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預測的哲學:沈尹戌

沈尹戌


參考電子書《左傳

人物簡介


  沈尹戌:楚國司馬,曾經敗於吳王闔閭手下,而成為俘虜。沈尹戌與兩個兒子因此在吳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對吳國的軍事行動與策略因此有一定的掌握。後來沈尹戌與其子沈諸梁(葉公好龍的葉公)逃回了楚國。白公勝作亂時,賴葉公平亂,楚國才躲過了危機!
  楚平王:前528年至前516年在位。楚平王任內因為受到費無極的蠱惑煽動,而企圖殺掉太子建,同時殺了伍子胥的父親與兄長,為楚國日後的幾次大動盪埋下了禍根。禍根主要有兩個:一是伍子胥率領吳國軍隊進攻楚國,把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打到丟棄首都逃亡;二是白公勝(太子建之子)被召回楚國之後殺掉了令尹與司馬,差點篡位成功。因此可以說楚平王是整個春秋末年造成兩霸(吳國、越國)出現的重要關鍵人物,少了楚平王那些荒唐的事蹟,春秋末年的歷史或許將顯得「無趣」起來!

預言事例

  預言楚王在州來築城會遭致楚國的失敗。

  魯昭公十九年(前523年)。

  楚國人在州來築城,沈尹戌得到消息後說:「楚國人一定要失敗了啊!從前吳國滅亡州來,子旗請求攻打吳國。君王說:『我還沒有安撫好我的百姓。』現在的情況跟以前一樣,卻又在州來築城去挑動吳國,這樣能不失敗嗎?」

  沈尹戌的侍者聽了他的話後,對他說:「君王施捨從來不知道疲倦,讓百姓休養生息也已經有五年了,這可以說是在安撫他們了!」

  沈尹戌回答說:「我聽說安撫百姓的君王,在國內節約開支,在國外樹立德行,百姓因此生活安樂,而沒有仇敵。現在楚國宮室的規模大到沒有限度,百姓天天驚恐不安,因此疲勞而死的人也沒有人幫他們收葬,百姓們疲累與恐懼到連睡覺與吃飯都忘掉了,這不是在安撫他們啊!」

 

  預言囊瓦一定會丟失楚國首都郢都。

  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

  楚國囊瓦接了令尹的職位後,在楚國國都郢都增修城牆。

  沈尹戌聽到消息後說:「囊瓦一定會丟失郢都啊!如果軍隊不能保衛城市,增修城牆是沒有益處的。古代的天子,他的守衛者在於四面的蠻夷;如果天子的權力降低了,那麼他的守衛者就在於諸侯。諸侯的守衛者在於四方的鄰國;如果諸侯的權力降低了,那麼他的守衛者就在於四面的邊境。令尹應該謹慎戒備國家四面的邊境,結交四面可以提供援救的鄰國,讓民眾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讓他們春、夏、秋三個時節的農事都能成功。民眾沒有內憂,也沒有外患,那麼國家哪裡需要增修城牆呢?現在因為懼怕吳國而在郢都增修城牆,守衛者的範圍已經縮得很小了啊!權力降低後的最後守衛者都無法得到,能夠不滅亡嗎?從前梁國國君在宮室外面挖掘壕溝而民眾因此潰散。民眾拋棄了他們的長官,這樣能不滅亡嗎?劃定邊境,修整土地,讓堡壘具備險要的功能;親近民眾,使民眾有組織的輪流對邊境進行瞭望,與鄰國建立信任的關係,謹慎監督官員的職責,保持外交的禮節,沒有過失和貪婪,不懦弱不強橫,修整自己的防禦設備,以等待應付意外的情況!如此一來,又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詩經》說過:『思念你的祖先,修養你的德性。』試著看看從若敖、蚡冒一直到楚武王、楚文王,他們的土地都不超過百里的範圍,只是謹慎的守護著邊境,而沒有在郢都修築城牆。現在楚國的土地超過了千里的範圍,反而去增修郢都的城牆,這不是很困難的事嗎?」

 

  預言楚平王侵襲吳國的舉動會讓楚國丟掉城市。

  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冬季,十二月。。

  楚平王組織水軍去侵襲吳國的疆域。沈尹戌聽到消息後對人說:「這次的行動,楚國一定會丟掉城市。大王不安撫民眾而使他們辛苦勞動,吳國沒有行動而讓他們得以加速出兵,只要吳國軍隊緊緊的追趕在楚國軍隊的後面,楚國由於有大軍在前因此沿途的邊境沒有戒備。這樣一來,城市還能夠不丟掉嗎?」

  越國的大夫胥犴在豫章的河邊慰勞楚平王,越國公子倉把自己的坐船餽贈給楚平王。公子倉和壽夢率領軍隊跟隨楚平王。楚平王到達圉陽之後就折返了。吳國軍隊緊緊追趕在楚國軍隊的後面,由於楚國邊境的守軍沒有戒備,因此吳國軍隊就順手滅掉了楚國的巢和鍾離兩個城市,之後才返回了吳國。

 

評論

  人的每一次行動都可能產生新的事件,這些事件便有可能成為一種可供利用的條件。有時候敵人發動攻擊,不是基於什麼戰略規劃,而是基於對手臨時製造出了一個機會,讓對手自己成為標靶!敵人此時只是把握機會利用臨時性的條件對對手造成創傷罷了!

  沈尹戌因為曾經成為吳王闔閭的俘虜而在吳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因此對於吳國的軍事行動、策略、行為模式有一定的掌握。沈尹戌以上的預測都離不開吳國,跟這樣的經歷不無關係。楚國雖然有這樣的人才,卻可惜未能善加利用,終究也未能阻止災難的發生。

  沈尹戌關於天子守衛者的說法,同時期的老子也說過。大抵是當時知識菁英的共識!〈文子.下德〉:「老子曰:……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故桀、紂不為王,湯、武不為放。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境;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天子得道,四方的蠻族都成為他的守衛者;天子失道,只能由諸侯來幫他守衛。如果諸侯得道,他的守衛者在四方邊境;諸侯失道,他的守衛者只在左右而已!得道與失道,他的防守距離差距極大!防守的距離越近,通常也意味著能用來防守的力量很有限了,危險自然也就大增了!因此沈尹戌舉梁國國君在宮室外面挖掘壕溝的故事,表明梁國國君只剩下左右的守衛者了!當掌權者的守衛者不再幫你守衛時,自然就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四方蠻族不再幫天子守衛,就可能成為諸侯的敵人;諸侯不再幫天子守衛,就可能成為天子的敵人!古今都是如此!因此戰國初期的用兵高手吳起也曾說過真正穩固的防守在於自身的德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這一點大抵延續了春秋末年菁英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