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道德經論正系列文章:漢朝知識份子徵引《文子》時機表(節錄)

  今天分享的這一段,出自《道德經論正》分冊《老子弟子與老子》。其中從引文證據不難看出,《文子》在春秋末年成書之後,就已經普遍的收服了眾多菁英的腦袋。於是春秋末年之前菁英份子在言談中還盛行的引《書》、《易》、《詩》的做法,到了春秋末年孔子死前已經轉而變成了引《老子》、《文子》、孔子(《論語》、《孔子家語》等),典範被轉移了。以下節錄的一段,可以證明,在漢初黃老思想大盛之時,一本至唐朝柳宗元等無知學者所質疑為偽書而開始被忽略的重要道家經典《文子》,在漢朝時的龐大影響力:

徵引《文子》實例

  徵引實例,收錄範圍為:從春秋末年《文子》成書後收到《淮南子》面世前後。
  從這些徵引實例,我們能很清楚的得出幾個重要結論:
  一、《文子》「確實」是春秋末年作品!
  二、孔子個人徵引五十幾次,孔子以降至於韓非子,全部儒家徵引實例破百例。此足見《文子》一書對儒家思想影響之深遠與巨大!中國思想史、學術史、哲學史將因此全部面臨改寫的命運!

  三、從春秋末年眾位智者的徵引實例不難發現,《文子》一書在當時已經具有了與《易》、《書》、《詩》近乎相等的地位了!除老聃弟子、孔子弟子與儒家的徵引者外,叔向、孫武、伍子胥、范蠡、文種、趙襄子等個個來頭都不小,都是上層菁英中的菁英,超越倫等的智者。而從漢朝的徵引實例不難發現,司馬遷、班固所記黃老思想盛行、王充拿「老子與文子」類比「孔子與顏回」。同時徵引者絕大多數都是在正式場合徵引,由此可見《文子》此書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受歡迎之程度、普及之狀態與影響之廣泛!………

  僅就兩漢以後的主要徵引者的身分與引用時機,表列如下:

表格 6漢朝以後文人徵引《文子》時機表
時間
徵引者
徵引載體
對象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
枚乘
上書諫王
吳王劉濞(勸吳王不要謀反)
漢武帝初即位後(前140年後)
董仲舒
上疏
漢武帝(對策)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
漢武帝劉徹
詔書
天下百姓(夏四月己巳下詔)
140年至前135
劉安
《淮南子》
漢武帝(劉安獻書漢武帝)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劉安
上書
漢武帝(劉安上書諫漢武帝伐閩越)
漢武帝元狩元年後(前122年)後
汲黯
口語對答
漢武帝
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
桓寬
《鹽鐵論》
漢昭帝(政府官員會議集)
漢宣帝元康年間(前65年至前61年)
魏相
上書
漢宣帝(諫伐匈奴)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
鄭昌
上書頌寬饒
漢宣帝(意圖幫寬饒解圍脫罪)
漢宣帝五鳳二年(前56年)
漢宣帝
詔書
天下百姓(讚揚潁川太守黃霸的治績)
漢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
張敞
奏書
丞相黃霸
漢宣帝死前(48年前
王吉
上疏
漢宣帝(言得失)
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
匡衡
上疏
漢元帝(回答漢元帝問日蝕地震所昭示的得失問題)
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
王鳳
口語對答
漢成帝(回答不給東平王諸子書及太史公書的理由)
漢成帝劉驁元延元年(前12年)
谷永
上疏
漢成帝(漢成帝使衛尉淳于長接受谷永所想要說的建言)
漢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
揚雄
上書
漢哀帝(黃門郎揚雄上書諫單于上書願朝五年)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陳元
上疏
漢光武帝(駁斥范升《左氏傳》博士的理由)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
漢光武帝劉秀
回信
隗囂(手書回隗囂上狀)
漢光武帝死前(57年)
桓譚
上疏
漢光武帝(勸諫漢光武帝不要相信讖)
漢章帝建初二年(77年)
明德皇后
回覆漢章帝
漢章帝(勸諫漢章帝)
漢章帝建初年間(76年至84年)
陳寵
上疏
漢章帝(建議漢章帝改前世苛俗)
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
班固
《白虎通義》
漢章帝(政府官員會議集)
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
漢章帝劉炟
詔書
三公(告誡為官之道)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
崔駰
獻書
竇太后之兄,車騎將軍竇憲(告誡掌權的竇憲不可過於驕傲而恣意妄為)
漢和帝永元四年(92年)前
班固
《漢書》
漢和帝
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
董卓
上書
何太后(建議清除宦官)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劉廙
上疏
魏太祖曹操(謝不殺之恩)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彭羕
獄中上書
軍師將軍諸葛亮(自脫之詞)
魏文帝(220年至226年)
曹丕
詔書
成陽亭侯何夔傳(下詔給何夔)
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
曹植
〈求通親親表〉
魏明帝曹叡(意圖求用)
吳大帝黃龍元年(229年)
陸遜
上疏
吳大帝孫權(諫時事)
建衡二年(270年)
陸抗
上疏
東吳末代帝王孫皓
梁孝元帝死前(555年前)
蕭繹
《金樓子》
梁孝元帝蕭繹(編纂而成)


  董仲舒引用《文子》具有巨大的意義,因為董仲舒正是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臣,其云:「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漢書.武帝紀〉稱:「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但為了認真讀書而「三年不窺園」的董仲舒居然引了許多《文子》的語句文字,這不是更加證明了《文子》一書在漢初確實有龐大的影響力與地位嗎?而這樣的狀況也符合漢初時黃老之學大盛的記錄!
  除了以上這張表之外,1973年發掘出的定簡《文子》也能證明此書在漢初的盛行,因為一本書越盛行、流傳越廣,它成為隨葬品或被收藏的機會便會大增。《孫子兵法》、《文子》至今都只出土一次,其中《文子》不是全本,而《孫子兵法》也在〈形〉篇發生重複的失誤,而缺失了〈地形〉篇,因此也非全本!但兩書被徵引的次數都能證明兩書在當時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不正可以解釋何以劉安幾乎把整本《文子》收錄進《淮南子》嗎?
  桓寬《鹽鐵論》是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時,在由漢昭帝召集天下賢良、文學之士所舉辦的鹽鐵會議中經過記錄眾人的討論而成的書。鹽鐵會議與會者多達數十多人,其後由桓寬加以記錄整理而成《鹽鐵論》。見〈漢書.食貨志下〉:「昭帝即位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始元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士,問以民所疾苦,於是鹽鐵之議起焉。」
  《鹽鐵論》成書時有六十篇之多,其中的文學、賢良在辯論中,十幾次引用了《文子》一書的內容。而且部分內容反映了未經《淮南子》「添加」歷史實例以前的《文子》原貌!之所以用「添加」兩個字,其實是一種針對疑古者謬論的說法。因為劉安的《淮南子》本身就是一部獨立的書籍,儘管多數照抄先秦諸子,但並非完全照抄,而仍然有些微的創造在其中。因此,《淮南子》在抄錄《文子》的時候,只是做為一種文學作品來加以利用!而非做版本的保存動作!但由於疑古者主張《文子》抄《淮南子》,並且主張《文子》刪除了《淮南子》中具有歷史人物的詞彙,因此這裡不得不用「添加」兩個字!但事實上,《淮南子》不過是修改了自己抄錄的《文子》部分,這與荀子修改、改良、改造那些被抄進《荀子》的片段的做法,論用意差異並不大,論技巧則荀子遠勝於劉安的眾多門客。
因此,僅是成書於《淮南子》之後的《鹽鐵論》引用的仍然是「今本」《文子》的內容而非《淮南子》中已經被劉安以及其門客所改動過的《文子》片段,就能證明,不但不是《文子》抄襲《淮南子》,反而證明了《淮南子》之所以大規模抄襲《文子》,正是因為此書在當時皇家的地位甚高。劉安、枚乘、董仲舒等人在面對諸侯王、皇帝的正規場合中引用《文子》,便是其中的客觀證據。這些都表明了漢初以來黃老之學確實在漢朝的政府佔據了核心的位置!
班固《白虎通義》是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年召開的「白虎觀會議」的會議記錄。見〈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肅宗孝章皇帝諱炟,顯宗第五子也。……四年春二月庚寅,太尉牟融薨。……於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而其中仍有學者在討論中引用《文子》。
  梁孝元帝蕭繹在位期間(552年至555年)廣收天下圖書,主編《金樓子》,從此書中不難看出蕭繹對《老子》與《文子》的熟悉程度!
  綜合以上所論,不僅以上文人大臣皇親貴族在正式與嚴肅的場合引用《文子》助陣,兩漢眾多大文豪,如陸賈《新語》、賈誼《新書》、董仲舒《春秋繁露》、司馬遷《史記》、劉向《列女傳》、揚雄《法言》、班固《漢書》、桓寬《鹽鐵論》、桓譚《新論》、王符《潛夫論》、王充《論衡》、仲長統《昌言》、應劭《風俗通義》、劉廙《政論》、杜恕《體論》、任奕《任子》、《呂氏春秋》高誘註、《典論》作者曹丕、才高八斗的曹植全都引用《文子》。若往前追溯,吳起、孫臏、商鞅、尉繚、慎子、荀子、韓非、呂不韋門客不是持續引用《文子》,就是更進一步對《文子》的多數內容進行改造後納入自己的著作之中(見〈老子與先秦諸子〉相關章節討論),試問:魏晉時代偽造之說如何成立?魏晉時代偽造之說是要多不讀書才能提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