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預測的哲學:田嬰、昭魚

田嬰、昭魚

返回目錄

相關參考書目《戰國策

人物簡介

田嬰: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弟弟,孟嘗君的父親。田嬰被齊威王封於薛,因此又稱為薛公,又被稱為靖郭君。

預測方法事例


  楚國王后死了,尚未立下新的王后。
  有人對楚國大臣昭魚說:「主公為何不請君王立新的王后呢?」
  昭魚說:「如果君王不聽我的建議,那是智慧困乏的表現,同時也會斷絕我與新王后的關係啊!」
  那人對他說:「既然如此,那為何不購買五雙玉珥(玉製的耳環),令其中一雙特別完善,全部都獻給君王,等明日觀察那一雙完善的玉珥在誰那裡,便請求君王立她為王后啊!」(〈戰國策.楚策四.楚王后死〉)

  齊威王夫人死了,有七個幼年美女都受到齊威王的親近。
  薛公田嬰想要知道齊威王想要立哪一位為新的夫人,於是便獻上七雙玉珥,令其中一雙較為美好。隔天,薛公觀察那一雙美珥在誰那裡,便勸齊威王立她為夫人。(〈戰國策.齊策三.齊王夫人死〉)

評論

要想準確的知道別人心中的想法,最簡單的莫過於讓這個人親自告訴你。以上兩則事例也是一種探索未知的方法。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相關的研究:
  心理學家請一些女性從12雙尼龍襪中挑選出她們最喜歡的那雙,接著試驗者便問這些女性選擇那雙襪子的原因,「質地、感覺、顏色」等都是這些女性認為的原因。(轉引自《黑天鵝》)但事實上,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12雙尼龍襪都是一樣的。《黑天鵝》作者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事後合理化」的人性心理。白話來說,就是事後諸葛的解釋。
  如果從哲學上甚至物理上來看這一則心理學實驗,可以很明顯發現一些瑕疵。首先12雙尼龍襪真的一模一樣?這是從機械製造的角度來看的嗎?以為機器根據同樣的原料與流程就必然製造出「一模一樣」的襪子?顯然,再怎樣精密的機械所製造出來的襪子,其中必然存在著一些小小的差異,只是試驗者認為人類不可能發現這樣微小的差異,或者試驗者認為機械製造出來的襪子根本就一模一樣,不存在任何差異。於是有了以上的結論。其次,人類觸摸12雙尼龍襪的過程,是有差別的,譬如靜電的改變,甚至感覺的改變,也就是觸摸順序所形成的差異。摸第一雙跟摸第十二雙的感覺,不一定完全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吃第一口辣跟吃第十二口辣,我們會說那個辣是一樣的辣嗎?儘管辣度完全一致!因此,若說這個心理學實驗一如大多數心理學實驗一樣,忽略了很多客觀上會引起變化的因素,是合理的。以企業製造產品為例,企業需要對產品做抽樣檢查,以確定良率;如果機器用同樣的原料與流程製造出來的產品就一定一模一樣的話,那麼企業根本就不需要檢查了!由此可見,心理學家在這個實驗上已經脫離現實,做了非常不當的假設了!
  如果以田嬰的例子來看,齊威王最喜歡的究竟是哪一個女人,齊威王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自己也猶豫不決!但從齊威王把最好的一副耳環送給那個女人,我們就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那個女人正是他最喜歡的那一個。除非,齊威王根本沒有發現哪一副耳環才是最好的一副。因此,從概率上與心理規律上來評價,這個方法是靠得住的。唯一要特別留意的是耳環的差異性必須顯著到讓人可以發現的地步。
  人類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洩漏了自己的意圖,這種「間接」的「讀心術」自然也是《預見未來》所要總結的方法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