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老子》各種主要版本

《道德經》各種主要版本


郭店楚墓甲乙丙本




郭店甲乙丙
01

02
〈甲2
天下皆智(知)
(美)之為(美)也,亞(惡)已;皆智(知)善,此其不善已。又(有)亡之相生也,(難)惕(易)之相成也,長耑(短)之相型(形)也,高下之相浧(盈)也,音聖(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墮(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勿(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恃)也,成而弗居。天(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03

04

05
〈甲5
(地)之(間),其猷(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06

07

08

09
〈甲9
(持)而浧(盈)之,不不若已。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金玉浧(盈)室,莫能獸(守)也。貴福喬(驕),自遺咎也。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11

12

13
〈乙13
(寵)辱若纓(驚),貴大患若身。可(何)胃(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纓(驚),(失)之若纓(驚),是胃(謂)(寵)辱纓(驚)。▣▣▣▣若身?(吾)所以又(有)大患者,為(吾)又(有)身,(及)(吾)亡身,或可▣▣▣▣▣▣為天下,若可以厇(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何)以迲天下矣。
14

15
〈甲15
古之善為士者,必非(微)溺玄達,深不可志(識),是以為之頌(容)。夜(豫)
(乎)奴(若)冬涉川,猷(猶)(乎)其奴(若)愄(畏)四(鄰),敢(嚴)乎其奴(若)客,(渙)(乎)其奴(若)懌(釋),屯(乎)其奴(若)樸,坉(乎)其奴(若)濁。竺(孰)能濁以朿(靜)者,(將)舍(徐)清;竺(孰)能庀以迬者,(將)舍(徐)生。保此(道)者不谷(欲)(尚)呈(盈)。
16
〈甲16
至虛,亙(恆)也。獸(守)中,
(篤)也。萬勿(物)方(旁)(作),居以須復也。天道員員,各復其堇(根)。
17
〈丙17
大上,下智(知)又(有)之,其即(次)新(親)譽之,其既(次)愄(畏)之,其即(次)
(侮)之。信不足,安又(有)不信。猷(猶)(乎)其貴言也。成事述(遂)(功),而百眚(姓)曰我自肰(然)也。
18
〈丙18
古(故)大道癹(廢),安有
(仁)義。六新(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緍(昏),安又(有)正臣。
19
〈甲19
絕智弃卞(辯),民利百伓(倍)。絕攷(巧)弃利,眺(盜)惻(賊)亡又(有)。絕
(偽)弃慮,民复(復)季(孝)子(慈)。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令)之,或(乎)豆(屬)。視索(素)保僕(樸),少厶(私)須(寡)欲。
20
〈乙20
(絕)學亡(憂),唯與可(呵),相去幾可(何)?(美)與亞(惡),相去可(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21

22

23

24

25
〈甲25
又(有)
(物)蟲(混)成,先天(地)生,敓(穆)蜀(獨)立不亥(改),可以為天下母。未智(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又(有)四大安(焉),王凥(居)一安(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肰(然)。
26

27

28

29

30
〈甲30
以◈(道)差(佐)人宔(主)者,不谷(欲)以兵强於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癹(伐),果而弗喬(驕),果而弗(矜),是胃(謂)果而不强。其事好長。
31
〈丙31
君子居則貴左,甬(用)兵則貴右。古(故)曰:兵者
▣▣▣▣▣▣得已而甬(用)之。銛(龍)為上,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以得志於天下。古(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卞(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豊(禮)居之也。古(故)殺▣▣則以(哀)悲位(莅)之。戰(勝)則以喪豊(禮)居之。
32
〈甲32
道亙(恆)亡名,僕(樸)唯(雖)妻(微),天
(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獸(守)之,萬勿(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命(令),天自均安。(始)折(制)又(有)名,名亦既又(有),夫亦(將)智(知)止,智(知)止所以不(殆)。卑(譬)道之才(在)天下也,猷(猶)少(小)浴(谷)之與江(海)。
33

34

35
〈丙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平)大。樂與餌,
(過)客止。古(故)道▣▣▣淡可(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聖(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
36

37
〈甲37
(道)亙(恆)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勿(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將)貞(鎮)之以亡名之(樸)。
38

39

40
〈甲40
返也者,道僮(動)也。溺(弱)也者,道之甬(用)也。天下之勿(物)生於又(有),生於亡。
41
〈乙41
上士昏(聞)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昏(聞)道,若昏(聞)若亡。下士昏(聞)道,大
(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孛(),遲(夷)道▣▣▣道若退。上惪(德)女(如)浴(谷),大白女(如)辱,(廣)惪(德)女(如)不足,建惪(德)女(如)▣▣貞(真)女(如)愉。大方亡禺(隅),大器曼成,大音祗聖(聲)。天象亡坓(形),道……
42

43

44
〈甲44
名與身
(孰)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古(故)智(知)足不辱,智(知)止不怠,可以長舊(久)。
45
〈乙45
大成若夬(缺),其甬(用)不幣(敝)。大浧(盈)若中(盅),其甬(用)不
(窮)。大攷(巧)若(拙),大成若詘,大植(直)若屈。喿(燥)(勝)蒼(凔),青(清)(勝)然(熱)。清清(靜)為天下定。
46
〈甲46
辠(罪)莫厚
(乎)甚欲,咎莫僉(憯)(乎)谷(欲)得,化(禍)莫大(乎)不智(知)足。智(知)足之為足,此亙(恆)足矣。
47

48
〈乙48
學者日益,為道者日員(損)。員(損)之或員(損),以至亡為也,亡為而亡不為。
49

50

51

52
〈乙52
閟(閉)其門,賽(塞)其
(兌),終身不()。啓其(兌),賽其事,終身不逨。
53

54
〈乙54
善建者不拔,善休者不兌(脫)。子孫以其祭祀不屯。攸(修)之身,其惪(德)乃貞(真)。攸(修)之
(家),其惪(德)又(有)舍(餘)。攸(修)之向(鄉),其惪(德)乃長。攸(修)之邦,其惪(德)乃奉(豐)。攸(修)之天下▣▣▣▣▣▣▣◈(家),以向(鄉)觀向(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天▣▣▣▣▣
55
〈甲55
酓(含)惪(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螝)蠆蟲它(蛇)弗(蟄),攫鳥(猛)獸弗扣,骨溺(弱)蓳(筋)(柔)而捉固。未智(知)牝戊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終日(乎)而不(憂),和之至也。和曰(常),智(知)和曰明。賹(益)生曰羕(祥),心(使)(氣)曰勥(强),勿(物)(壯)則老,是胃(謂)不道。
56
〈甲56
智(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知)。
(閉)其(兌),賽(塞)其門,和其光,迵(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胃(謂)玄同。古(故)不可得天(而)新(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可不可得而戔(賤)。古(故)為天下貴。
57
〈甲57
以正之(治)邦,以
(奇)甬(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可(何)以智(知)其肰(然)也。夫天多期(忌)韋(諱),而民爾(彌)畔(叛)。民多利器,而邦慈(滋)昏。人多智(知)天(而)(奇)勿(物)慈(滋)(起)。法勿(物)慈(滋)章(彰),覜(盜)惻(賊)多又(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亡為而民自(化),我好青(靜)而民自正。我谷(欲)不谷(欲)而民自樸。
58

59
〈乙59
紿(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
(早),是以(早)備(服),是胃……不克,不克則莫智(知)其亙(亟),莫智(知)其亙(亟)可以又(有)(國)。又(有)(國)之母,可以長……長生(久)視之道也。
60

61

62

63
〈甲63
夫亦
(將)智(知)足,智(知)足以朿(靜),萬勿(物)(將)自定。為亡為,事亡事,未(味)亡未(味)。大少(小)之多惕(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猷(猶)(難)之,古(故)終亡(難)。
64
〈甲64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是以聖人亡為古(故)亡敗,亡執古(故)亡
(失)。臨事之紀,誓(慎)冬(終)女(如)(始),此亡敗事矣。聖人谷(欲)不谷(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衆之所(過)。是古(故)聖人能尃(輔)萬勿(物)之自肰(然),而弗能為。

〈甲64
其安也,易
(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畔(泮)也。其幾也,易(散)也。為之於其亡又(有)也,(治)之於其未亂。合▣▣▣▣▣▣末;九成之臺,甲(作)▣▣▣▣▣▣▣▣▣足下。

〈丙64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
(失)之。聖人無為,古(故)無敗也;無執,古(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喜(矣)。人之敗也,亙(恆)於其(且)成也敗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戁(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之所(過)。是以能(輔)(萬)勿(物)之自肰(然),而弗敢為。
65

66
〈甲66
(海)所以為百浴(谷)王,以其能為百浴(谷)下,是以能為百浴(谷)王。聖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才(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厭)。以其不靜(爭)也,古(故)天下莫能與之靜(爭)。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馬王堆帛書甲乙本




帛書甲乙
0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恒无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衆眇之
道可道也,□□□□□□□□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恒又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又玄,衆眇之門。
02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恒也。是以聲人居无為之事,行□□□□□□□□□□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亞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恒也。是以
(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
不上賢,□□□□□□□□□□□民不為。不□□□□民不亂。是以聲人之□□□□□□□□□□□,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
(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无不治矣。
04
□□□□□□□盈也。潚呵始萬物之宗。銼其,解其紛,和其光,同□□□□□或存。吾不知子也。象帝之先。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佁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佁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狗。天地間,猶橐籥輿?虛而不淈,踵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06
浴神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地之根。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07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輿?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
(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輿?故能成其私。
08
上善治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衆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靜,故无尤。
上善如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衆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
09
而盈之,不□□□□□□之,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
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能嬰兒乎?修除玄藍,能毌疵乎?愛□□□□□□□□□□□□□□□□□□□□□□□□□生之畜之。生而弗□□□□□□□□德。
戴營
𥙃抱一,能毌離乎?槫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監,能毌有疵乎?愛民栝國,能毌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毌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11
□□□□□其无,□□之用然埴為器,當其无,有埴器□□□□□□當其无,有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卅楅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𡑋埴而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12
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故去罷耳此。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是以
(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
龍辱若驚,貴大梡若身。苛胃龍辱若驚?龍之為下,得之若驚,失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弄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胃弄辱若驚?弄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弄辱若驚。何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14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𡇯□□□﹦者,其上不(收),其下不忽。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視之而弗見,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𦀲而為一﹦者,其上不謬,其下不忽。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沕望。隋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15
□□□□□□□□□□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畏四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呵其若楃;湷□□□□□□□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以能□□□成。
古之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
(鄰),嚴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𣼥呵其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欲盈,是以能𧝬而不成。
16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各復歸於其□□□﹦,是胃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沕身不怠。
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
𥘟﹦,各復歸於其根。曰靜﹦是胃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作凶。知常容﹦乃公﹦乃王□□天﹦乃道﹦乃。沒身不殆。
17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大上,下知又,其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
18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快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慧出,安有□□。六親不和,安又孝茲。國家
𨴽亂,安有貞臣。
19
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聖)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茲。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
20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亦不□□□□□□□□□□衆人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累呵如□□□□□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蠢﹦呵。鬻□□□□□□(昏)呵。鬻人蔡﹦,我獨(悶)﹦呵。忽呵其若,望呵其若无所止。□□□□□□□□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絕學无憂。唯與呵,其相去幾何?美與亞,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衆人
(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博焉未垗,若嬰兒未咳。纍呵佁无所歸。衆人皆又余。我愚人之心也。湷﹦呵,鬻人昭﹦,我獨若𨴽(昏)呵;鬻人察﹦,我獨閩﹦呵。沕呵其若海,望呵若无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門元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1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真,其中□□。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以此。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沕﹦呵望呵,中又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其中有請呵。其請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吾何以知衆父之然也?以此。
22
曲則金,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語才,誠金歸之。
曲則全,汪則正,洼則盈,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
23
希言自然。飄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德,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希言自然。
𦾑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24
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𥺌(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居。
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
𥺌(餘)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
25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為之名曰大。曰筮﹦曰□□□□□□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為之名曰大﹦曰筮﹦曰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26
為巠根,清為趮君。是以君子衆日行不離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重為輕根,靜為趮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遠其甾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則失君。
27
善行者无(徹)迹,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以檮𥮥,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恒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善行者无達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
(策),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无𦄿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恒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胃曳明。故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恒﹦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恒德﹦乃﹦□□□□□知其,守其黑,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復歸於无極。楃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无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鷄﹦恒﹦德﹦不﹦离﹦,復□□□□□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恒﹦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恒﹦德﹦不﹦貸﹦,復歸於无極。樸散則為器,
(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无割。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或坏或撱。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楮。
將欲取□□□□□□□□□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隋,或熱或
(石坐),或陪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諸。
30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所居,楚朸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毌矣取强焉。果而毌(驕),果而勿矜,果而□□,果而毌得已居,是胃而不强。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蚤已。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於天下。其□□□□□□□□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毌以取强焉。果而毌驕,果而勿矜,果□□伐,果而毌得已居,是胃果而强。物壯而老,胃之不﹦道﹦蚤已。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衆,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亞□□□□□□□□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
𢤱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是以偏將軍居左,而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朕,而以喪禮處之。
32
道恒无名,楃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谷,以俞甘洛。民莫之□□□均焉。始制有□□□□有,夫□□□□□□所以不。俾道之在天□□□□浴之與江海也。
道恒无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所以不殆。卑□□在天下也,猷小浴之與江海也。
33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有力也。自勝者,□□□□□□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知人者,知也。
自知,明也。朕人者,有力也。自朕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
34
道汎□□□□□□□□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為主,可名於大。是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道渢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命於大。是以
(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35
執大象,□□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執大象,天下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見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36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强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友弱勝强。魚不脫於潚,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將欲
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强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是胃微明。柔弱朕强。魚不可說於淵,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而欲□□□□□□□﹦名﹦之﹦楃﹦夫將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无﹦名﹦之﹦樸﹦,夫將不﹦辱﹦以靜,天地將自正。
(〈道〉二千四百廿六)
38
□□□□□□□□□□□□□□□□德。上德无□□无以為也。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義而□□□□□□□□□□而亂之首也。□□□,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罷而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而以為正。其致之也,胃天毌已清將恐,胃地毌□□將恐,胃神毌已霝將恐歇,胃浴毌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毌已貴□□□□□。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穀),此其賤□□與?非?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若玉,硌﹦□□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也,胃天毌已清將恐蓮,地毌已寧將恐發,神毌□□□恐歇,谷毌已將渴,侯王毌已貴以高將恐欮。故必貴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
(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至數輿无輿。是故,不欲祿﹦若玉,硌﹦若石。
40
□□□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反也者,道之動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於无。
41
□□□□□□□□□□□□□□□□□□□□□□□□□□□□□□□□□□□□□□□□□□□□□□□□□□□□□□□□□□□□□□□□□□□□□□□□□□□□□□□□□□□□□□□□□□□□道善□□□□□□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質□□□,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2
□□□□□□□□□□□□□□□□□□□□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之而損。故人□□教,夕議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以為學父。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以為和。人之所亞,唯孤、寡、不
(穀),而王公以自□□□□□□□云﹦之而益□□□□□□□□□□□□□□□□吾將以□□父。
43
天下之至柔,騁於天下之致堅。无有入於无間。五是以知无為□□益也。□□教,无為之益,下希能及之矣。
天下之至,馳騁乎天下□□□□□□□□□无間。吾是以□□□□□□也,不□□□□□□□□□□□□□矣。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與□□□□□□□□□□□□□□□□□□□□□□□□□□□□□□□□□□□□□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
盈如沖其□□□□□□□□□□□□巧如拙□□□絀。趮朕寒,□□□□□□□□□□□□
46
.天下有道,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恒足矣。

□□□
道,却走馬糞。无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可欲,禍□□□□□□□□□□□□□□□□□□足矣。
47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弗為而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
(窺)於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而名,弗為而成。
48
□□□□□□□□□□□□□□□□□□□□□□□□□□取天下也。恒□□□□□□□□□□□□□□□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云﹦之有云,以至於无□□□□□□□□□□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足以取天□□
49
□□□□□以百之心為。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信也。□□之在天下,(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人恒无心,以百省之心為心。善□□□□□□□□□□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也,(歙)﹦焉□□□□□□生皆注其□□□□□□□□
50
□□□□□□□□□徒十有三,而民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也。蓋□□執生者,陵行不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昔其蚤,兵无所容□□□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生入死,生之□□□□□之徒十又三,而民生﹦僮皆之死地之十有三。何故也?以其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兵革,兕无□□□□□□□□其蚤,兵□□□□□□□□也?以其无□□□
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之,□□□□□□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亭之毒之,養之復□□□□□□□□□□□弗宰,是胃玄德。
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悶),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其事,終身□□小曰,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道身央,是胃襲常。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佁。塞其
(兌),閉其門,冬身不堇。啟其(兌),齊其□□□不棘。見小曰明,守□□强。用□□□□□□□遺身央,是胃常。
53
.使我(挈)有知也,□□大道,唯□□□□□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倉甚虛。服文采,帶利食貨□□□□□□□□□□□□使我介有知,行於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芜,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猒食而齎財□□□□□□□也。
54
善建□□拔,□□□□□,子孫以祭祀□□□□□□□□□□□□□□□餘。修之□□□□□□□□□□□□□□□□□□□以身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善建者□□□□□□□子孫以祭祀不絕。脩之身,其德乃真;脩之家,其德有餘;脩之鄉,其德乃長;脩之國。其德乃夆;脩之天下,其德乃愽。以身觀身,以家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知天下之然茲?以
55
□□之厚,比於赤子。逢(剌/虫)(虺)地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而朘,精至也。終曰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即老,胃之不﹦道□□□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癘虫蛇弗赫,據鳥孟獸弗捕,骨筋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冬日號而不嚘,和□□□□□□常,知常曰明,益生祥,心使氣曰强。物則老,胃之不﹦道﹦蚤已。
56
□□弗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知者弗言﹦者弗知。塞其
(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其兌,而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也,亦□□得而□□□得而□□□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7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也◈(哉)。夫天下□□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何物茲□□□□□□盜賊□□□□□□□□□我无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以正之國,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才?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昏。□□□□□□□□□□物茲章,而盜賊□□。是以人之言曰:我无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58

□□□□□□□□
其正察﹦,其邦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其正𨵆﹦其民屯﹦;其正察﹦,其□□□之所伏,孰知其極?无正也?正□□□,善復為□□𢘻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
59
□□□□□□□□□□□□□□□□□□□□□□□□□□□□□□□□□□□□□□□□可以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深槿固氐,長□□□□道也。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是胃重﹦積□□□□□□□□□□□莫﹦知﹦其﹦□□□□有﹦國﹦之母,可□□久。是胃根固氐,長生久視之道也。
60
□□□□□□□□□□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不相□□德交歸焉。
治大國,若亨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弗傷也。夫兩相傷,故德交歸焉。
61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靚勝牡。為其靚宜為下。大邦下小,則取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為下。
大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朕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也。故大國以下國,則取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下而取。故大國者不欲并畜人,小國不欲入事人。夫□□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62
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之不善也,何棄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得,有罪以免輿?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
(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之不善,何□□□□立天子,置三鄉,雖有□□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63
.為无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冬不為大,故能□□□□□□□□□□□□必多難。是人猷難之,故終於无難。
為无為,□□□□□□□□□□□□□□□□□□□□□□乎其細也。天下之□□□易,天下之大□□□□□□□□□□□□□□□夫輕若□□信,多易必多難,是以
(聖)人□□之,故□□□□
64
.其安也,易持也。□□□□易謀□□□□□□□□□□□□□□□□□□□□□□□□□□□□□□□□毫末;九成之臺,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台於足□□□□□□□□□□□□□□□也,无敗;无執也,故无失也。民之從事也,恒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貝為)。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弗敢為。

□□□□□□□□□□□□□□□□□□□□□□□□□□□□□□□□□□□□□□
木,作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
𥸕土;百千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為□□□□□□□□□□□□。民之從事也,恒於其成而敗之,故曰:「慎冬若始,則无敗事矣。」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65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也,以其知也。故以知﹦邦﹦之賊也;以不知﹦邦□□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深矣,遠矣,與物矣,乃□□□古之為道者,非以明□□□□□之也。夫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國﹦之賊也;以不知﹦國﹦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胃玄﹦德﹦深矣,遠矣,物反也。乃至大順。
66
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其无靜與?故□□□□□靜。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
(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不其无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67
□□□□□□□□夫唯,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以茲垣之。
天下胃我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細也。夫我恒有三
(寶),市而(寶)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敢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後且先,則死矣。夫茲,以單則朕,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茲垣之。
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善用人者為之下。胃不靜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極也。
故善為士者不武,善單者不怒,善朕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爭德,是胃用人,是胃肥天,古之極也。
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胃行无行,襄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禍)莫於於无﹦適﹦斤亡吾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用兵又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胃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禍莫大於无﹦敵﹦近亡吾
(寶)矣。故抗兵相若,而依者朕
70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褱玉。
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又宗,事又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
(聖)人被褐而褱玉。
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也,以其病﹦也,是以不病。
72
□□□畏﹦則大□□□矣。.母閘其所居,毌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毌
𠇺其所居,毌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罷而取此。
73
.勇於敢者□□□於不敢者則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栝,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亞,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單而善朕,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而善謀。天罔(恢)﹦,疏而不失。
74
□□□□□□□奈何以殺愳(懼)之也?若民恒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斲也。夫伐大匠斲者,則不傷其手矣。
若民恒且不畏死,若何以殺
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為畸者,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又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
75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是以不治。.民之巠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巠死。夫唯无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
(稅)之多,是以飢。百生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无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恒)仞賢强。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强則不勝,木强則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恒)信堅强。萬□□木之生也柔椊,其死也𣒞槁。故曰:堅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以,兵强則不朕,木强則兢,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77
天下□□□□□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不然,(損)□□□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見賢也。
天之道,酉張弓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云之,不足者□□□□□□□云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云不足而奉又余。夫孰能又余而□□奉於天者,唯又道者乎?是以
(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78
天下莫柔□□□□□堅强者,莫之能也。以其无□□□□□□□勝强,天□□□□□□□行也。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訽,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若反。
天下莫柔弱於水,□□□□□□□□□,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朕剛也,弱之朕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也。是故,
(聖)人之言云曰:「受國之訽,是胃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德司(徹)。夫天道无親,恒與善人。
禾大□□□□□□□□為善?是以
(聖)人執左芥而不以責於人,故又德司芥,无德司(徹)。□□□□□□□□(〈德〉三千卌一。)
80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毌用,使民重死而遠送。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小國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遠徙。又周車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𠳵國相望,雞犬之□□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1
□□□□□□□□者不博者不知。善□□□□者不善。.聖人无積,以為□□□□□□□□□□□□□□□□□□□□□□□□□□信言不美﹦言不信。知者不博﹦者不知。善者不多﹦者不善。(聖)人无積,既以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傅奕本




傅奕本
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0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夫惟不處,是以不去。
0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彊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為無為,則無不為矣。
04
道盅而用之,又不滿。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詘,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0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07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0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矣。
0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而棁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室,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成名功遂,身退,天之道。
10
載營𩲸袌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活國,能無以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以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苟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託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天下矣。
14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之不皦,其下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芴芒,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可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15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彊為之容。曰: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靖之而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16
至虛極,守靖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凡物𧶊𧶊,各歸其根,歸根曰靖,靖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7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猶兮其貴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18
大道廢,焉有仁義;智慧出,焉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貞臣。
19
絕聖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屬。見素袌朴,少私寡欲。
20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衆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我獨𩲸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咳。儡儡兮其不足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皆昭昭,我獨若昏;俗人皆詧詧,我獨若閔閔。淡兮其若海,飄兮似無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圖。吾獨欲異於人,而貴食母。
21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芒惟芴。芴兮芒兮,其中有象;芒兮芴兮,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奚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22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聖人袌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也哉?誠全而歸之。
23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崇朝,驟雨不崇日。孰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得者,得者同於得;從事於失者,失者同於失。於道者,道亦得之;於得者,得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
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彊字之曰道。彊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為輕根,靖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榮觀,宴處超然。如之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27
善行者無徹迹,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無籌策,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人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物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此謂要妙。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大制無割。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噤或吹,或彊或剉,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泰、去奢。
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彊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疆。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31
夫美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以恬憺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則以悲哀泣之。戰勝者,則以喪禮處之。
32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33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彊也。知足者富也,彊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也。
34
大道汎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萬物歸之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36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疆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之勝剛,弱之勝疆。魚不可侻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靖,天下將自正。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故去彼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是其以賤為本也?非歟?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碌碌若玉,落落若石。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1
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夷道若類,進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𪑾,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質真若輸。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袌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侯以自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以教我,亦我之所以教人。彊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稀及之矣。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滿若盅,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靖勝熱,知清靖以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播;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
不出戶,可以知天下;不窺牖,可以知天道。其出镾遠,其知镾尟。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將欲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49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咳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2
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彊。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猒飲食,貨財有餘,是謂盜夸。盜夸,非道也哉!
54
善建者不拔撥,善袌者不脫,子孫祭祀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奚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55
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蜂蠆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則彊。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56
知者不言也,言者不知也。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7
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諱,而民镾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智慧,而衺事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靖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8
其政閔閔,其民偆偆;其政詧詧,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衺,正復為奇,善復為袄。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𦲷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61
大國者,天下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靖勝牡,以其靖,故為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於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也,善人之所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於市,尊言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進此道也。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於其易,為大乎於其細。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亂。合袌之木,生於豪末;九成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其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知也。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也;不以知治國,國之福也。常知此兩者,亦稽式也。能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復至於大順。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必以其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之上而民弗重,處之前而民不害也。是以天下樂推而不猒,不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7
天下皆謂吾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吾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是謂入死門!夫慈,以陳則正,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68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仍無敵。禍莫大於無敵,無敵則幾亡吾寶。故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主。夫惟無知,是以不吾知也。知我者稀,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吾病。
72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無狎其所居,無猒其所生。夫惟無猒,是以無猒。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3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默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74
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孰敢也?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不自傷其手矣。
75
民之飢者,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飢。民之難治者,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民之輕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貴者,是賢於貴生也。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彊。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彊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彊者則不勝,木彊則共。故堅彊處下,柔弱處上。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者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其惟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邪。
7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彊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弱之勝彊,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故聖人之言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之主。」正言若反也。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也,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至治之極,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王弼本




王弼本
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0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04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0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07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0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矣。
0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室,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14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15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强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16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7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8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0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吾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1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22
曲則全,枉則值;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3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得亦樂德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27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31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2
道常無名,天下莫能臣也。王侯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34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6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强。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
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猒飲食,貨財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7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8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61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言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比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曰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7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7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72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3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司殺者,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75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7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强,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河上公本




河上公本
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0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0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04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0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07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0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09
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闔。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託於天下。
14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忽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15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强為之容。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16
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7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8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昬亂,有忠臣。
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20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昬。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1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怳唯忽。忽兮怳兮,其中有像。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22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23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27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子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31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2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34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36
將欲噏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强。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故去彼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為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揄。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晩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47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投其角,虎無所措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孰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復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哉。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脩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脩之於鄉,其德乃長。脩之於國,其德乃豐。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55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啞,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氣日强。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7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昬。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58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訞,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61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无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7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7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72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3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踈而不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手矣。
75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益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78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强,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不相往來。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群書治要本




群書治要本
01

02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0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04

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蒭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蒭狗。
06

07

08

09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還自遺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11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13

14

15

16

17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

19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以為文不足,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0

21

22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3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熟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
24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故有道者不處。
25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27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也。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30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勿強。
31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上左,凶事上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32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則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
34

35

36

3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而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蹷。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為本。
40

41

42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人: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清靜以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
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牖,以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50

51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元德。
52

53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釆(采),帶利劔(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54
善建者不拔,脩之於身,其德乃真;脩之於家,其德乃餘;脩之於鄉,其德乃長;脩之於國,其德乃豐;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55

56

57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昬(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8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59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61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故為天下貴。
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焉。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67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68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兵相加,哀者勝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71

72

73
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熟敢矣!
75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人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76

77

78

79
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甘其食,美其衣,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1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嚴遵本




嚴遵本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去彼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侯王無以為正而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唯斯以賤為本與?非耶?故造輿於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地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名稱。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能靜能清,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
47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48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之,至於無為,而無以為。將欲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聖人在天下,惵惵乎,為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駭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支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哉?以無死地。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尊德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道生之,德畜之,長之遂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先,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逕。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劔,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哉!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修之於家,其德有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55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攫鳥不搏,猛獸不據,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終日嘷而不嗄,和之至。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非道,不道早已。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為天下貴。
57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
58
其政悶悶,其民偆偆;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覆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
治人事天,莫如嗇。夫唯嗇,是以蚤服;重積德則無不剋,莫知其極,可以為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深根固蒂,長生久視。
60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61
大國者,天下之所流。天下之所交,天下之牝。牝以靜勝牡,牝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而取之,或下而取於人。夫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為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不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故為天下貴。
63
為无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易,為大於細。難事作於易,大事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輕諾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難。聖人猶難之,故終无難。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未有,治之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重之臺,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聖人无為則无敗,无執則无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无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知之。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也。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至於大順。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其欲上民,以言下之;其欲先民,以身後之。故在上而民不重,居民之前而民不害。天下樂推而上之,而不知猒,非以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7
天下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其小矣。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釋慈且勇,釋儉且廣,釋後且先,則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仍無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唯無我知,是以不吾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7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72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挾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去彼取此。
73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常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夫孰敢矣?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希不傷其手。
75
人之飢也,上食稅之多,是以飢。百姓難治,以上有為,是以不治。民之輕死,求生之厚,是以輕死。無以生為,是賢於貴生。
76
人之生柔弱,其死堅強。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兵強不勝,木強則共。強大處下,小弱處上。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高者案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損有餘而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居,不欲見賢。
78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矣。夫水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之能行。聖人言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以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
小國寡民,使人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徃來。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愽,愽者不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是故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