉遲恭打得大敗。尉遲恭又逃回宋金剛所在地。王行本因為無法抵擋秦武通的攻擊,便投降了。
  四月,宋金剛因為糧食用完了,便率領軍隊撤退。李世民便率領軍隊進行追擊,把宋金剛打得大敗而逃。李世民繼續追擊宋金剛,一日一夜就走了二百多里的路程,並與宋金剛的軍隊在途中交戰了數十回合,雙方的士卒都很疲憊了。
  李世民一路追到了高壁嶺,行軍總管劉弘拉著李世民的馬勸諫說:「乾糧已經用完了,士卒們也都很疲憊,希望能暫時停下來紮營休息,等候軍隊的糧食都運到了,然後再去與宋金剛決戰。」
  李世民回答說:「功業,是很難成功卻容易失敗的事物啊!機會,是很難獲得卻很容易失去的事物啊!宋金剛逃到汾州,他的士兵的心理已經沮喪了,我們應該趁著他還沒有安定下來,利用勝利的氣勢去攻擊他。這就好像是拿著刀子剖開竹子的意思一樣啊!如果因為留下來而延遲了時間,敵人一定會產生新的計策,這是失去機會的做法啊!」
  於是李世民就抽了馬一鞭,繼續前進。軍隊所有人便跟著李世民前進,沒有人再敢用飢餓疲乏為理由發出抱怨。李世民一行人夜晚來到了雀鼠谷西邊的平原後,這才進行首次的休息。
  為了追擊宋金剛,李世民兩天都沒吃東西,三天都沒解下盔甲,而軍隊士兵也都對飢餓感到痛苦。這時候,軍隊中只剩下了一隻羊,於是李世民安撫了將領與士兵,就用一個大鍋把那隻羊煮了,並分給所有人一起吃。雖然有些人只喝到了湯,但軍隊的所有人都因為李世民沒有自己吃而是分享給大家吃而感念他的恩惠,大家稍微充飢後便都打算奮勇作戰。
  隔天,李世民等人來到了汾州。這時,宋金剛已經列好了陣勢,他的陣形從南到北廣達七里長,正等待著對抗李世民的軍隊。
  李世民派遣總管李勣等率領一支軍隊攻擊宋金剛的北邊,翟長孫等率領另一支軍隊攻擊他的南邊,李世民自己則率領大軍從中間進攻宋金剛。雙方交戰後,李勣、翟長孫的軍隊被打得稍微後退,被敵人趁勝追擊,李世民則率領三千精銳騎兵直衝宋金剛,宋金剛因此被打得大敗。接著,宋金剛便帶領一些輕裝騎兵逃走了。
  宋金剛逃走後,想去投靠突厥人,結果反被突厥人抓住後殺掉了。劉武周聽說宋金剛戰敗後,也想逃去投靠突厥,結果也被突厥人殺了。李世民因此成功收復了并州。

  預言尉遲恭不會叛變。

宋金剛失敗後,尉遲恭、尋相還在介休城進行抵抗,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往勸降。尉遲恭與尋相便投降了。尉遲恭投降後,李世民很高興,便任命他為右一府統軍,讓他繼續統率舊有的部下八千人。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
  李世民率領軍隊進攻佔據中原的各個軍閥勢力,一路上勢如破竹,相繼攻佔了很多城市。最後攻到了王世充的根據地:洛陽城。王世充自知不敵,因此去向竇建德請求援助。竇建德率領十餘萬的軍隊前來援助王世充,軍隊一路進逼到虎牢關。
  九月份,尋相與劉武周投降李世民的一些將領相斷叛變逃走,唐朝的將領懷疑尉遲恭也一定會叛變,所以把他關壓在囚車之中。
  行臺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都對李世民說:「尉遲恭剛剛投降國家,他的意志尚未歸附我們。這個人非常的勇敢、健壯,把他拘禁起來又很久了,既然被他猜疑我們的用心,他心中必然怨恨我們。如果留下他,恐怕會讓我們後悔,請立即殺了他。」
  李世民回答說:「我所看見的,跟你們的不同。尉遲恭如果心懷叛亂的計策,哪裡會等到尋相叛變之後才叛變呢?」
  於是李世民就迅速下令放了尉遲恭,並把他引入自己的臥室,賞賜給他金銀財寶,對他說:「大丈夫用意氣來互相約定,請不要因為小小的懷疑而介意。我終究不會聽信讒言以陷害忠良,先生應該能夠體會到我的誠意。如果先生一定要離開這裡,現在我用這些物資(金銀財寶)送給你當做資助,以表達我們一時共事的情誼啊!」
  尉遲恭感動之餘,便決定為李世民賣命,因此並沒有離開。
  這一天,李世民率領五百個騎兵在榆窠觀察戰場地形,結果剛好遇到王世充率領的一萬多步兵與騎兵。王世充手下猛將單雄信率領騎兵直奔李世民,尉遲恭大叫一聲前去接下了他的攻擊,用槍把單雄信刺得從馬上墜下。王世充的軍隊這才稍微退後。尉遲恭護衛李世民從包圍圈中突圍而出,接著又率領騎兵前去與王世充交戰。雙方打了數回合,尉遲恭把王世充打得大敗,並抓到了王世充的將領陳智略,以及六千個長槍步兵。王世充僅僅保住了自己,逃回了洛陽。
  李世民因此對尉遲恭說:「剛剛眾人還想證明先生一定會反叛,幸好上天誘導我釋放了你。都說做善事會得到回報,沒想到回報得這麼迅速啊!」
  於是李世民又特別賞賜了一箱子的金銀給尉遲恭,以後兩人的情誼也日漸深厚。

  尉遲恭武藝高強,擅長使用馬槊,李世民的弟弟齊王李元吉也擅長使用馬槊。李元吉聽說尉遲恭的本領之後,便要求與尉遲恭比試一下。因為李元吉屬於太子李建成的一黨,害怕李世民日後挾著卓越的軍功,篡奪了太子的位子,因此兩人早就想要除掉李世民。因此李元吉聽說李世民收了一個武藝高強的部下,不得不與他比試一下。
  兩人比試之前,李元吉命令手下把馬槊的刀刃去掉,只拿馬槊竿來擊刺比試,以免傷到尉遲恭。誰知尉遲恭卻對他說:「即使加上刀刃,也一定不能傷到我。請不要除掉刀刃,我會謹慎的躲避它。」
  李元吉一聽尉遲恭的話,便留下了刀刃,開始比試。誰知以李元吉高強的武藝,居然沒有一次能刺中尉遲恭。
  這時候李世民問尉遲恭說:「奪下馬槊,跟躲避馬槊,哪一個比較難?」
  尉遲恭回答說:「奪下馬槊比較難。」
  於是李世民就命令尉遲恭奪下李元吉的馬槊。李元吉片刻間對尉遲恭發動了三次進攻,結果三次都被尉遲恭把馬槊奪下了。李元吉向來自恃自己使用馬槊的武藝,沒想到在尉遲恭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因此雖然嘆服尉遲恭的武藝,卻也感到非常羞恥。
  太子李建成知道這件事後,便想要收買尉遲恭,以消除往後殺掉李世民的阻礙。於是李建成贈送了一車子的黃金器皿給尉遲恭,尉遲恭卻推辭說:「我出身卑賤,剛好遭遇天下發生動亂,長久的陷在叛逆地區。是秦王(李世民)讓我有了重生的機會,我正想用一生來報答他的恩情。現在我對殿下沒有功勞,哪裡敢接受您的賞賜呢!如果私下答應了您,那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了。如果我為了追求利益而放棄忠誠,殿下又哪裡會用這樣的人呢?」
  李建成聽到尉遲恭的回答後,非常憤怒,只好停止收買他的計畫。
  尉遲恭把這件事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對他說:「先生的心就好像山岳一樣啊!即使把黃金累積到幾斗,又哪裡能移動它呢?然而這恐怕不是自保的計策啊!」
  不久後,李元吉果然派遣壯士前來刺殺尉遲恭。尉遲恭知道有刺客來了,就把臥室的門打開,安然的在裡面睡覺。刺客來到尉遲恭家裡後,看到這種情況,不敢進入他的臥室,刺殺任務便以失敗告終。於是李建成就在父親李淵面前說尉遲恭的壞話,李淵將要殺掉尉遲恭時,李世民出來堅持保護他,這才讓尉遲恭又再次逃過一劫。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趕在李建成、李元吉對他發動攻擊前,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率領尉遲恭、侯君集等九位將領埋伏在玄武門,準備殺掉李建成、李元吉。李建成、李元吉等人走到臨湖殿時感覺有點異樣,於是就調轉馬匹準備返回各自的府邸。這時候李世民從他們後面發動攻擊,李元吉也射箭反攻,但倉促之下都沒射中,李世民趁機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被尉遲恭射中,從馬上墜落,緊急之下逃入了樹林之中。李世民見狀,騎馬直追,結果在追擊過程中,他的衣服被樹枝掛住,也從馬上墜落。李元吉反過頭來奪取了李世民的弓箭,正要射殺他。這時候尉遲恭已經趕到,李元吉來不及射殺李世民就想逃奔到武德殿,最終被尉遲恭射殺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授命為太子。二個月後,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後,成為唐太宗。

  預言王世充決戰失敗後,一定不敢再出城門了。

  預言擊敗竇建德之後,王世充自然就會投降。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
  李世民率領大軍進駐青城宮。軍營尚未建造完成,王世充已經率領二萬的軍隊從方諸門出來,面臨穀水進行列陣。
  一些將領因此感到恐懼,李世民則率領精銳騎兵在北邙列陣,並且登上高處觀察王世充的陣形。接著李世民對將領們說:「敵人軍隊進逼得非常緊迫了!王世充出動了所有軍隊,是想要用一次的決戰來定勝負。今天如果能打敗他,日後他就不敢再出來了啊!」
  於是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領五千步兵渡過穀水,進行列陣,以抵擋王世充的大軍。並告誡屈突通說:「等雙方軍隊接觸後,就放煙火,我會率領騎兵南下攻擊他。」
  屈突通的步兵與王世充的軍隊才剛交戰時,李世民已經率領騎兵從高處直下衝擊王世充的部隊。雙方從辰時一直打到午時,敵人才開始撤退。李世民便放縱軍隊前去追擊,斬首了七八千人。李世民最後就在洛陽城下紮營。王世充這一戰之後果然不敢再出來作戰了,只是堅守洛陽城,以等待竇建德的援助。
  李世民便命令軍隊挖掘壕溝,把王世充圍困起來之後,率領軍隊前去迎戰竇建德的援軍。
  這時候竇建德率領的十多萬軍隊,已經來到了酸棗。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等大臣都認為如此一來,唐朝的軍隊腹背受敵,恐怕不是萬全的計策,因此向李世民請求把軍隊撤退回穀州,以觀察情況,再決定行動。
  李世民告訴他們說:「王世充糧食已經用完,將領、士兵已經不團結了。我們應該不用疲勞的去攻擊他,而應該坐著等待他開始衰敗。竇建德剛剛擊敗孟海公,因此將領驕傲、士兵懈怠,我們應該前去佔據武牢關,扼住這個重要關卡,以避免他的大軍與王世充的大軍會合。如果竇建德冒險與我爭鋒,那麼我們一定能擊潰他啊!如果他不想跟我們交戰,十日之內,王世充就會自己崩潰了。如果現在不迅速趕去武牢關,等竇建德進入了武牢關,最近剛剛投降我們的許多城市,一定不能守住他的攻勢。如果竇建德與王世充會合了,那還能對他們怎麼辦呢?」
  秦王府的記室薛收也對李世民說:「王世充佔據洛陽,府庫藏有豐富的資源,他的憂患在於缺乏糧食,因此才被我們牽制著。竇建德統率十多萬的軍隊前來抵抗我們的軍隊,也應該會出盡他的猛將,想要與我們迅速決戰。如果放縱他們兩人結合起來,轉運河北的積蓄以互相資助,那麼伊、洛地區之間的戰鬥就不會停止了啊!大王現在只要親自率領勇猛的精銳騎兵,先去佔據成皋的險要地形,以逸待勞,以對抗敵人疲憊的軍隊,那麼只要一次戰鬥就能擊潰竇建德了。竇建德一敗,那麼王世充自然就會投降。不過數十天,兩國的君主,就可以被綁在我們的軍旗下面了。蕭瑀等人為什麼要請求退兵呢!」
  李世民回答說:「說得好。」
  屈突通又請求解除對王世充的包圍,讓軍隊去佔據險要的地勢,以等待新的變化。李世民也不允許,於是留下了屈突通輔佐李元吉繼續包圍王世充。李世民則親自率領三千五百人的騎兵趕到武牢關。
  李世民的精銳騎兵到了武牢關之後,只是防守而不與竇建德作戰,雙方相持了二十幾天。五月,間諜回報李世民說:「竇建德正在等待我們的馬飼料用完後,在河水的北邊進行牧馬時,對我們發動襲擊。」
  李世民於是故意在河渚間放牧了千餘匹的馬以引誘竇建德。清晨時,竇建德果然率領所有的軍隊前來,在汜水東邊列陣;而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辨從徐州派來支援竇建德的郭士衡則率領數千人在竇建德南邊列陣。竇建德等人的軍隊的陣形長度達到數里長,並在列陣之後開始鼓譟起來。
  李世民手下諸位將領因此感到恐懼。李世民率領數位騎兵到達高處觀察敵人的陣形後,對諸位將領說:「竇建德的軍隊是從山東開始發動的,沒有見過大的敵人。現在他們渡過險要的地形卻喧嘩起來,這是士兵心中不把命令當回事的表現。他們逼近武牢城而列陣,這是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按下軍隊不出去作戰,等他們氣勢衰弱,因為列陣時間長久而使士卒飢餓後,一定會自己撤退。到時候我們再追擊他們,沒有不能擊敗他們的道理。我對先生們預言,我們一定會在午時之後擊敗他們。」
  竇建德列完陣後,從辰時等到午時,士兵們已經都非常飢餓疲倦,開始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竇建德便開始準備撤退了。
  李世民於是派遣宇文士及率領騎兵行經敵人陣形的西邊,並奔馳著往南邊行進,以引誘敵人。敵人的陣形果然出現騷動,竇建德於是調轉軍隊準備再次列陣,以迎戰李世民軍隊。竇建德軍隊還來不及整齊隊形,李世民已經率領軍隊前來對竇建德發動猛烈攻勢。沒多久,雙方所有軍隊展開大決戰,喧嘩聲與灰塵充滿四處的空間。李世民率領程咬金、秦叔寶等猛將揮著軍旗,從竇建德陣形的前面衝到他陣形的後面。竇建德的士兵眼見陣形前後都有李世民的軍旗,驚慌之下,竇建德軍隊被打得崩潰。李世民追擊逃跑的竇建德軍隊達三十里的距離,總共斬殺了三千多人,俘虜了五萬多人,生擒了竇建德。
  王世充聽到竇建德在武牢關戰敗後,自知不敵,便投降了。
  李世民在稱王後曾經對他的臣下們說:「朕自從發動戰爭以來,每一次都親自指揮,只要看一下軍隊的陣形,就知道它的強弱。我常常用比較弱的部隊去對抗敵人比較強的部隊,用我比較強的部隊去對抗敵人比較弱的部隊。敵人攻擊我比較弱的部隊,追擊他們時不會超過一百數十步。但我攻擊它比較弱的部隊時,一定會超過它陣形的邊界,然後再調轉部隊從他的背後攻擊它。如此一來,敵人的軍隊沒有不崩潰的。我常用這個方法來取勝,這是因為對這個策略背後的道理進行過深刻思考的緣故啊!」
  李世民這次對付竇建德,很顯然也用上了這個戰術。

  預測劉黑闥軍隊被打敗後會隨著原路渡河撤退。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
  李世民與劉黑闥在洺水附近展開決戰。李世民派人去洺水上流設立攔河壩擋住水流,使洺水的深度變淺,讓劉黑闥的軍隊得以渡過洺水。等雙方交戰時,李世民下令緊急決開攔河壩,洺水的深度達到一丈有餘。劉黑闥軍隊被李世民軍隊擊敗後,便爭著按原路渡水撤退,結果被溺死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大家因此都把李世民當成神一樣的人物來看待。

  預測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可以被用簡單的心理戰術分化。

武德七年(624年),七月。
  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領全部人馬,入侵唐朝。李淵派遣李世民率領軍隊前去抵禦他們。
  八月十二日,雙方在五隴阪相遇。雙方正要交戰前,李世民知道兩位可汗表面上一起合作,內心裡卻懷疑彼此,因此打算採用心理戰對付他們。於是李世民只率領數位騎兵就出了唐朝軍隊的陣地,來到了敵人軍隊面前,對他們說:「為何不顧念以前香火(結盟為兄弟)的話,卻來侵犯我們?」
  頡利看見李世民只率領幾位騎兵就來到他們軍隊前面,又聽到他說的關於「香火」的說法,於是便私下懷疑突利可汗與李世民暗中勾結,因此便派遣使者前來對李世民說:「大王不需要顧慮,我沒有惡意,更想要與大王私下商議事情啊!」於是頡利就退兵了。
  東突厥內部從此開始分裂。突利可汗暗中與唐朝聯絡,最後與頡利可汗決裂。
  貞觀四年(630年)。李世民派遣李靖趁夜晚襲擊位於陰山的東突厥軍隊駐紮地,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汗國便滅亡了。
  東突厥滅亡後,唐朝將東突厥領地劃入了自己的版圖。這年五月,李世民讓突利可汗擔任順州都督。隔年,突利可汗想要去朝廷拜見李世民,但在到達并州時就病死了。

  預言屬下岑文本將死。

岑文本原本是蕭銑的屬下,擔任秘書郎的工作。李世民平定蕭詵之後,李靖向李世民稱讚他的才華,於是岑文本被提升為中書舍人,開始受到重用。岑文本升到中書令的那天,回家時面帶憂色,他的母親感到奇怪而問他為什麼?岑文本回答他說:「我不是有功勞的人,也不是大王的舊部屬,卻受到大王的寵愛,擔任的位子高、責任也重大。這是古人所警惕戒備的事情,所以才感到憂慮啊!」
  那天有親戚來向他道賀,他卻說:「今天只接受弔唁,不接受道賀。」
  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率領李勣、李道宗、張亮和長孫無忌等人帶兵十萬親征高句麗。李世民把籌劃攻打高句麗的事情,都委託給岑文本處理。岑文本接受重任之後,腦力迅速耗盡,以致於說話、行為都有異於平常。李世民看到岑文本的狀態後,對左右的屬下說:「文本現在與我一起出發,恐怕不會與我一起回來了啊!」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朝軍隊到達幽州時,岑文本便染上了重病。李世民親自去探望他,傷心的流下淚來。岑文本沒多久也就死了,享年五十一歲。李世民的預言也應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