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

《淮南子》改造《文子》用詞對照表:005「晞堁」→「晞土、槁壤、埃土」



這一則改詞討論取自〈老子與先秦諸子下.蚯蚓〉。改詞的不僅是劉安,還有歷代的徵引、化用、改造者。因此比照改詞製一簡表如下:

《文子》原文

相關對照

《淮南子》改造

〈文子.上德〉:

  老子曰:……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荀子.勸學〉: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說苑.雜言〉:

  騰蛇遊於霧露,乘於風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則暮託宿於鰍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不一也。夫蚯蚓內無筋骨之強,外無爪牙之利;然下飲黃泉,上墾晞土。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一也。

〈淮南子.說山〉:

  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人莫鑒於沫雨,而鑒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曾子攀柩車,引楯者為之止也;老母行歌而動申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伯牙鼓琴,駟馬仰秣;介子歌龍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螾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高誘註:晞,乾也。堁,土塵也。楚人謂之堁。一情專也。〕清之為明,杯水見眸子;濁之為暗,河水不見太山。


  孟子「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脫胎自老子「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為口語引用的常見省略式用法。而荀子「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則為書面引用,近乎一致。荀子此段之後又引「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兩者同出於〈文子.上德〉前後文,其改造改寫痕跡甚為明顯!仔細分析〈荀子.勸學〉可知,其中有非常多的素材直接取自〈文子.上德〉,部分則進行改造改寫!「筋骨之強,爪牙之利」順序不同。「蚯蚓、蚓、螾」都指蚯蚓,「蚓、螾」為異體字。「晞堁、晞土、槁壤、埃土」都指土壤,差異頗大,但也再次以實例證明了時代的差異可以導致譬喻中的詞彙轉換的一般規律!孟子、荀子的引用都改換了詞彙,而「蚯蚓」一作「蚓」、一作「螾」,兩人保持了單用的特色,劉安的引用是取自老聃的,但仍是單用「螾」,但稍後的劉向的引用雖已經對原始文本進行了改造,但仍作「蚯蚓」。

  關於「蚯蚓」,〈慎子.威德〉:「飛龍乘雲,雲罷霧霽,與蚯蚓同」,韓非引用時作「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其實是「螾、螘」是「蚯蚓」與「螞蟻」並稱,王元引用時也已作「蚯蚓」,而稍後於王元的王充則仍引作「螾、蟻」只是「螘」被改為今日仍通用的「蟻」。〈逸周書.時訓解〉、〈呂氏春秋.仲冬紀〉都早有「蚯蚓」之說,但除〈逸周書.時訓解〉,孟子、慎子、荀子為同時人,呂不韋稍後於荀子。老聃本多次引用《逸周書》文字,許多詞彙更只有老聃與《逸周書》有交集,因此可以說老聃只是使用了早期的詞彙。而呂不韋、劉向只是保留了這個用法,孟子、荀子則涉及改詞!

  值得注意的是慎子「飛龍乘雲」作「飛龍」,韓非、王充仍引作「飛龍(蜚龍)」,王元引時則誇飾為「神龍」,劉安引時則改作「應龍」。「應龍」為〈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記載之神話之物,雖然「龍」本身就是神話之物,「神龍」又加深了這種印象,但終不如「應龍」這有特定指涉的詞彙的區別性更大。依據目前文獻,則「應龍」劉安、王充、蔡邕、張衡都用,可以視為是漢朝時通用之詞彙,其原因也可能是受到《山海經》的影響!

  〈說苑.雜言〉最後出,作「夫蚯蚓內無筋骨之強,外無爪牙之利;然下飲黃泉,上墾晞土。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一也。」已經有了少的繁飾!增加了「內、外」之分,改「食」為「墾」。改「晞堁」為「晞土」。「晞咘」,形近而誤!按照高誘註,則「堁」為楚語。而老聃也是楚國流域的人(也是楚人)。但孟子是鄒國人,因此改為「槁壤」;荀子是趙國人,後期雖在楚國居住過一段時間,畢竟本非楚人,因此改為「埃土」。劉向後於劉安,而改楚語為規範語。於是產生了四種版本!這些都是學者們因為各自的方言而改造原典的詞彙的案例!

  荀子「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為荀子的創造,以與改造自老子的句子「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搭配論述,這種創作手法,本書稱為創造式引用,是很常見的文學創作手法!一如劉向創造「騰蛇遊於霧露,乘於風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則暮託宿於鰍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不一也。」以與化用自老子的「夫蚯蚓內無筋骨之強,外無爪牙之利;然下飲黃泉,上墾晞土。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一也。」搭配論述!只是荀子著重在「用心躁」,而劉向著重在「用心不一」。〈荀子.勸學〉全篇多處文字或概念取自〈文子.上德〉,相關討論可見〈先秦諸子與老子.荀子〉一節。


參考資料

〈文子.上德〉:

  老子曰:道以無有為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者。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惠,不大愚。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止水,以其內保之,止而不外蕩。月望日奪光,陰不可以承陽,日出星可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於本,枝不可以大於幹,上重下輕,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慍,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且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脩,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雞之搏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夫待利而登(拯)溺者,亦必將以利溺之矣!舟能浮能沉,愚者不知足焉!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

〈孟子.滕文公下〉: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荀子.勸學〉: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大戴禮記.勸學〉:

  夫螾無爪牙之利,筋脈之強,上食晞土,下飲黃泉者,用心一也。蟹二螯八足,非蛇夔之穴,而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憤憤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跂塗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騰蛇無足而騰,鼫鼠五伎而窮。《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若結兮。」君子其結於一也。

〈淮南子.說山〉:

  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人莫鑒於沫雨,而鑒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曾子攀柩車,引楯者為之止也;老母行歌而動申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伯牙鼓琴,駟馬仰秣;介子歌龍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螾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高誘註:晞,乾也。堁,土塵也。楚人謂之堁。一情專也。〕清之為明,杯水見眸子;濁之為暗,河水不見太山。

〈淮南子.說林〉:

  瓦以火成,不可以得火;竹以水生,不可以得水。揚堁而欲弭塵,被裘而以翣翼,豈若適衣而已哉!〔高誘註:堁,土塵也。楚人謂之堁。翣,扇也。〕

〈說苑.雜言〉: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眾人成聚,聖人不犯。騰蛇遊於霧露,乘於風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則暮託宿於鰍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不一也。夫蚯蚓內無筋骨之強,外無爪牙之利;然下飲黃泉,上墾晞土。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一也。聰者耳聞,明者目見,聰明形則仁愛者,廉恥分矣。故非其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容而名章也。《詩》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之謂也。

〈論衡.刺孟〉:

  匡章子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乎?居於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扶服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也。」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之所居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曰:「是何傷哉?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曰:「仲子、齊之世家,兄戴,蓋祿萬鍾。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弗居也。辟兄離母,處於於陵。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也,己頻蹙曰:「惡用是鶂鶂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吐之。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不居,以於陵則居之。是尚能為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又「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性,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是謂蚓為至廉也,仲子如蚓,乃為廉潔耳。

〈逸周書.時訓解〉: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螻蟈不鳴,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奪后命,王瓜不生,困於百姓。

〈慎子.威德〉:

  故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

〈韓非子.難勢〉:

  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於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眾也。堯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至於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詘賢者也。」

  應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遊霧,吾不以龍蛇為不託於雲霧之勢也。雖然,夫釋賢而專任勢,足以為治乎?則吾未得見也。夫有雲霧之勢,而能乘遊之者,龍蛇之材美也。今雲盛而螾弗能乘也,霧醲而螘不能遊也,夫有盛雲醲霧之勢而不能乘遊者,螾螘之材薄也。今桀、紂南面而王天下,以天子之威為之雲霧,而天下不免乎大亂者,桀、紂之材薄也。且其人以堯之勢以治天下也,其勢何以異桀之勢也,亂天下者也。夫勢者,非能必使賢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則天下亂。人之情性,賢者寡而不肖者眾,而以威勢之利濟亂世之不肖人,則是以勢亂天下者多矣,以勢治天下者寡矣。夫勢者,便治而利亂者也,故《周書》曰:「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於勢,是為虎傅翼也。桀、紂為高臺深池以盡民力,為炮烙以傷民性,桀、紂得乘四行者,南面之威為之翼也。使桀、紂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勢者,養虎狼之心,而成暴亂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勢之於治亂,本末有位也,而語專言勢之足以治天下者,則其智之所至者淺矣。夫良馬固車,使臧獲御之則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車馬非異也,或至乎千里,或為人笑,則巧拙相去遠矣。今以國位為車,以勢為馬,以號令為轡,以刑罰為鞭筴,使堯、舜御之則天下治,桀、紂御之則天下亂,則賢不肖相去遠矣。夫欲追速致遠,不知任王良;欲進利除害,不知任賢能;此則不知類之患也。夫堯、舜亦治民之王良也。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

  (王元對隗囂說)要之,魚不可脫於淵,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

〈論衡.龍虛〉:

  《山海經》言:四海之外,有乘龍虵之人。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虵尾。由此言之,馬、虵之類也。慎子曰:「蜚龍乘雲,騰虵游霧,雲罷雨霽,與螾、蟻同矣。」韓子曰:「龍之為蟲也,鳴可狎而騎也,然喉下有逆鱗尺餘,人或嬰之,必殺人矣。」比之為螾、蟻,又言蟲可狎而騎,虵、馬之類,明矣。

〈淮南子.主術〉:

  夫螣蛇遊霧而動,應龍乘雲而舉,猿得木而捷,魚得水而鶩。

〈鹽鐵論.刺復〉:

  御史進曰:「太公相文、武以王天下,管仲相桓公以霸諸侯。故賢者得位,猶龍得水,騰蛇游霧也。公孫丞相以春秋說先帝,遽即三公,處周、邵之列,據萬里之勢,為天下準繩,衣不重彩,食不兼味,以先天下,而無益於治。博士褚泰、徐偃等,承明詔,建節馳傳,巡省郡國,舉孝、廉,勸元元,而流俗不改。招舉賢良、方正、文學之士,超遷官爵,或至卿大夫,非燕昭之薦士,文王之廣賢也?然而未睹功業所成。殆非龍蛇之才,而鹿鳴之所樂賢也。」

〈山海經.大荒東經〉: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