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9


  〈火攻〉篇,就要接近尾聲了。今天要談的這句,與今本有很大差異的。「弗留」一般做「費留」,「費留」根本不通,也因為不通,所以很多註釋家為了把不通的說通,居然耗費了兩萬字去解釋它,可以與當年漢朝許慎時為了解釋一個「馬」字用了五萬字還說不清楚相提並論。然而就校勘學、訓詁學而言,「弗、費」互相「假借」(多數假借其實都是一種錯誤,很多情況是寫字的人不知道怎麼寫的情況下借了一個字來寫。)的情況只是很普遍的現象,普遍到隨便都能舉出例子。(請見〈孫子兵法論正.火攻.三〉(http://www.cos.url.tw/sunzi/Sun-3-12.htm#八.))然而因為多數的註釋家校勘學、訓詁學、文字學、音韻學的底子不厚,或者根本不清楚這些學問。因此,只好開始掰。即便曹操也不例外。但曹操的多數註釋只要不牽涉到以上學問的,都有很高的質量,因為他具備了軍事學的知識(別忘了他也是歷史上僅有的幾個能玩錦囊妙計的高手)。但很多註釋家其實對兵法、策略、戰略、戰術的理解不夠,即便一些很有名氣的人也是如此。所以大家現在看的一般通行本的《#孫子兵法》正充滿著類似這樣的錯誤。這些我們以後都會陸續看到,就略過不提。
  此外,最近台灣服貿問題吵得很兇。有利有弊,當然老讀者應該知道我不談這些的原因。因此在此我也不談,只是其中有一個現象頗引起我的注意。就是好像在這個期間裡,台灣突然出了一大堆的艾文托佛勒、凱文凱利、大前研一、席佛奈特一樣,突然間大師輩出,每一個人都能清楚的預測未來、描繪未來的輪廓了。這也讓我決定,四月份開始陸續將春秋卷這些幾乎沒參考其他人翻譯的部份,加上一些新的章節,看能否在四月底前把春秋戰國的部份完全翻譯完成,獨立成《#預見未來》東周卷,放在Google Play Books上出版。至於是否放上個人預測的部份,我會斟酌。不過美國大選很快又要開始啟動了,全世界都在看,都在猜,希拉蕊是否會成為美國第一任女總統。確實,我記得今年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叫做「埃德加.凱西(Edgar Cayce,生於1877年,逝於1945年。) 」的美國預言家曾經精準預言美國第44任總統是黑人。於是我們會好奇,那麼他有預測什麼時候美國會出一個女總統嗎?(第46任?)如果沒有,美國會出女總統嗎?
  在《#預見未來》,自然筆者會為埃德加.凱西獨立一章出來討論,當然,前提是他的預言是確實可信的!

  以下,〈火攻〉篇,這一段筆者的白話翻譯,目前看來我覺得還有修改的空間。不過大抵意義都到了。這段文字,其他白話與筆者的已經差異很大,兩位前輩的英譯部分自然差異更大了,以致於連討論的必要都沒有了。

  夫戰勝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弗留。(《#孫子兵法》〈#火攻〉)
  作戰取勝、攻城拔取,然而卻不修行德政的軍隊(應該改為:君主、將軍在佔領地卻不修行德政的),會有凶險!這樣的作法被稱為:不可停留。(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Fighting to win, disconnect the siege, but did not practice benevolent army(Monarchs, generals do not practice benevolent occupation of land), there will be dangerous! Such a practice is called: Do not stay.

  Now to win battles and take your objectives, but to fail to exploit these achievements is ominous and may be described as 'wasteful delay'.(#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我們可以打勝仗,並把你的目標,但並不能夠利用這些成果是不祥的,並可以被描述為“浪費延遲”。

  Unhappy is the fate of one who tries to win his battles and succeed in his attacks without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for the result is waste of time and general stagnation.(#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不高興是誰試圖贏得他的戰鬥並成功在他的攻擊沒有培育企業精神的命運,因為結果是時間和一般停滯浪費。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8

  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有疑問,像〈#火攻〉篇這樣的兵法思想,在當代還有用處嗎?在其他領域還有用處嗎?能發出這樣的疑問,是學好兵法的關鍵。事實上,《#孫子兵法》是一本擁有高度抽象化的用兵思想的兵法。像〈#火攻〉這樣的篇章,我們可以去思考,為什麼火攻在當時是重要的,它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它能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有哪些歷史實例可參考?
  火,可以燒毀一切。包含人、物資,而軍隊沒有物資(糧食、裝備、武器、交通工具)就沒有多大的作用了,沒有人就更不會有力量。火不僅可以燒毀一切,還可以製造混亂,可以製造恐懼,從而破壞敵人的整體力量。火攻製造的煙霧,也能蒙蔽敵人、或使敵人短暫喪失攻擊的能力。通常,地道戰時會用到煙霧,因此早在戰國時代的墨子就發明了把醋抹在眼睛上以消除煙霧對眼睛的傷害的方法。
  歷史上最著名的用火攻的例子,當屬於班超。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以36個人的「陣容」秉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趁著夜晚用火攻,擊敗了數倍於自己的匈奴使者軍隊,威震整個西域。
  兵法中對付敵方火攻的策略,也被探討過。譬如《六韜》就曾指出,如果敵方在草地上放火攻擊我方,我方可以先自己燒掉自己所在地的野草、植物,以藉此得到一個安全的地點(因為這個地點已經不再有東西可以燒了),避免自己陣營因為逃避濃煙、野火,而亂了秩序,被敵人趁機了結。這其實接近於現代消防隊使用的「開闢防火道(防火線)」的策略。
  從「攻火有五」,我們也不難看出當代通行本的明顯錯誤,「五」就是五種目標,但當代的版本的第五個都因為文字上的訛誤而被曲解為一種「武器」。在我們展開整個英譯計畫的過程裡,我們還會看到更多、更荒謬的錯誤所造成的誤解。因此,曾經有人在爭論,既然《#孫子兵法》早在18世紀就在法國出版了(法國耶穌會士錢德明(Jean Joseph Marie Amiot)在巴黎於1772年出版,書名是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那麼拿破崙(Napoleon)是否看過《#孫子兵法》?
  不管拿破崙是否看過《#孫子兵法》,由於錢德明所根據的版本有著太多錯誤,同時經過一次翻譯,又產生一次失真,就算拿破崙真的看過《#孫子兵法》,也很難說真的能對他的用兵思想產生多大的影響(想想看錯誤的東西影響他是好還是壞?即便偶然因此成功都不能算是《#孫子兵法》的功勞)。何況,《#孫子兵法》不像《#戰爭論》,它不需要「名人、名將」來背書,也依然能在世界上繼續的綻放它的光芒。更真實的是,從春秋末年這本書誕生以來,它就一直在影響著整個中國歷史,而這是歷史學者不會告訴你,甚至是他們自己也意識不到的事情!(詳見《#孫子兵法論正》)
  附帶一提:目前我已將《#孫子兵法》(原文)、《#孫子兵法論正》、《#孫子兵法白話翻譯》都放到 Google Play Books 上了。值得慶祝的一天:319。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地。(《#孫子兵法》〈#火攻〉)
  凡是使用火攻有五種主要目標:第一種是用火燒人,第二種是用火燒蓄積,第三種是用火燒裝備,第四種是用火燒倉庫,第五種是用火燒草地。(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Any use Huogong There are five main objectives: (嗯,這句實在有點……)the first is people with fire, and the second is the accumulation by fire, and the third is to use fire equipment, fire is the fourth warehouse, fifth with fire grass.

  There are five methods of attacking with fire. The first is to burn personnel; the second, to burn stores; the third, to burn equipment ; the fourth, to burn arsenals; and the fifth, to use incendiary missiles.(#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有火攻擊的五種方法。首先是燃燒人才;第二,燒店,第三,燃燒設備;第四,燒庫,以及第五,使用燃燒彈導彈。

  There are five ways of attacking with fire. The first is to burn soldiers in their camp; the second is to burn stores; the third is to burn baggage trains; the fourth is to burn arsenals and magazines; the fifth is to hurl dropping fire amongst the enemy.(#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有五種方法用火攻擊的。首先是燒士兵在他們的營地,二是燒店,第三是燃燒行李車;第四是燃燒武庫雜誌;五是投擲火下降之中的敵人。

相片:  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有疑問,像〈#火攻〉篇這樣的兵法思想,在當代還有用處嗎?在其他領域還有用處嗎?能發出這樣的疑問,是學好兵法的關鍵。事實上,《#孫子兵法》是一本擁有高度抽象化的用兵思想的兵法。像〈#火攻〉這樣的篇章,我們可以去思考,為什麼火攻在當時是重要的,它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它能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有哪些歷史實例可參考?
  火,可以燒毀一切。包含人、物資,而軍隊沒有物資(糧食、裝備、武器、交通工具)就沒有多大的作用了,沒有人就更不會有力量。火不僅可以燒毀一切,還可以製造混亂,可以製造恐懼,從而破壞敵人的整體力量。火攻製造的煙霧,也能蒙蔽敵人、或使敵人短暫喪失攻擊的能力。通常,地道戰時會用到煙霧,因此早在戰國時代的墨子就發明了把醋抹在眼睛上以消除煙霧對眼睛的傷害的方法。
  歷史上最著名的用火攻的例子,當屬於班超。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以36個人的「陣容」秉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趁著夜晚用火攻,擊敗了數倍於自己的匈奴使者軍隊,威震整個西域。
  兵法中對付敵方火攻的策略,也被探討過。譬如《六韜》就曾指出,如果敵方在草地上放火攻擊我方,我方可以先自己燒掉自己所在地的野草、植物,以藉此得到一個安全的地點(因為這個地點已經不再有東西可以燒了),避免自己陣營因為逃避濃煙、野火,而亂了秩序,被敵人趁機了結。這其實接近於現代消防隊使用的「開闢防火道(防火線)」的策略。
  從「攻火有五」,我們也不難看出當代通行本的明顯錯誤,「五」就是五種目標,但當代的版本的第五個都因為文字上的訛誤而被曲解為一種「武器」。在我們展開整個英譯計畫的過程裡,我們還會看到更多、更荒謬的錯誤所造成的誤解。因此,曾經有人在爭論,既然《#孫子兵法》早在18世紀就在法國出版了(法國耶穌會士錢德明(Jean Joseph Marie Amiot)在巴黎於1772年出版,書名是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那麼拿破崙(Napoleon)是否看過《#孫子兵法》?
  不管拿破崙是否看過《#孫子兵法》,由於錢德明所根據的版本有著太多錯誤,同時經過一次翻譯,又產生一次失真,就算拿破崙真的看過《#孫子兵法》,也很難說真的能對他的用兵思想產生多大的影響(想想看錯誤的東西影響他是好還是壞?即便偶然因此成功都不能算是《#孫子兵法》的功勞)。何況,《#孫子兵法》不像《#戰爭論》,它不需要「名人、名將」來背書,也依然能在世界上繼續的綻放它的光芒。更真實的是,從春秋末年這本書誕生以來,它就一直在影響著整個中國歷史,而這是歷史學者不會告訴你,甚至是他們自己也意識不到的事情!(詳見《#孫子兵法論正》)
  附帶一提:目前我已將《#孫子兵法》(原文)、《#孫子兵法論正》、《#孫子兵法白話翻譯》都放到 Google Play Books 上了。值得慶祝的一天:319。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地。(《#孫子兵法》〈#火攻〉)
  凡是使用火攻有五種主要目標:第一種是用火燒人,第二種是用火燒蓄積,第三種是用火燒裝備,第四種是用火燒倉庫,第五種是用火燒草地。(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Any use Huogong There are five main objectives: (嗯,這句實在有點……)the first is people with fire, and the second is the accumulation by fire, and the third is to use fire equipment, fire is the fourth warehouse, fifth with fire grass.

  There are five methods of attacking with fire. The first is to burn personnel; the second, to burn stores; the third, to burn equipment ; the fourth, to burn arsenals; and the fifth, to use incendiary missiles.(#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有火攻擊的五種方法。首先是燃燒人才;第二,燒店,第三,燃燒設備;第四,燒庫,以及第五,使用燃燒彈導彈。

  There are five ways of attacking with fire. The first is to burn soldiers in their camp; the second is to burn stores; the third is to burn baggage trains; the fourth is to burn arsenals and magazines; the fifth is to hurl dropping fire amongst the enemy.(#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有五種方法用火攻擊的。首先是燒士兵在他們的營地,二是燒店,第三是燃燒行李車;第四是燃燒武庫雜誌;五是投擲火下降之中的敵人。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預測的哲學:景陽

景陽

  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刺23刀身亡。據說他生前曾接到23次警告,說有人要行刺他,但他不以為意。
  1961年4月17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發生「豬玀灣事件」,當時在位的是僅上任90天的甘乃迪總統。「豬玀灣事件」最終導致古巴向蘇聯靠攏,最終導致了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而這個事件也成為管理學、危機管理中有名的「群體迷思」案例。
  為什麼凱薩聽到23次的警告還沒有留意呢?怎樣破除「群體迷思」呢?
  改天我們在來談這個問題。上次提到的「景陽」的故事,如下:

  前312年,齊國、魏國、韓國一起攻打燕國,燕國國王派遣太子去向楚國求救。楚王派遣景陽率領軍隊前去營救。黃昏時,軍隊紮營休息,景陽命令左右司馬各自修築自己的營地壁壘,完成後,立起表(主要用來計算時間)。景陽巡察時,發怒說:「你們所修築的壁壘,如果大水來了都會淹過表,這哪裡可以休息呢!」於是便命令軍隊遷徙到別的地方。明天下起了大雨,山水大爆發,昨天司馬們所修築的地方,那水果然都淹過了表。這時候,軍中的官吏才服了景陽。於是景陽也不去援救燕國,轉而去攻擊魏國的雝丘,攻下後,把它送給了盟國宋國。這時候,齊、韓、魏三國感到恐懼,便停止了進攻燕國的軍事行動。魏國的軍隊駐紮在楚國軍隊的西邊,齊國的軍隊駐紮在楚國軍隊的東邊。楚軍想要撤退回國也沒辦法。於是景陽又施展謀略,打開軍營的西邊和門,早上用車兵、騎兵,晚上點亮蠟燭,派遣使者前去魏國軍營。齊國軍隊的主帥覺得很奇怪,以為燕國、楚國與魏國聯合起來想要攻打自己,於是就率領軍隊離開了。齊國軍隊離開後,魏國喪失了盟友,無法一起進攻楚國,只好趁著夜色撤退了。這時候,景陽才安然的率領楚國軍隊撤退回國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景陽的能力在於預測。當然,孔明最高明的能力也在於預測。在《預測的哲學》中,筆者還曾提到歷史上玩過「錦囊妙計」的高手只有三個:「曹操、諸葛亮、劉裕」。因此《三國演義》為了神化孔明,便編造出「借東風」的故事,事實上果真孔明有這種控制能力,那統一天下就太容易了。怎麼說呢?
  首先,讓曹魏陣營的地區陷入乾旱,讓孫權陣營的地區陷入水災,讓劉備的地區年年氣候穩定,讓農民豐收,這是戰略面。戰術面,孔明每一次要攻擊魏國的某個城市時,就先讓它下個一個月的雨,把它的城牆破壞殆盡,戰鬥時放幾個風去攻擊敵人的軍隊。更多招數也還有,但我想這樣就差不多了。這樣子孔明還有多少敵人呢?不過我們都知道,這既沒發生過,也不可能發生。但說到底,要能把預測玩到「錦囊妙計」的程度,已經非常「神奇」了!僅從這點來看,就算沒借到東風,也無損於孔明的天才!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7

  有《三國演義》迷問我孔明真的借了東風嗎?我回答周瑜、黃蓋那些人是在地人,對於什麼時候會起風的規律一定有所掌握。小說只是想要神話孔明的能力,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可以借東風。
  所以這是一個「預測」的能力,而非「控制」的能力。大凡一個人能在事情發生以前知道一件事、提早說出來,有三種可能:一是他猜的,這是最多數的情況,沒有任何依據的猜測,或者憑直覺的猜測;二是他的預測,通常是根據了某些規則、規律所推導出來的結果;三是他控制了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這是他的執行力得到了徹底的貫徹。當然,其他更離奇的,之前提到管輅時已經說過一些,這裡就不贅述了。
  戰國時代的「景陽」就屬於具有「預測」能力的將軍,至於他根據什麼預測?其實孫子在他的〈#火攻〉篇已經提到了一些規律,也就是底下要介紹的。除了孫子所提到的規律,孔子也曾經根據《詩經》提到的「月離於畢,俾滂沱矣。」來預測什麼時候會下大雨。而事實上,即便我們今日仍在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其實都是「行星運動」所造成的變化,而且也依然具有很高的準確率。這也就是物理學家一般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認為行星作用力不可能是地震成因)。但孫子與孔子所根據的都是「月亮」與其他星球的關係,其實月亮對於地球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至於月亮與其他星球的「視覺關係」可能隱藏著其他的真實、實際的規則,也就是視覺只是表象。總之,預測天候在古代或現代都比預測地震來得容易許多。現在的電腦已經可以演算出一個星期內的氣候變化,儘管無法顧慮到很多變化、變數。但至少比起無法預測的地震來,要好得多。
  下一則,我們可以介紹一下「景陽」的故事,但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是怎麼預測的。所以你也可以說他是猜的,無妨。
  其他相關說法,可參見〈孫子兵法論正.火攻.三〉(http://www.cos.url.tw/sunzi/Sun-3-12.htm#三.)
  十幾年前也有消防的弟兄在天策府問過我如何滅火的策略,下一則,我們也可以來介紹一下古代將軍如何對付敵方火攻的兵法策略。

  行火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者,風之起日也。(《#孫子兵法》〈#火攻〉)

  行使火攻要有所憑藉,憑藉也一定要平常就該準備妥當。發動火攻有適當的時機,放火、起火有適合的日子。時機,是指天氣乾燥的時候;日子,是指月亮行經箕、壁、翼、軫這四個星宿的期間啊;月亮運行到這四個星宿的位置上,通常也是風開始吹起的日子啊!(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Fire will be subject to the exercise of virtue, virtue must also respect the usual ready. There is an appropriate time to launch fire attack, fire, fire, there is a suitable day. Timing means when the weather is dry; day period refers to the moon passing Kei, walls, wing, Zhen these four planets, ah; run to four stars, the moon's position, usually the day the wind started blowing ah !

  To use fire, some medium must be relied upon. Equipment for setting fires must always be at hand. There are suitable times and appropriate days on which to raise fires. 'Times' means when the weather is scorching hot; 'days' means when the moon is in Sagittarius, Alpheratz , I , or Chen constellations, for these are days of rising winds.(#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用火,一些中必須依賴。設備設置火災必須始終在眼前。有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日子上,以提高火災。“泰晤士報”表示,當天氣灼熱,'天'的意思時,月亮在射手座,壁宿二,我,還是陳星群,這些都是上升的風的日子。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attack, we must have means available. The material for raising fire should always be kept in readiness.
  There is a proper season for making attacks with fire, and special days for starting a conflagration.
  The proper season is when the weather is very dry; the special days are those when the moon is in the constellations of the Sieve, the Wall, the Wing or the Cross-bar; for these four are all days of rising wind.(#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為了進行攻擊,我們必須有辦法可用。為提高防火的材料應始終保持在準備狀態。有一個合適的季節進行攻擊的火,特別的日子開始一個大火。適當的季節是在天氣非常乾燥,在特別的日子是那些當月亮是在篩中,長城,榮或橫桿的星座,因為這四個上升的風的日子。
相片:  有《三國演義》迷問我孔明真的借了東風嗎?我回答周瑜、黃蓋那些人是在地人,對於什麼時候會起風的規律一定有所掌握。小說只是想要神話孔明的能力,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可以借東風。
  所以這是一個「預測」的能力,而非「控制」的能力。大凡一個人能在事情發生以前知道一件事、提早說出來,有三種可能:一是他猜的,這是最多數的情況,沒有任何依據的猜測,或者憑直覺的猜測;二是他的預測,通常是根據了某些規則、規律所推導出來的結果;三是他控制了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這是他的執行力得到了徹底的貫徹。當然,其他更離奇的,之前提到管輅時已經說過一些,這裡就不贅述了。
  戰國時代的「景陽」就屬於具有「預測」能力的將軍,至於他根據什麼預測?其實孫子在他的〈#火攻〉篇已經提到了一些規律,也就是底下要介紹的。除了孫子所提到的規律,孔子也曾經根據《詩經》提到的「月離於畢,俾滂沱矣。」來預測什麼時候會下大雨。而事實上,即便我們今日仍在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其實都是「行星運動」所造成的變化,而且也依然具有很高的準確率。這也就是物理學家一般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認為行星作用力不可能是地震成因)。但孫子與孔子所根據的都是「月亮」與其他星球的關係,其實月亮對於地球的影響是確實存在的,至於月亮與其他星球的「視覺關係」可能隱藏著其他的真實、實際的規則,也就是視覺只是表象。總之,預測天候在古代或現代都比預測地震來得容易許多。現在的電腦已經可以演算出一個星期內的氣候變化,儘管無法顧慮到很多變化、變數。但至少比起無法預測的地震來,要好得多。
  下一則,我們可以介紹一下「景陽」的故事,但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是怎麼預測的。所以你也可以說他是猜的,無妨。
  其他相關說法,可參見〈孫子兵法論正.火攻.三〉(http://www.cos.url.tw/sunzi/Sun-3-12.htm#三.)
  十幾年前也有消防的弟兄在天策府問過我如何滅火的策略,下一則,我們也可以來介紹一下古代將軍如何對付敵方火攻的兵法策略。

  行火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者,風之起日也。(《#孫子兵法》〈#火攻〉)

  行使火攻要有所憑藉,憑藉也一定要平常就該準備妥當。發動火攻有適當的時機,放火、起火有適合的日子。時機,是指天氣乾燥的時候;日子,是指月亮行經箕、壁、翼、軫這四個星宿的期間啊;月亮運行到這四個星宿的位置上,通常也是風開始吹起的日子啊!(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Fire will be subject to the exercise of virtue, virtue must also respect the usual ready. There is an appropriate time to launch fire attack, fire, fire, there is a suitable day. Timing means when the weather is dry; day period refers to the moon passing Kei, walls, wing, Zhen these four planets, ah; run to four stars, the moon's position, usually the day the wind started blowing ah !

  To use fire, some medium must be relied upon. Equipment for setting fires must always be at hand. There are suitable times and appropriate days on which to raise fires. 'Times' means when the weather is scorching hot; 'days' means when the moon is in Sagittarius, Alpheratz , I , or Chen constellations, for these are days of rising winds.(#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用火,一些中必須依賴。設備設置火災必須始終在眼前。有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日子上,以提高火災。“泰晤士報”表示,當天氣灼熱,'天'的意思時,月亮在射手座,壁宿二,我,還是陳星群,這些都是上升的風的日子。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 attack, we must have means available. The material for raising fire should always be kept in readiness.
  There is a proper season for making attacks with fire, and special days for starting a conflagration.
  The proper season is when the weather is very dry; the special days are those when the moon is in the constellations of the Sieve, the Wall, the Wing or the Cross-bar; for these four are all days of rising wind.(#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為了進行攻擊,我們必須有辦法可用。為提高防火的材料應始終保持在準備狀態。有一個合適的季節進行攻擊的火,特別的日子開始一個大火。適當的季節是在天氣非常乾燥,在特別的日子是那些當月亮是在篩中,長城,榮或橫桿的星座,因為這四個上升的風的日子。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6

  最近 #300壯士 :帝國崛起 正在熱映。(以下劇透。第一集是比較符合史實的。)其中有幾幕牽涉到火攻的。因此,最近我們就從〈火攻〉篇的名句說起。片中有一幕是波斯戰艦噴出黑油的一幕,其實以影片表現的方式看來,那是行不通的。因為一支火箭就可以結束那艘戰艦了。古代希臘確實有火攻的武器:希臘火。其實就是這部片想要表達的東西。這些細節,等最近有空再寫一篇中西方火攻的文章來介紹(《中西思維隨筆》25),最近我們就先介紹〈火攻〉篇的名句吧。

  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用戰;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怒可復喜也,慍可復悅也;亡國不可復存也,死者不可復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之道也。(《#孫子兵法》〈#火攻〉)
  君主不可以因為憤怒而發動戰爭,將帥不可以因為惱怒而進行戰鬥;合乎國家利益的才能去做,不合乎國家利益的就要停止。憤怒可以回復到高興的狀態,惱怒可以回復到喜悅的狀態;但是滅亡的國家不可以回復到存在的狀態,死去的人民不可以回復到活著的狀態啊!因此對於這件事情,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謹慎,優良的將帥一定要警惕,這是安定國家的方法啊!(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The monarch can not because of anger and war, generals and not because the angry and fight; meet the national interest to do it, do not mee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must be stopped. Anger can revert to the state of happy, anger can revert to a state of joy; But the state can not return to the demi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tate, dead people can not return to the living state ah! So for this thing, wise monarch must be careful, excellent generals must be vigilant, this is the way the country's stability ah!(#TheArtofWar

  A sovereign cannot raise an army because he is enraged, nor can a general fight because he is resentful. For while an angered man may again be happy, and a resentful man again be pleased, a state that has perished cannot be restored, nor can the dead be brought back to life. Therefore, the enlightened ruler is prudent and the good general is warned against rash action. Thus the state is kept secure and the army preserved.(#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一個主權不能起兵,因為他激怒了,也不能把一般的戰鬥,因為他是不滿。而對於一個憤怒的人可能會再次得到幸福,和一個怨恨的人又是高興,已經滅亡了的狀態不能恢復,也不能死被帶回生活。因此,明君是謹慎和良好的一般被警告不要貿然行動。因此,狀態一直保持安全和軍隊保護。

  No ruler should put troops into the field merely to gratify his own spleen; no general should fight a battle simply out of pique.
  If it is to your advantage, make a forward move; if not, stay where you are.
  Anger may in time change to gladness; vexation may be succeeded by content.
  But a kingdom that has once been destroyed can never come again into being; nor can the dead ever be brought back to life.
  Hence the enlightened ruler is heedful, and the good general full of caution. This is the way to keep a country at peace and an army intact.(#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沒有統治者應該把部隊到現場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脾臟,沒有一般應打一仗只是出於賭氣。如果是你的優勢,做一個向前移動,如果沒有,留你在哪裡。憤怒可能會在時間的變化,以喜樂;煩惱可能是由內容成功。但一國,曾經被破壞永遠無法再來應運而生,也不能死永遠不會起死回生。因此,明君是細心和良好的一般充滿謹慎。這是為了保持一個國家在和平與軍隊完整的方式。


三星手機鍵盤布局


  




  三星手機我用的是Grand2的截圖,其他的不清楚。三星的平板與手機的鍵盤布局不同。平板的空間比較大,確實可以給更多的資源,改變不大的話,也不會有學習曲線暴增的問題。
  三星手機鍵盤布局評價:中規中矩。但第一行稍嫌擠了點,多出的是標點「,。」。平板的注音符號布局基本不變,但底下又把標點擴增為四個「,。!?」,方便使用者直接輸入「!?」。
  但其實這裡就面臨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這四個標點。其實依據我個人針對五千萬語料庫的統計,「!」的使用次數還不如「、」的使用次數。因此,如果要放四個,應該把「!」換成「、」,比較能省下使用者更多時間。
  不管是谷歌還是三星的鍵盤布局,其實都還停留在QWERT的鍵盤格式(谷歌的把「ㄦ」的調動了,但其他基本沒變。)。這有點當今的鐵路軌距延續著羅馬戰車的軌距一樣的意思。事實上,注音符號總共41個。一般使用者即使在桌面型電腦上可以盲打,也不一定真的能默背出整個布局,要整個經驗移轉到單手操作的手機或平板上(當然也有人用雙手來打),其實並不是那麼直接的事情。因此,也有一些輸入法大刀闊斧的調動了整個排列方式。確實,以當前的方式來看,只是把注音符號從最開始的「ㄅ」一路由左至右的排列,遇到三個一組的再在上面安插上四個聲調符號。可見根本沒考慮過使用頻率與人體工學的問題。由於大家已經習慣了鍵盤上的排列,主流鍵盤也都是這種排列方式,因此很少有人會質疑是否有更好的排列方式。
  超自然輸入法初版還是會按照這個基本布局略作調動進行排列,不會有太大的差異。至於日後是否把個人的其他鍵盤布局放上來,要看初版的使用狀況而定。
  為什麼要開發超自然輸入法呢?之前已經說過,是因為我個人覺得在觸控式設備上打字實在太浪費時間了,也想實現以前的想法,完成自己的計畫。因此進行了開發。如此一來,「效率」便是超自然輸入法的主要考量。所以我的布局,雖然不會跳脫基本布局,但會有一些新的元素加入。在預測選單的設計上也有所不同。
  至於最後的成品如何,且請關心的讀者拭目以待。

  我一般不在這裡發表新文章,這裡主要放一些舊的「中文資訊處理」的文章。當然自從順利砍掉它以後,上面的文章都消失了。連同原本的粉絲也消失了,如果有興趣關注相關的議題,請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onlysoter 不過這跟以前不太一樣的是,以前的「中文資訊處理」頁面,比較偏重於學術上、理論上的探討,目前的主要跟自己的實作成品有關。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大數據的極限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5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九地〉)
  因此,開始的時候,我方應該表現得像處女一樣的幽靜,使敵人喪失戒心而打開門戶;此後的行動則應該像脫逃的兔子一樣的迅速,使敵人來不及抗拒抵禦。(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Thus, the beginning, we should behave like a virgin, like the quiet, wary of the enemy and the loss of open doors; subsequent action is like a rabbit escape quickly should, too late to resist against the enemy.

  Therefore at first be shy as a maiden. When the enemy gives you an opening be swift as a hare and he will be unable to withstand you.(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因此,在第一個害羞的少女。當敵人給你一開口要快快的野兔,他將無法承受你。
  At first, then, exhibit the coyness of a maiden, until the enemy gives you an opening; afterwards emulate the rapidity of a running hare, and it will be too late for the enemy to oppose you.(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在第一,然後,表現出少女的羞怯,直到敵人給你一開口,事後模擬運行野兔的快速性,這將是太晚了,反對你的敵人。

  Griffith與Giles在翻譯「脫兔」時使用「hare」(野兔),雖然用了「swift、running」來形容它的速度,卻顯然沒有翻出原意與原味,不夠形象與精確。「脫兔」是指逃脫的兔子,這時的兔子由於驚恐而迅速逃脫,兔子逃命時,自然用盡全力。因此可以說這時候兔子的速度飆到最快的程度。單純用「野兔」之所以不夠味道,也不夠精確,在於野兔平常時並不會用盡力氣來跑。因此這不能讓讀者第一次讀到時,就感受到它的速度感。(尤其當今很多人根本沒機會看到兔子跑一次,無法感受它的速度。)
  春秋時代,常見的三種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是:馬、兔、狗。這裡之所以用「兔子」而不用「馬、狗」,是因為為了在文意上照顧「處女」。兩者都是屬於比較柔弱的形象,因此孫武前面用了「處女」,後面就用「兔子」來照應。正因為兔子很快,所以後來跑得很快的馬也有用兔子來形容或命名的,譬如「赤兔」。
  十三篇兵法的修辭藝術是很高的,因此劉勰才會稱讚孫武的文章「辭如珠玉」。關於這句原文的詳細說明與修辭剖析,請見〈孫子兵法論正.九地.卅三〉(http://www.cos.url.tw/sunzi/Sun-3-11.htm#卅三.)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4

  谷歌翻譯成效良好的原因,不在於演算法更為聰明,而是谷歌研究人員的想法就如同班科和布里爾,做法是輸入更多資料,而不只是輸入高品質的資料。……谷歌的人工智慧專家諾威格等人,就曾在一篇名為〈資料的非理性效果〉的文章中寫道:「簡單的模型、加上大量的資料,就會打敗很複雜,但資料較少的模型。」諾威格等人也指出,雜亂正是關鍵:「在某些方面,可以說谷歌語料庫還不如布朗語料庫,因為資料內容的網頁未經過濾,會有不完整的句子、拼字錯誤、文法錯誤,以及其他種種錯誤,而且也沒有經過人工精心修正、標註各種詞類資訊。但就因為它的規模是布朗語料庫的百萬倍,已足以蓋過所有缺點。」(《大數據》p58)
  以上這段話,應該還是成立的。那麼從我們最近貼的幾則翻譯看來,效果似乎毫無疑問不如人意。為什麼?這就牽涉到之前提到的「大數據的極限」。確實,谷歌翻譯的效果仍然還是可能領先其他的翻譯軟體,但如果它只是立足於以「大數據」為基礎來發展所有演算法,那麼它很容易就會面臨極限值,而難以甚至無法超越了。也就是「大數據」本身可以提供不錯的品質,但它也有個門檻在那裡,過了這個門檻,想要再往前進,幾乎是「寸步難行」了。這同樣適用於任何想要單純的利用大數據來進行預測的作法。
  我們以「輸入法」的最簡單預測方式為例,就是統計每一個字後面出現哪些字的字頻來做預測(譬如:「預」後面可以是「測、先」等字。)。因此,當數據量很小時,它的準確率是很低的,但當數據量超過一個臨界值之後,它的功效幾乎可以說「到頂」了,也就是即使不停的增加資料量,它的進步也非常非常有限,甚至不再進步了。以「一」這個字為例,在一萬字的語料庫裡,它後面可能跟了一百個字;在一個十萬字的語料庫裡,它後面可跟了三百個字;在一個一百萬字的語料庫裡,它後面可能跟了五百個字。但可能超過一百萬字以後,它後面跟的字與總字數的比率就會「驟減」。同時,更主要的一點是,可能在一百萬字以後它後面所跟的字的「排序」就幾乎不再變動了。這時候就算再增加十倍的語料,也對於它的預測能力沒有任何助益了。
  這個「現象」同樣適用於藉由「大數據」來做預測的其他領域。以「超自然輸入法」為例,這種預測方式僅是最基本的構件,要提昇預測型輸入法的預測能力,還得藉由其他手段來達成。
  我們在這裡以《孫子兵法》中翻英來對翻譯軟體進行度量,並不是想要借用它的成果(因為目前看來還不堪用),而是想要理解當前自動翻譯的程度,以及體現出的相關問題。同時拿這些來跟人工翻譯做一點比較。不過目前我還沒有那麼多時間放在這裡,如果以整本《孫子兵法》為例,每天放一則,也要放一年半才會放完。讀者可藉機用這種方式,無壓力的學習《孫子兵法》。一日咀嚼一句話,一年半載後也自然的看完了整本書。當然,這個過程,如果不放上點故事的話,顯然會比較枯燥的。因此,實際上的執行時間可能超過兩年。為了避免本站淪為簡單的名句轉貼,因此,大概每三句之後,會有一段論述,或者其他相關主題的闡述。
  今天要介紹的一句是:
  故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敗;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謀攻〉篇)
  所以在戰爭中,能理解敵人也能理解自己的人,即使作戰一百次也不會有危險;不理解敵人而理解自己的人,有一半的機會獲勝,有一半的機會失敗;不理解敵人也不理解自己的人,每一次作戰都一定會有危險啊!(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So in war, the enemy can understand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ir own, even though there will not be a hundred times the risk of war; do not understand the enemy and understand his own people, half the chance of winning, half the chance of failure;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enemy do not understand themselves, every battle will definitely be dangerous ah!

  Therefore I say:'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in a hundred battles you will never be in peril. When you are ignorant of the enemy but know yourself, your chances of winning or losing are equal. If ignorant both of your enemy and of yourself, you are certain in every battle to be in peril.'(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因此,我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百仗你將永遠處於危險之中。當你是無知的敵人,但了解自己,你輸贏的機會是相等的。如果無知和自己的兩個你的敵人,你一定在每一場戰爭將處於危險之中。“
  Hence the saying: 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not the enemy, for every victory gained you will also suffer a defeat. If you know neither the enemy nor yourself, you will succumb in every battle.(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故曰:如果您知道敵人,知道自己,你不用擔心百戰役的結果。如果你知道自己,但不是敵人,每一個獲得了勝利,你也將遭遇慘敗。如果您知道既不是敵人也不是你自己,你會屈從於每一場戰鬥。

  從以上的翻譯可以明顯看出,不管是Griffith或Giles的翻譯也都未能盡如人意。至於那些已經被筆者改正的句子,翻譯後的語意自然就相差更遠了。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3

  前面提到的兩句經典名言:「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我們相信不懂的人應該非常少!那麼實際上怎麼執行呢?譬如我們問什麼叫做「先勝」?於是便可以引出怎樣才能「勝」?不知道怎樣才能勝、才算勝,自然不可能「先」勝!我們也可以問什麼叫做「不敗之地」?什麼情況下是「敵之敗」?
  於是我們看完這兩句話,就不只是懂得它的原始意義,而不會加以運用了。對於不同的領域、行業,勝的條件都不相同。這方面讀者要想「學以致用」就必須自己去總結自己領域的相關經驗。《孫子兵法》主要指出了一個大方向、給出一些框架(譬如具有哪些條件算勝),如果要運用到其他領域,那些細節必須讀者自行補充。由於細節隨著時代、環境、領域而變,因此《孫子兵法》不提細節,反而使它的適用範圍更廣、生命更長久。
  以下這句應該也是最有名的一句了: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謀攻〉篇)
  因此,將帥作戰一百次獲得一百次的勝利,這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啊;將帥不與敵人作戰卻能取得勝利,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啊!(白話翻譯。我後來覺得「善之善者」其中的「善者」翻譯成「大師」也不錯。如此這句就變成「大師中的大師」了。似乎更有力。)
  Google中翻英:Therefore, generals fight a hundred times a hundred times to get the victory, this is not the wisest among the wise ah; generals do not fight with the enemy was able to win, this is the wisest among the wise ah!
  For to win one hundred victories in one hundred battles is not the acme of skill. To subdue the enemy without fighting is the acme of skill.(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對於在百仗贏得百場勝利並不是技術的顛峰。制服敵人不戰是技術的顛峰。
  Hence to fight and conquer in all your battles is not supreme excellence; supreme excellence consists in breaking the enemy's resistance without fighting.(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因此,戰鬥和征服所有的戰鬥是不是至上精益求精;至上精益求精在於打破了敵人的抵抗不戰。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2


  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形〉篇)
  所以高明的人,先站立在不能被打敗的地方,而不會喪失打敗敵人的良機。(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So clever man, standing in the first place can not be beat, and not lose an opportunity to defeat the enemy.
  Therefore the skilful commander takes up a position in which he cannot be defeated and misses no opportunity to master his enemy.(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因此,熟練的指揮官佔據了,他不能被打敗,失誤沒有機會掌握他的敵人的位置。
  Hence the skillful fighter puts himself into a position which makes defeat impossible, and does not miss the moment for defeating the enemy.(Lionel Giles)
  Google英翻中:因此,熟練的戰士把自己變成一個位置,使戰勝不可能的,而且不會錯過的時刻克敵制勝。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孫子兵法中翻英與谷歌自動翻譯00001

  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形〉篇)
  勝利的軍隊先取勝再作戰,失敗的軍隊先作戰再求取勝。(白話翻譯)
  Google中翻英:Victorious army first battle to win again, the failure of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first and then seek to win.(再英翻中:勝利之師首戰再次奪冠,軍事行動的失敗,然後再尋求取勝。)
  Thus a victorious army wins its victories before seeking battle; an army destined to defeat fights in the hope of winning.(Samuel B. Griffith)
  Google英翻中:因此,一個勝利的軍隊贏得了勝利尋求戰鬥前,軍隊注定要失敗的戰鬥中獲勝的希望。
  Thus it is that in war the victorious strategist only seeks battle after the victory has been won, whereas he who is destined to defeat first fights and afterwards looks for victory.(Lionel Giles, M.A. (1910))
  Google英翻中:因此,它是在戰爭勝利的戰略目的只是戰役的勝利已經贏了之後,而他誰是注定要打敗第一打架,事後看起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