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人物簡介
李光弼:契丹遙輦氏的第三任可汗胡剌可汗之子,為唐肅宗時期名將,與郭子儀同時。李光弼善於騎射,喜讀班固《漢書》。後因功封為薊國公。五十七歲時,病死徐州。史思明:突厥人,其貌不揚,通六種外族語言。史思明效命安祿山之後,兩人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與史思明之間的戰爭,主要發生於這段期間。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想要除掉他,史思明因此投降唐朝。史思明半年後即再次叛變,於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接連打敗唐九節度使之軍,繼而殺掉了安慶緒。四月時,便自立為「大燕皇帝」。上元二年(761年)三月,為自己的長子史朝義殺害而死。
預言事例
預言敵將高廷暉、李日越將一起投降。
史思明在河清這個地方屯兵,想要阻斷李光弼的糧食運輸路線。李光弼把軍隊駐紮在野水渡以防備史思明。入夜後,李光弼便回到河陽,只留下了一千人的部隊,讓其屬下將領雍希顥率領,以守護營柵,同時對雍希顥等諸位將領說:「賊將高廷暉、李日越,都是可以打敗上萬軍隊的人才啊!他們到這裡時,千萬不要跟他們作戰,如果投降了就會一起投降了!」諸位將領都不知道李光弼為什麼這麼說,只是暗自竊笑他。
與此同時,史思明果然對李日越說:「李光弼擅長倚靠城池防守,現今把軍隊駐紮在野外。你用鐵騎兵趁夜晚渡河,為我抓到他,如果抓不到,那你也不用回來了!」
李日越於是率領五百名騎兵趁夜渡河,早晨時已經來到了李光弼的營柵下面,於是問防守營柵的雍希顥說:「李元帥在嗎?」
雍希顥回答說:「已經在昨夜離開了啊!」
李日越心想:「失去李光弼卻得到雍希顥,我一定會被處死啊!」於是便請求投降!
雍希顥便領著李日越前去見李光弼。李光弼非常禮遇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腹。高廷暉聽到這些事情之後,便也來投降了!
後來有人問李光弼:「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讓這兩位將軍投降了啊?」
李光弼回答說:「史思明常恨不能與我進行野戰,一聽說我正在野外,以為一定可以打敗我。日越不能抓到我,一定不不敢回去;廷暉的才能勝過日越,一聽說日越被我寵信任用,一定會想要取代他啊!」
評論
李光弼這一則事例堪稱經典,雖然沒有曹操談笑風生般的雅緻,但對人性的精準掌握卻不相上下。在這裡,李光弼因為算準了史思明必然派李日越來抓他,又算準了史思明必然對李日越下達了相關的命令,同時算準了李日越知道無法抓到他以後一定不敢回去,如此他只剩下投降一路。因此,李光弼唯一讓李日越必然無法抓到他的做法就是離開營地。這麼一個簡單的策略,就避免了一場血戰,降了兩位敵將,確實堪稱高手。至於李日越背叛史思明跟黥布背叛劉邦一樣,顯然都是屬於管理者管理、駕馭不善的問題。
預測總表請見:http://ethanyet.blogspot.tw/2016/03/blog-post_28.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