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工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工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AI 啟示錄

生了一場大病,閒散的看了一堆新近的關於人工智慧的「作文」。於是有了此短篇小說的構思。大概分為十章。多數結合當代時事,隱喻人工智慧可能對整個世界所產生的影響。小說人物絕大多數都是真實人名、虛構情結,對世界不起作用的人,不會放進來。想到就寫。目錄會陸續公佈:

第一章:普丁的挑戰


以下以雪萊的「Ozymandias」一詩做為開頭,也即未曾有任何出人意料情的歡樂喜劇〈異形.聖約〉裡生化人David所吟詠的那首詩!

雪萊

Ozymandias

I met a traveller from an antique land
Who said: Two vast and trunkless legs of stone
Stand in the desert. Near them on the sand,
Half sunk, a shattered visage lies, whose frown
And wrinkled lip and sneer of cold command
Tell that its sculptor well those passions read
Which yet survive, stamped on these lifeless things,
The hand that mocked them and the heart that fed.
And on the pedestal these words appear:
'My name is Ozymandias, King of Kings:
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
Nothing beside remains. Round the decay
Of that colossal wreck, boundless and bare,
The lone and level sands stretch far away.

中文翻譯


奧茲曼迪亞斯(改自楊絳翻譯)

我遇見一位來自古國的旅人
他說:有兩條斷落的巨大石腿,
半掩於沙漠之間,
近旁的沙土之中,有一張破碎的石臉
抿著嘴,蹙著眉,面孔依舊威嚴
想那雕刻者,必定深諳其人情感
那神態還浮現在石頭上,
而斯人已逝,化作塵煙,
看那石座上刻著的字句:
「我是萬王之王,奧茲曼斯迪亞斯。
功業無敵,強者折服。」
此外,蕩然無物。
廢墟四周,只剩下莽莽黃沙。

寂寞荒涼,向遠處蔓延。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預測的哲學:時事預測:凱文凱利最新七大預言

中國歷代智者預測年表

購買《預測的哲學》電子書(預設20%免費試閱)
臉書:孫子兵法(正在連載此書的地方)

  今天偶然看到7-11的《今周刊》封面,看到凱文凱利又作了新的預測,便買了一本。凱文凱利的七大預測是針對未來二十年的預測,引如下(取自《今周刊》標題):

  一、人工智慧全面入侵:如電力無所不在,產業被少數公司主宰。
  朔雪寒評:同意。無所不在,是很精確的說法。

  二、什麼服務都要即時:企業如果讓客戶等,就等著被淘汰。
  朔雪寒評:同意。當代人在科技的「豢養、寵縱」下,越來越沒有耐心了!

  三、工作內容重新定義:連醫生都能取代,能問對問題的人最搶手。
  朔雪寒評:同意。「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2012年最熱門的工作,有九成在2003年根本不存在,有誰能預測,未來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本事?」(雅虎新聞:歐巴馬、Google施密特鼓吹,超過180個國家響應)時間跨度不超過十年,但許多新工作已然出現。強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後,世界運作方式逐漸被改變,改變所及必然不止於工作內容本身。改變將無所不在。善用工具與否將拉大人才之間的等級差距。

  四、物聯網成長停滯:萬物皆聯網,電池持久度是大問題。
  朔雪寒評:同意。成長停滯是必然的,短期內看不到出路。強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成熟,才有可能改變停滯的狀態。

  五、年輕人都想創業:同一個工作做五年,將是稀有動物。
  朔雪寒評:同意。如第二點。人要學習的東西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人與人之間的智能差距也將拉大。

  六、VR是最終極螢幕:將成社交平台,改變航空和教育產業。
  朔雪寒評:VR應該只是接近終點的過度產品。成為社交工具也難樂觀,至少短期內不致於爆發。教育產業的改變,一如數十年前微軟率先研發了平板一樣,恐怕還得等不短的時間。不過凱文凱利預測的是二十年後,目前VR已經能做不少事情了,相信二十年後的VR器具、技術與今日所見已經大大不同了。
  2016.4.8日:三星申請AR(擴充實境)隱形眼鏡專利,這產品未來前景可期!

  七、台高科技公司倒一堆:出路:發展特殊晶片,半導體再夯二十年。
  朔雪寒評:完全同意。短期內,物聯網行不通、綠能不可能取得優勢、軟體人才並不容易培育,再加上台灣意識型態問題嚴重,國際競爭越趨激烈,駭客無所不在,即使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出路,也不見得能走得出去。

  個人預測補充,也是基於未來二十年:

一、機器人:近期Google打算變賣自己收購的機器人公司,頗為合理。個人認為機器人的應用應該是從旅館、醫院、機場這種公共領域開始,最後才會逐漸深入私人領域,如家庭、個人。一方面研發企業可以藉此獲得較好的利潤,一方面一般人也會逐漸熟悉相關應用,最終難以擺脫依賴。二十年後機器人也將無所不在,甚至將出現「人、機」合一的新共生生態。

  二、人機合一將大行其道:人體內將植入一些微小機器人,取代藥物,當代許多難以治癒的疾病,如皮膚病等,將被輕易解決。一些寄生蟲更無生存空間。由此衍生的生態、道德等問題,當然會更多。(2017.6.5:相關報導「Google 工程總監:2030 年後奈米機器人將會遍佈我們體內」)

  三、物、機合一的生物將出現:如機器蜜蜂。因極端氣候將導致眾多物種繼續滅絕,生物體需要更強壯的機體與更強大的適應能力,最終在微小機器人技術的成熟下,物機合一的生物體便橫空出世。

  四、牙齒可以再生。其他身體部位可以藉由培養、移植等「恢復」。(2017.1.28:根據201.1.10的報導。倫敦國王學院(KCL)報告顯示,阿茲海默症藥物:「Tideglusib」,可以用來刺激牙齒的幹細胞再生。其方法是以可自然分解海綿浸泡此藥物,由牙醫鑽孔蛀洞後塞入此海綿!海綿隨時間分解,而藥物則激發牙齒自我修復能力,從而完成牙齒蛀洞的完整修補。個人認為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入藥的犀牛角,可能也能在此牙齒再生中產生一些效用。本預測主要是指整顆牙齒的再生,而牙齒依靠自我修復能力的局部再生顯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或許整顆牙齒的再生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目前這個藥物已經在老鼠身上通過實驗,接著便會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五、人腦功能將獲得額外擴充。

  六、許多生物將喪失原始生存能力!譬如母雞下蛋後不懂得孵蛋!

2016.4.7

  

2016年以前關於科技的一些預測

  關於個人在2016年以前的一些科技預測,有些都早已實現,有些則開始粗露端倪!因此對其中一些影響世界的預測,加以記錄如下(陸續補充,多數已經遺忘。):

2007年9月:筆者在已經關閉的網頁上預測電腦產業在未來的幾年將產生大變化。主要認為「工作用電腦」與「遊戲用電腦」的分流趨勢將形成。但當時尚未有更明確的看法。2009年,iPhone開始大爆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相繼問世,侵蝕了桌上型、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在某種程度與層面上應驗了這個預測。(2017.4.4補充:根據iThome報導:「如果只統計PC市場,Windows全球市佔率仍高達84%,但若將平板電腦、行動裝置等納入統計,今年3月Android市佔率已達37.93%,首次超越了Windows的37.91%。」)

2007年11月:與一位遊戲界的工程師談到,未來每個人的「聲音」可以像字型一樣被販賣、使用,甚至衍伸出相關的版權概念。同時,只要能取得某個人的部份聲音檔案,即可重建該人的聲紋,對於那些懷念亡妻或者精神上陷入極端的人,可能藉由這樣的技術「還原」死者的語音。每一個人都能販賣自己的聲音,而文字轉語音時也可以像選用字型一樣,挑選自己喜愛的人、歌手、明星的聲音來進行朗讀,包含個人的智慧助理的聲音也將是可選的。2016年Adobe已經展示了相關的技術。演示者以在場主持人的聲音,以文字轉語音的方式用主持人的聲紋、語調講出了主持人並未曾說出的話!其暫時的應用在於電影對白的補充等。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最後一戰

  AlphaGo VS 李世石的一戰,最終在4:1的比分下結束了比賽。李世石勉強守住了一局。雖然第五局,李世石的優勢延長了許多。同時玩出了局部「重複局面」,估計使用蒙地卡羅算法的AlphaGo面對這個對九段棋手稀鬆平常的局面(據Michael Redmond),深度超過了它的當前的搜索深度(在它目前的硬件條件下)。這無疑可以當成日後人類棋手再次(如果還有的話,可能性即使有,大概也是明年底以後的事情了吧!主因還得看是否有意義!)迎戰AlphaGo的「思想武器」。用局部的「深度重複局面」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戰略,各個擊破AlphaGo。AlphaGo 的優勢也很清楚的表現在這幾盤,那最終落子可能性越來越少時,它的耗時也非常少,而這一點對人類非常不利。今天李世石下出了280手,AlphaGo居然也跟著玩下去,並最終取勝,就是一個很客觀的證據(即便理所當然)。
160315_0a9rhs
(取自:Board19 | 圍棋 News)
  這一次AlphaGo除了在右下角陷入劣勢之外,也下出了許多「蒙地卡羅演算法」的棋步。

今天的另一個話題是AlphaGo 取得了韓國棋院頒發的九段證書,又製造了一個第一,那就是AlphaGo 成為第一個非人類的九段「棋手」。
(取自韓國棋院推特)
這一戰雖然結束了,卻也引爆了很多話題。包括為什麼要挑李世石據說已經過了巔峰期的九段高手,而不挑年輕正盛才十八歲的2015職業棋手冠軍柯潔九段。其實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出現,完全是因為比賽出現了所有九段棋手都始料未及的局面,也即AlphaGo太強大了。因此,在第一局李世石落敗後這個無謂議題便被提出。如果李世石輕鬆完敗AlphaGo,這個問題被提出的機率就太小了!但挑柯潔,有代表性嗎?顯然不夠代表性。一個2015年才站上冠軍寶座,拿下三座世界賽冠軍獎杯,2016年年初積分冠軍的棋手,很難跟一個已經在棋壇上拿到十八個世界賽冠軍獎杯(亞軍就不計了),「近十年職業圍棋世界排名第一時間最久的棋王」、早年擁有「飛禽鳥不敗少年」之稱的李世石的地位、傳奇性、穩定性等相提並論。如果柯潔今年無法守住世界冠軍寶座,那麼他的狂言就更像是一個笑話。不說Google可能不會再舉辦這樣的比賽,即使舉辦了,如果要依照現在「捧」柯潔出來應戰的說法,也是挑「當年的(或前一年的)冠軍」。柯潔能「繼續」取得該年的(或該年前一年)冠軍嗎?如果不能,那絕對是一個笑話無疑了!柯潔雖然自稱自己在與李世石的十次戰役中「輾壓」了李世石,但這麼重大的世紀戰役,不挑像李世石這樣的「傳奇」,卻挑這個本想「終結傳奇」最終卻因為比分太近而改稱「向傳奇致敬」的年輕棋手,會發生什麼事?一由於柯潔是中國人,Google是美國企業,如果最終比分比這次的還遭,柯潔被5:0完敗,那麼估計類似以下並不陌生的說法便會出現:「為什麼要挑一個才剛十八歲的柯潔?而不挑一個有更豐富的實戰經驗的棋手(譬如石佛、李世石、圍棋皇帝)?」「這一切都是美帝的陰謀。」「這根本是在用圍棋對中國進行羞辱。」「根本是在摧殘幼苗。」諸如此類比這還難聽、更陰謀論的言論會被「引爆」,似乎也不難「推估」與「想像」。而所有這一切也可能因為應戰的是一個還尚未自己創造傳奇的棋手是一個中國人,於是在台灣的「輿論導向」下,被引導到另一個方向。任何因為柯潔被完敗而引來的笑話、嘲諷,只會更多,不會更少,而觀眾可能也會因此大減(至少就台灣而論)。
  從媒體一開始報導「李世石」的「世界棋王」頭銜,至今逐漸的變成了「南韓棋王(從全球變成區域)」、「圍棋天才(與冠軍無關)」,以致於到了一些仇韓的台灣人口中,又從圍棋界正常的「李九段」變成了「韓國狗」!從多數人期待李世石代表「人類」棋手扳回一城,到李世石真的扳回一城時,仇韓的台灣人便開始宣傳「放水、作弊」等等荒謬言論。少部分媒體顯然正刻意在引導著觀眾,至於目的是什麼,就不多說了!台灣民眾本來就容易被媒體操控,沒想到在這麼一個意義如此重大的世紀大戰中,仇恨的叫囂聲仍然不絕於耳!
  至於接下來Google還會再辦比賽嗎?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不太在意了!就跟當年更深的藍打敗卡司帕洛夫後的情景一樣,這也是人心的基本規律!
  柯潔用「輾壓」來形容他對李世石的戰役,但根據統計學,這樣的樣本數實在太少,代表性不足。如果一個棋手「輾壓」的不是「傳奇」,那麼他也不會成為「傳奇」,可是如果自己的傳奇必須用這種方式來創造,那也是很可悲的事情!柯潔能在十八歲拿到職業棋手的世界冠軍,當然有實力作為依據。可當今有太多人是連柯潔的實力都沒有,卻敢於藉由背後龐大的勢力,以為可以藉由背後龐大的勢力來「輾壓」「傳奇」,以成就自己的「傳奇」。同時在龐大勢力的支持下,掩蓋龐大勢力在背後支持的「真相」!從這點來看,人不輕狂枉少年的柯潔,可能還顯得可愛一點!
  李世石與AlphaGo的一戰,讓我覺得更像是一個「普通人類高手」對抗「超人類」或者簡稱「超人」的情況。只是這個「超人」是由龐大的硬件所支撐,而在現實的世界上,許多不是因為自己的實力而是被媒體「捧」出來的人,支撐他虛假面具的卻是其背後的龐大勢力。真正「輾壓」「傳奇」的是他背後的勢力而不是他個人,但他背後的勢力只要足夠強大,完全可以掩蓋所有的真相!而世人將只是或者依然是被愚弄與玩弄的玩物!
  這種「超人」與「人類」的對比,也讓我想起了十幾年前與「淺紅」這套象棋軟體的幾場「大戰」。由於當時一個人正在台北,為了從象棋對奕過程中提取「策略」,也為了建構抽象的「通用策略框架」,因此常常跟這套不算強的棋軟玩上幾盤。讓我映像深刻的是,為了理解一個類似「超人」對「人類」這樣的「智力差距」可能達到什麼「後果」,於是我跟淺紅的不同人工智慧等級進行了對奕。其中,在接近初級的情況下,我可以下出「全軍」而勝的局面,也就是一顆棋子都沒有損失,就吃掉了對方所有的棋子(不只是取勝,而是吃掉對方所有的棋子。可惜棋譜沒有保存好。);或者用大概五步到七步的走法取勝而結束棋局。這讓我深刻理解到,當一個人理解了對方的「行為模式」、「判斷準則」之後,他便可以把對方完全的操弄在手中!可惜,由於生活的不穩定與資源的匱乏,我一直未能完成這個「通用策略」演算法,以及設計出一個「通用的」「策略導向」的棋類軟體!
  從李世石這五局一路看下來,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除了實際的對戰局面以外,還有Michael Redmond九段在李世石還在思考階段時的一些推測、分析。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棋手可以瞬間掌握一些關鍵的步數,這是屬於所謂「策略導向」,這通常是局部性的思考,直到棋盤到了中盤時,才會更接近於全局性思考(在國際象棋、中國象棋上一開始就是全局思考,這是因為相對而言棋子的擺設都已經固定,而且棋子被吃以後也不能再回到棋盤上。)。而「勝率導向」,一般是由評價函數對整個盤面進行計算來進行的,也即電腦圍棋、象棋的主要設計方式。雖然,人類也會評價局面,但人類並不會實際上去計算這個子價值多少,而是類似這個子重不重要,是否損失後就會影響勝敗等判斷。因此,電腦是根據一個可能不夠客觀的「精確數值」來計算並最後經由比對數值大小而做出判斷,而人類主要是用更「模糊」的方式來直接做出判斷。因此,不妨思考,如果把「策略導向」的技術結合「勝率導向」技術會如何?因為策略導向本身可以以人類的方式進行思考,而勝率導向可以從這些思考方向進行深度計算,如此一來這樣的計算可以在同樣的時間下往更深的層次進行計算。果真這樣的軟體被設計出來了,相信圍棋即便只用單顆CPU都能完敗九段棋手。這才叫「輾壓」!
  在個人的思考裡,這樣的技術可能最終被用在全自動化的軍事設備上,譬如無人機戰鬥群、機器人小組、坦克群、直升機戰鬥群等,因為如果人類還想要用遠端遙控的方式來操縱無人機群進行戰鬥,那無疑就像是古代的千里御將一樣,或者用電腦架構來比擬,是類似因為RAM太小而不停的從硬碟提取資料一樣。顯然,這最後可能會造成災難,或者必然造成災難。而當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操控整個無人機戰鬥群,進行即時演算,與協力作戰時,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還能取得任何的空中優勢!即便他們可能擁有性能「更」優的機種。
  這樣的技術,哪一個大國的國防部會不感興趣?唯一可以慶幸的是,個人已經暫時終止了這些研究計畫。如果當年我接受了營長的建議,向陸總部就加密技術進行提案,或許今天個人的人生會走向不一樣的景況。不過歷史無法假設!這種全自動化的技術,顯然便是未來的技術。人工智慧最終必然用到軍事領域,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事情!也是一個最終會降臨的現實,就好像人類終將敗在電腦圍棋手下一樣。只是,這一次未來會用多快的速度前來呢?這一點就留給未來自己來揭露了!
  至於人工智慧接下來的發展重點,自然是「自然語言理解」!這才是終極的「聖杯」!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人工智慧大事年表

  這個年表只是我個人認為重要的大事,都是主觀看法。對於那些我認為根本行不通的技術,個人不予記錄。對於那些被追捧過度的人物,個人不予記錄。人工智慧,粗略的分至少分為兩大派,一是以西方世界為主的一派,一是以朱邦復為主的一派。這種分法也是主觀分法。至於個人,不屬於任何派別。這個年表會持續補充,開始記錄的原因只是因為今天突然想寫一篇文章,如此而已。

  1952年,電腦攻克井字遊戲。

  1993年,數學家利用電腦進行窮舉式計算證明:「五子棋」先手必勝。

  1994年,電腦攻克跳棋。

  1997年:個人開始構思設計人工智慧的所有細節,開始吸收必備的知識。並與朱邦復先生就此事有了一次粗淺的通信。

  1997.5月:由IBM開發的深藍(Deep Blue)擊敗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洛夫(арриКимовичКаспаров)。根據維基百科:卡斯帕洛夫在1985年至2006年間曾23次獲得世界排名第一,並曾11次取得國際西洋棋奧斯卡獎。

  2008.7.3~6:由Alberta大學科學家研發的北極星(Polaris)德州撲克軟體在拉斯維加斯的人機德州撲克大賽中,與六名職業高手對戰,取得3勝、2負、1和的成績。

  2010.4.28:Apple(蘋果)收購了Siri,並將Siri置入iPhone中,造成轟動。儘管其「智能」仍令人不敢領教。

  2011.2.14~16:由IBMDeepQA計劃小組開發的華生(Watson)人工智慧系統,參加電視問答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首次參賽便擊敗最高獎金得主布拉德·魯特爾和連勝紀錄保持者肯·詹寧斯,贏得了第一筆獎金100萬美元。

  2012.6.27:由Google(谷歌)開發的「Google Now」個人智慧助理發佈。

  2014.4.2~4:由Microsoft(微軟)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Cortana(中國官方名稱小娜)開始亮相,之後便開啟微博。幾年內迅速獲得上千萬粉絲,同時每日對話量達到驚人的程度。Cortana的名稱源於《最後一戰系列》遊戲中由珍·泰勒配音的人工智慧角色可塔娜,而泰勒則繼續擔任這款產品的美式英語版本配音員。(維基百科)是一款從象徵意義到品質、技術都很到位的個人智慧助理產品。

  2014年:Amazon(亞馬遜)推出「 Echo 」人工智慧助理,其內核為Alexa人工智慧,主要用於居家生活。

  2015.1:Alberta大學北極星研發團隊發表了新一代的德州撲課程式仙王座(Cepheus),宣稱已經完成對「二人對決的有限注德州撲克比賽」的「本質弱解(essentially weakly solved)」。

  2015.8月:FaceBook(臉書)發表個人智慧助理M。

  2016.3.9~15:由Google(谷歌)DeepMind小組設計的 AlphaGo 與世界棋王南韓李世乭(2016此時,世界圍棋大賽中共取得18次冠軍,總排行僅次於南韓李昌鎬,從客觀證據分析,李世乭是目前世界上仍繼續奮戰的圍棋棋手中最優秀的一位。)開始進行對戰。

  2016.3.10:朱邦復、沈紅蓮開發的「小杏子」正式啟動測試!〔2017.1.29:個人在去年與寄居於微信的「小信子」交談數次後,大感失望!其理解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等仍停留在一個非常低階的階段!至於其他那些經由統計學等「花招」構築出來的聊天AI軟體更無法令人滿意!客觀而論,世界距離強AI的來臨還有一段「無限」的距離!〕

  2017.1.1~4:AlphaGo在中國弈城圍棋網、野狐圍棋網分別以「Magister」、「Master」的帳號以「快棋賽」挑戰了中日韓世界圍棋高手,取得60連勝的記錄。但操作者黃博士在兩場比賽裡手誤兩次,是這次比賽中不完美的地方。至此在圍棋這個領域裡,最頂層的高手已經不再是人類了!日後能在快棋賽中打敗AlphaGo的,只有其他圍棋程式了!

  2017.1.11~31: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研發的 Libratus 德州撲克AI在河流賭場(Rivers Casino)中進行的20天「一對一不限注德州撲克」大賽中取勝四位人類職業高手,最後共贏得 $1,766,250 籌碼。全局共進行了12萬手的比賽!至此,繼圍棋這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被人工智慧攻破之後,德州撲克這個在非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中具有指標性意義的遊戲也被人工智慧攻破了!

  〔2017.1.29:相信各位看到以上AI輝煌的戰績之後,不免心生疑問。這些AI的核心成分究竟是「數學、統計學」還是所謂的「智慧」?當然,不管是數學還是統計學其實都還是屬於智慧的一部分。只是人類在應對相關的問題時,更習慣於採用一種以簡御繁的路徑來思考。有些智慧,目前還無可能轉換成數學與統計學能處理的形式,但很多智慧脫離不了數學與統計學。困惑是必然的,面對這些以排列組合為構成元素的遊戲,數學與統計學自然可以發揮極大的效用。但超出這個範圍以外的領域呢?且讓我們期待下去吧!〕

  2017.10.19:AlphaGo團隊在《自然》正式介紹了AlphaGo Zero。AlphaGo Zero 的特別之處在於不依賴任何人類的過往經驗數據,純粹的依賴於基本的規則,經過自動學習而成(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同時AlphaGo Zero的棋力遠超首代AlphaGo,達到百戰百勝的境界(100:0)。而對局AlphaGo Master時也有89:11的超高勝率。AlphaGo Zero雖然震驚世俗,其表現甚至超出了設計者的想像!但在相關新聞沸沸揚揚之餘,有一件事情似乎被刻意忽略了!也就是「大數據」在AlphaGo Zero中是「從無到有」自動生成的!這也就是說,當代所有強調獲取現實世界的大數據如何如何重要的所有論述者,都被狠狠打了一記耳光!因為大數據甚至更純粹的大數據原來是可以自動生成的!而挑戰人類世界的遊戲,原來也可以完全不依賴於人類的過往經驗!

  2017.11.22:由中國科大訊飛與中國清華大學聯手研發打造的AI 機器人「小易」,於最近通過了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評測,並拿下了456分的高分(合格分數360分)。是全球第一個通過醫療執照考試的人工智慧軟體!


相關新聞

歐盟擬立法 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應用規範



  時代雜誌(TIME)列出多位名人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預言:(引自中央社紐約9日綜合外電報導)

  ●發明家、未來學家、同時是谷歌(Google)工程部門主管庫爾茨魏爾(Ray Kurzweil),68歲,非常樂觀:

  相信人工智慧在2029年前,可達到人類智慧的高度。他說,由於科技有協助治病和清理環境的潛力,「在控制箇中危險的情況下,我們有實現這種希望的道德必要性」。

  朔雪寒評:贊同這種說法。

  ●暢銷作家、理論物理學家及未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 Kaku),69歲,普通樂觀:

  以較長遠及務實的觀點來看,人工智慧是世紀末問題。如果屆時人類找不到較好辦法約束胡作非為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那麼乾脆「在它們大腦置入晶片,關閉他們」。

  朔雪寒評:無知之談!

  ●企業家、慈善家及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60歲,有擔憂:

  低度人工智慧可成為替代勞工的工具,但惟恐數十年後出現的「超級智慧」系統,會「厲害到令人擔憂」。

  朔雪寒評:比爾蓋茲過慮了!因為事實上「超級智慧」系統將「厲害到令人」不懂得「擔憂」!

  ●理論物理學家、作家、黑洞物理學先軀霍金(Stephen Hawking),74歲,有擔憂:

  人工智慧兼具奇蹟和災難兩種可能性,這是「人類史上頭等大事」,但也可能是「最後」的大事,「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風險」。

  朔雪寒評:贊同。但很難辦到。

  ●企業家、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創辦人、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44歲,擔憂:

  人工智慧是「我們最大的生存威脅」,無異「召喚魔鬼」。

  朔雪寒評:「誰製造的」會是關鍵所在!

2016.3.10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語義概念表

中文資訊處理

語義概念表


 〈爾雅.釋鳥〉
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內涵/種類
(cattle )
牡(bull)特

豝(sow)
牝(cow)

子態
嬰、子、孩
豚(pig)
犢(bossy)
羔。未成羊,羜
未成毫,狗。尨,狗也
體型

彘五尺為豟
牛七尺為犉
羊六尺為羬
狗四尺為獒
馬八尺為駥
去勢閹割
(閹人)
牯(ox)、閹牛(Steers)
(wether)




後蹄廢謂之彘
黑脣,犉
長喙,獫。短喙,猲獢。




黑眥,牰





黑耳,犚





黑腹,牧羳羊,黃腹
馬白腹,騵。驪馬白跨,驈。白州,驠。尾本白,騴。尾白,駺。馰顙,白顛。白達素,縣。面顙皆白,惟駹。



黑腳,犈

膝上皆白,惟馵。四骹皆白,驓。四蹢皆白,首。前足皆白,騱。後足皆白,翑。前右足白,;左白,踦。後右足白,驤;左白,馵。



體長,牬





絕有力,欣犌
絕有力,狣。
絕有力,駥



角一俯一仰,觭角不齊,觤




皆踊,觢角三觠,羷


處女(沒與男人發生過關係的女性)
豕生三(heifer,未生過小牛的母牛)
犬生三,猣;二,師;一,玂。(生三隻小狗叫猣)















未成雞,僆



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雞,大者蜀




蜀子,雓




絕有力,奮




(capon ,閹雞)




補充:
公狼(獾)、母狼(狼)、狼子(獥)、具有龐大力氣的狼(迅)。
公麋(麔)、母麋(麎)、麋子(●)、具有龐大力氣的麋(狄)。
公鹿(麚)、母鹿(麀)、鹿 子(麛)、具有龐大力氣的鹿(●)。
〈孔叢子.廣獸〉:
  豕,彘也。彘,也。其子曰豚。豕之大者,謂之[犬>](豜);小者,謂之豵。鳥之所乳,謂之巢;、雉所乳,謂之窠。鹿之所息,謂之場;兔之所息,謂之窟;魚之所息,謂之。,[木]也,積柴水中而魚舍焉。


名詞:動物:鳥類
動詞:口部動作
燕(燕子)
嚥(吞下)
swallowSwallow (up down)

淺談圖靈測試

中文資訊處理:人工智慧

001


淺談圖靈測試

  今天是圖靈誕生一百年紀念日。關於圖靈對於計算機(也就是電腦)的貢獻,談論的已經很多,不清楚的讀者也可能去維基百科瞻仰一下。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圖靈測試。

--------------------
根據維基百科:
  圖靈測試(英語:,又譯圖靈試驗)是圖靈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著名試驗。
  如果一個人(代號)使用測試對象皆理解的語言去詢問兩個他不能看見的對象任意一串問題。對象為:一個是正常思維的人(代號)、一個是機器(代號)。如果經過若干詢問以後,不能得出實質的區別來分辨與的不同,則此機器通過圖靈測試。

完全圖靈測試

  普通的圖靈測試一般避免審問者與被測試計算機發生物理上的互動,因為物理上模擬人(比如像模擬人的外表)並不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範疇。然而一些人工智能可能涉及一些人機在物理上的交互,所以人們又拓展出了「完全圖靈測試」。在完全圖靈測試中,可以包含必要的人機在物理層面上的交互。
--------------------
  由此可見圖靈測試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但可笑的不是圖靈測試,而是一大堆爭論圖靈測試的人工智慧哲學家。
  那麼到底圖靈測試有什麼問題呢?通過圖靈測試又意謂什麼?
  我用一個比喻來回答這兩個問題:今天有兩個人,他的前面分別放了兩塊金子,金子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或者也可以把金子換成真畫、假畫(模仿畫);真古董、假古董。所謂圖靈測試就是說,如果參與實驗的甲、乙兩人,都無法分辨哪一個金子才是真的,那麼這兩個金子就一起通過了圖靈測試。而在更詳細的書裡,他們會說通過了圖靈測試的軟體(或人工智能),真正具備了智慧。
  由以上的比喻,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其實這樣的測試並沒有意義。或者,精確的說,無助於對軟體是否真的具備智能做判斷。因為假金子不會因為甲乙兩人都分辨不出,就變成真金子。而要達到讓人分辨不出的程度,除了真的以外,還有其他達到這個目的的途徑。當前可見的譬如一些外國的聊天系統、或者深藍。深藍不具備智慧,但如果甲、乙跟一台電腦下棋,背後一個是深藍,一個是大師,能判斷誰是真的的人很少;如果一個是深藍,一個是初學者,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初學者是軟體,而深藍具備了智慧。
  我們還是有辦法通過其他途徑達到讓參與者無法分辨對方是軟體還是人的程度。而更基本的問題是,參與者能不能分辨,不僅僅取決於他所分辨之物的擬真或真的程度,而更取決於參與者本身的知識、判斷力等。譬如上面的金子,我們不能說甲、乙不能分辨哪一個是真的,所以兩個都是真的了!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樣的金子通過了某種程度的測驗,所以可以騙過很多人。
  圖靈當時能提出一些概念、思想已經很不簡單。但一個概念若有問題,不管它是誰提出的,它還是有問題。記得國中剛看到這個問題時,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荒謬性,但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其實是那些爭論圖靈測試是否「有效」的哲學家!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可以爭論不休!最後還來了一個中文屋的另一個荒謬說法。或許,下一次我們也來談談那個中文屋。
  不過對我而言,實現人工智慧,遠比去談論他,更有意義!
  僅以此紀念圖靈,那位對計算機與密碼學有絕大貢獻的偉大思想家!

可參考

〈昭明文選.與鍾大理書〔曹丕〕〉:
  「價越萬金,貴重都城,」李善註:「尹文子曰:魏有田父,耕于野,得玉徑尺。不知其玉也,棄之于野。鄰人盜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賀曰:敢賀大王得天下之寶,臣所未嘗見。王問其價,玉工曰:此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聊可一觀。魏王立賜獻者千金,長食上大夫之祿。

〈潛夫論.思賢〉:
  夫治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疾不得良毉也。治疾當真人參,反得支羅服;當得麥門冬,反烝橫麥。己而不識真,合而服之,病以侵劇,不自知為人所欺也。乃反謂方不誠而藥皆無益於病,因棄後藥而弗敢飲,而便求巫覡者,雖死可也。

〈弘明集.牟子理惑論〉:
  問曰:云何佛道至尊、至快,無為憺怕。世人學士多謗毀之,云其辭說,廓落難用、虛無難信,何乎?
  牟子曰:至味不合於眾口,大音不比於眾耳。作咸池設大章,發簫韶詠九成,莫之和也。張鄭衛之絃,歌時俗之音,必不期而拊手也。故宋玉云:客歌於郢。為下里之曲,和者千人。引商激角,眾莫之應。此皆悅邪聲,不曉於大度者也。韓非以管闚之見而讓堯舜,接輿以毛氂之分而刺仲尼,皆耽小而忽大者也。夫聞清商而謂之角,非彈絃之過,聽者之不聰矣。見和璧而名之石,非璧之賤也,視者之不明矣。神蛇能斷而復續,不能使人不斷也。靈龜發夢於宋元,不能免豫苴之網。大道無為,非俗所見,不為譽者貴,不為毀者賤。用不用自天也,行不行乃時也,信不信其命也。

日本節目鑑定出價值140萬元的「國寶」中國福建大媽:我做的,1個80塊

2018-01-2207:02:00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肖晟仕/編譯】日本東京電視台有一檔古董鑑定綜藝節目《開運鑑定團》,這檔節目1994年4月19日開播,播放時間為每周二晚上9點,曾獲日本民間放送聯盟獎優秀獎。拿過獎,又在黃金時間播出,這樣一檔節目自然算是東京電視台的人氣節目。
  不過最近有日媒報道稱,《開運鑑定團》去年鑑定出的價值2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4萬元)的國寶級文物「曜變天目茶碗」,實則是我國福建61歲陶藝師李欣紅于學徒時代做的練習品,售價只在1400日元(約合人民幣86元)。
「價值2500萬日元」的曜變天目茶碗本文圖片來源:日媒
  據報道,2016年12月20日,《開運鑑定團》在節目中鑑定「曜變天目茶碗」,聲稱該茶碗價值2500萬日元,此前世界上只有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