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古謬論綜駁
看完了〈相關謬論綜駁〉,再看以下的〈疑古謬論綜駁〉,我們便可很明顯的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從重文輕武的宋朝以來,那些懷疑孫子其人其事的文章便絡繹不絕的出現。千年來,前仆後繼、群起圍攻,好不熱鬧!而其圍攻孫武的方向,不外兩種:一種是承認孫武其人,並在這種承認孫武的情況下,依據少量的史料,虛構歷史、曲解文本,而達到詆毀孫子的目的。於是孫武雖然是存在的,卻也因此成為一個不知兵、不會寫文章、喜弄詭詐權謀的兵家,並且還是兵流於毒的始作俑者;而十三篇《孫子兵法》也成了不怎麼有文采的一本平凡無奇的兵書。一種是否認孫武其人,這種情況又可分為二種,一種主張根本就沒有孫武其人,一種主張所謂的孫武其實是另有其人,而這另有其人的人選又有孫臏與伍員兩人。而否認了孫武其人,自然也就連帶的否認了其事的真實性,從而否認了十三篇為其所寫的事實。總而言之,在疑古者與謬論者的眼中,孫武如果存在就是個爛人;如果不存在,十三篇自然就不會是他寫的;當然,還有最後一種主張是即使孫武曾經存在,即使孫武不是爛人,十三篇也不會是他寫的。總之,不是他寫的就對了!那麼這些人又為什麼要選擇孫武以及十三篇開刀呢?那是因為孫武以及他的十三篇《孫子兵法》兩者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因此要出名,貶低孫武是一大捷徑;要做官,註釋十三篇是一大捷徑;要提高學術地位,否認孫武是一大捷徑。總之,拿孫武以及十三篇開刀就對了。至於真正合乎邏輯、講求證據、符合科學方法的學術探討,我們幾乎無法在此看見。當然,幾乎也就表示還有純粹基於學術需要而寫作的論文,只是基於該作者當時的學識與方法,因而使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而這樣的人至少有兩個,一個是楊寬,一個是馮友蘭,兩人皆因一九七二年同時出土了孫武與孫臏的兵法,從而讓他們放棄了原先的說法,而將十三篇的著作權歸還給了孫武。此外的人,有的不願更改,有的則是繼續鑽漏縫、偽造事實、取巧掩飾,以求得名得利,或者不因此而損傷自己的學術地位。這樣的人,即使多提起一次他的姓名,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不說也罷,識者自知!
而這些疑古者又是拿了些什麼武器,這麼圍攻一個已經毫無招架之可能的亡者呢?那說來可真是話長了!總之,耍來耍去,不外是曲解文意、歪曲事實、虛構歷史、偽造文獻、顛倒黑白、因果互倒、天馬行空這幾招。而這些人目前共有二十個,二十個以外是否還有則不得而知;但至少,這二十個人所提出的謬論已足以涵蓋所有的疑古謬論。解決了這二十個人的謬論,十三篇《孫子兵法》為春秋末年孫武所寫一事也就自然「更無疑義」了!而孫武自然也就可以暫時瞑目了!暫時瞑目,自然是考量到人性的緣故!
人的判斷力侷限於兩大端,一為識見,二為偏見。人的懷疑也來源於兩大端,一為識見多寡,一為能否讀通文獻。而疑古者們不僅缺少識見,更有極多的偏見,而同時也無法讀通文獻。因此,我們只要補足了識見、排除偏見、讀通文獻,這些謬論自然便極易被駁正了!而這自然也是不需要出土竹簡的協助的,因為他們實在是太過荒謬了!
然而在此筆者不能僅僅以「荒謬」兩字來評論疑古者的所做所為,包括其論點與推論過程,尤其當他們所犯的諸錯誤都是很顯而易見的邏輯謬誤時,更是如此。唯有指出了這些謬誤的抽象類別,那麼這樣的謬誤才有可能被後來者所特別加以留意與辨識,從而減少相關謬論的繼續產生。
這二十個人,依照文章發表先後排列,分別是:葉適、戴表元、胡應麟、姚際恆、全祖望、姚鼐、章學誠、牟庭、梁啟超、瀧川資言、武內義雄、錢穆、黃雲眉、金德建、齊思和、郭沫若、顧頡剛、楊寬、馮友蘭、李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