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預測的哲學:田忌

田忌

人物簡介

  田忌:齊國宰相。田忌對齊國最大的貢獻在於找到孫臏(孫蒙)這個軍事天才,並將他大力推薦給齊威王。最終他與齊威王兩人都拜孫臏為師。孫臏當年被龐涓陷害後,經由齊國使者的幫助得以逃出魏國首都大梁城。孫臏到達齊國首都臨淄之前,田忌已經親自到郊外迎接他的到來,對他分外重視,因此孫臏也樂於報答他的賞識之恩!田忌在桂陵之戰擔任主帥,而孫臏則擔任軍師,戰爭中田忌完全採用孫臏提供的圍魏救趙、減灶之計,誘使龐涓拋棄多數軍隊只率領主力部隊急追齊國軍隊,齊國軍隊最終在桂陵山谷襲擊龐涓軍隊,魏國軍隊大敗。馬陵之戰時,田朌擔任齊國軍隊主帥,而田忌則擔任副將,孫臏依然是軍師,這一戰齊國軍隊大敗魏國軍隊,魏惠王太子因此戰死,魏國從此一蹶不振。齊國因此取代了魏國的霸主地位。
齊威王:齊國國力由弱轉強的關鍵君主。由於齊威王任用孫臏當軍師,並且採用了孫臏提供的增強軍事實力的策略:使國家富有。因此齊國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場正義戰爭之間,幾乎沒有對外用兵的記錄。齊威王並且修築長城抵禦外來的侵略,以使自己的國民有充分的時間休養生息、累積財富。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後,齊威王取代魏惠王成為戰國時代的新霸主。
  楚威王:楚國國君。在田忌從齊國逃到楚國後,楚威王藉由田忌、孫臏之力,兼併了越國多數土地,同時打敗齊威王的軍隊,因此得以稱為「威王」。


預言事例

  預言齊國與楚國發生戰爭時齊國可能派出的人馬與雙方勝敗結果。

前340年,馬陵之戰,齊國軍隊大敗魏國軍隊。由於這是田忌參與的第三場大勝仗,因此齊威王已經對田忌有所猜疑,加上成侯鄒忌也怕田忌的職位、爵位、權勢因為戰功而凌駕在自己之上,於是製造謠言說田忌想要篡位。田忌帶兵回國,交出軍隊後,不得已只好逃奔到楚國。
  田忌離開齊國逃奔到楚國,楚威王用到郊外迎接的禮儀,把他迎接到館舍之中。
  楚威王問田忌說:「楚國,是一個擁有萬輛戰車規模的國家啊!齊國也是一個擁有萬輛戰車規模的國家啊!這兩個國家常常想要兼併對方,該怎麼辦呢?」
  田忌回答:「這是很容易知道的啊!如果齊王派遣申孺當將軍,那麼楚國就出動五萬人的軍隊,使上將軍統率它,可以擒獲對方的將軍首級而返回啊!如果齊王派遣田居當將軍,那麼楚國就出動二十萬人的軍隊,使上將軍統率它,那麼雙方便不分勝負。如果齊王派遣田朌當將軍,那麼楚國就動員四境內的軍隊,由大王親自擔任統帥,而田忌我將跟隨在大王左右,大王再以相國、上將軍擔任左、右司馬,那麼大王僅僅可以保存性命啊!」
  前333年,楚國與齊國發生徐州之戰,齊威王果然首先派遣了申孺當將軍,率領軍隊攻打楚國。楚威王依照當年田忌的指示,出動五萬人的軍隊,使上將軍統率這支軍隊,果然取得申孺的首級而回。
  齊威王為此感到憤怒,便派出了田朌再次統率齊國軍隊攻打楚國。楚威王仍然依照田忌的指示,發動四境內的軍隊,楚威王自己出任統帥,田忌追隨在側,相國、上將軍分別擔任左、右司馬,並增加了楚威王的護衛戰車九輛,才免於被齊國軍隊打敗。
  楚威王在這一戰之後,搬師回到了楚國,到了田忌的館舍後,楚威王以面向北方的禮儀,端正了衣領、衣袂的方式,對田忌表示尊重後,問他說:「先生為什麼知道得這麼早啊?」
  田忌回答說:「申孺為人,侮辱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與不肖的人都不想為他賣命,所以他才會戰敗身亡啊!田居為人,尊敬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承擔了他們的責任,而不肖的人自行撤退了。因此齊、楚兩軍才不分勝敗,雙方將帥得以各自帶兵離開啊!田朌為人,尊敬賢能的人而愛護不肖的人,因此賢能的人和不肖的人都承擔了他們的責任,為田朌賣命,所以大王才僅僅能獲得保存啊!」

  田忌的這段預測,跟孫臏曾經貢獻給他的賽馬對策的思考框架是一致的。在田忌的預言中,他將齊威王可能出的招數分為三等,同時提供楚威王三種應對之道。之所以他的預測可以如此精準,乃在於他對齊威王、齊國軍隊體系以及軍事規律有著透徹的理解!而這一點自然也有賴於他的老師孫臏對他的啟發與教導。
  在這場預言裡,雙方軍隊本身的素質是不變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計。於是影響勝敗的關鍵就在於將帥的個人魅力、影響力以及他的管理方式上。與田忌、孫臏等人同時的商鞅,在他的著作《商君書》中也提到過關於將帥與軍隊跟戰爭勝敗之間的關係,他認為:「王者的軍隊,取得勝利卻不驕傲,打了敗仗卻不怨恨。取得勝利卻不驕傲,這是因為他的用兵策略很明確啊!打了敗仗卻不怨恨,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失誤的地方在哪裡啊!如果雙方軍隊強弱相當,那麼將帥賢能的一方可以取勝,將帥不如對方的一方則會失敗。如果運用軍隊的戰略、戰術出自於出動軍隊前己方在政府由眾多專家所進行的規劃,那麼將帥比對方賢能的可以取勝,將帥不如對方的也可以取勝。」
  三國時代,蜀國的開國君主劉備有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張飛。這兩個人都有用一個人的力量對付一萬個人的本事。關羽他善待士兵,卻對士大夫展現驕傲的一面,相當於愛護不肖的人而輕視賢能的人。張飛則剛好相反,他尊敬君子,而不體恤小人,相當於愛護賢能的人,而輕視不肖的人,類似於本故事中的田居。最後,張飛因為過分的虐待自己的下屬,最終被自己的手下殺了。而關羽則在圍困魏國的樊城時被魏國將軍徐晃擊敗,此時吳國的將軍呂蒙趁著關羽包圍樊城時,偷襲並攻下了他的根據地江陵城。呂蒙攻下江陵之後,善待城中的百姓,並刻意讓城中的百姓對關羽的軍隊士兵傳遞家書。最終,關羽的士兵漸漸的逃回江陵,關羽只好在麥城假裝投降,並率領數十騎的親信突圍而出,結果中途遭到吳國將軍潘璋的部下馬忠的埋伏,最後被斬殺而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張飛因為不懂得體恤下屬而遭到下屬的報復而死,關羽雖然善待士兵,卻也不能阻止這些士兵家裡傳來的溫情攻勢,最終關羽的失敗顯然也跟他的管理方式不無關係!

補充註釋

關於將帥與戰爭勝敗之間的關係,唐朝時的兩位軍事天才唐太宗李世民與衛國公李靖也有一段精采的對話。
  李世民問李靖說:「當今的將帥,只有李勣、李道宗、薛萬徹。除了道宗是親屬之外,誰堪大用呢?」
  李靖回答說:「陛下曾經說李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也不大敗;萬徹如果不大勝就會大敗。臣深刻思考其中的原因,不求大勝也不會大敗的將帥,這是因為他帶的軍隊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軍隊啊;不是取得大勝,就是被打得大敗的將帥,這是僥倖取得成功的人啊!所以孫武說過:『所以高明的人,先站立在不能被打敗的地方,而不會喪失打敗敵人的良機。』這就是針對我方軍隊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來說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