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文子》公案之徹底了結:桓寬《鹽鐵論》徵引片段

桓寬《鹽鐵論》徵引片段

返回「《文子》公案之徹底了結」目錄

  任何看過《文子》公案的主要幾本疑古派大作的學者,大概都會認為是「今本」《文子》抄襲了《淮南子》。而不可能有其他想法。但這實在是學術史上罕有的因為缺乏訓詁學、校勘學、版本學以及邏輯學相關知識所創造出來的極大笑話。一是倡導走出疑古時代的李學勤自己在這場公案中扮演了疑古的角色,而主張竹簡《文子》不等於今本《文子》,後繼學者更等而下之的認為敦煌《文子》應該鼎足而三!把一個簡單的版本學概念無限誇大成「古本、偽書」的關係,而認為今本《文子》出於偽造!這種不讀書而蠻不講理的論述,在學界儼然成了「共識」。而這其中最有名的一種證明《文子》抄襲《淮南子》的方式,就是舉出其中《文子》「虛化」《淮南子》中歷史人物的片段。甚至更指稱,反向操作更難!而這其實又是出於對整個先秦諸子引書、改造、修辭技術演進的知識缺乏認知所致!
  疑古派的學者習慣於把古人當成白痴智障腦殘,以致於他們認為有人可以在《淮南子》這本西漢時期漢武帝喜愛的一本書成書之後竟然選擇抄襲《淮南子》來進行偽造而還冀望於可以取信於人。同時也認為魏晉時代到唐朝的學者都是一些腦殘飯桶,以致於會在《淮南子》還流傳在世的情況下,相信一本抄襲《淮南子》的書是先秦古籍。
  因此,疑古派的學者為了不致於把這個荒謬透頂的謬論極大化,於是疑古派的人覺得非得找一個偽造者出來,而且還不能時代離太近,否則那就「明白」坐實了古人都是智障腦殘的「隱喻」說法!於是他們把偽造者導向了目前可知的第一個註解者張湛,而不去考慮是否之前還有其他的註釋者存在(所以只要存在其他更早期的註釋者,這種謬論自然不攻自破,問題在於目錄上並沒有相關的記載)。張湛的時代晉朝(始於265年)離《淮南子》成書的前139年(從《淮南子》策劃人劉安的歷史記錄可以推出相差不會超過三四年)相當於四百年。選的太早會讓人質疑其可能性,選的太晚又會遭遇唐朝(始於618年)把這本書拱上道家經典的合理性。於是就挑了一個自以為可能的時間,以及一個自以為可能的人!而事實上當然是毫無憑據的「瞎扯蛋」!是徹徹底底的不讀書之論!不僅沒熟讀先秦兩漢古籍,更是沒熟讀《文子》的可悲結論!
  那麼試問,我們如何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證明「今本」(因為沒人可以看到完整的竹簡本,而這就是整個公案裡最荒謬的地方之一。)《文子》不是抄襲《淮南子》,而是反之?以下,就再次挑出一個關鍵性的針對「虛化」(把《淮南子》中提到的歷史人物抽掉換上抽象代稱)還是「實化」(把《文子》中的抽象代稱換成實際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的關鍵性證據,做為一個簡單的反證。那麼試問,我們應該挑哪一個時代的書來找呢?首先,如果《文子》公案的疑古派大學者們願意多花點時間念點先秦諸子甚至只是熟讀西漢時期的書籍,都能發現裡面充斥著眾多的《文子》語句。那麼為了證明古人不是腦殘智障,我們當然只需要挑一本晚於《淮南子》而接近於《淮南子》成書時間的書,只要這本書中出現了所謂「虛化」的引文,那麼相信那些曾經被張丰乾《出土文獻與文子公案》、葛剛岩《《文子》成書及其思想》以及早期的王利器(後期改變了說法還是錯)的文章所誤導的學者,「一般」都會直認錯誤了!因為既然《淮南子》已經成書了,試問這種所謂「虛化」的引文從何而來?只有一個可能是符合歷史記載、符合客觀實際的,那就是《文子》。因為此時的「今本」《文子》尚未被證偽!
  由於《道德經論正》即將完整出版,因此個人也就不在這裡多浪費時間,把那接近數百項的引文證據完全列出,而只列出這關鍵的牽涉到邏輯判斷的證據!當然,僅僅是這樣的證據,已經足以讓多數的學者恍然大悟,卻無法徹底根絕疑古謬說。疑古謬說的徹底根絕,需要補充很多的實際引文證據、訓詁學、校勘學、版本學、邏輯學的基本常識!這些請見《道德經論正》。以下所選擇的書籍是桓寬的《鹽鐵論》,這本書是由當代的鹽鐵會議所整理出來的書面資料,裡面有眾多的學者參與討論,而其中關於《文子》的引文就高達八九項。換句話說,一大票的疑古者,連這一本整理前81年2月召開的鹽鐵會議的言談集(一般認為整理時間為十年,可高度存疑。)都沒能看熟,也能大放厥詞!確實不得不讓人對於整個學界做學問的荒謬態度感到訝異!
  以下並舉數則成書時間前後於《淮南子》的相關引文如下,全部引文不下百則,請見《道德經論正》相關章節不贅:



引用時間:前140年前後

與《淮南子》同時而略早。而董仲舒引稱「古人有言」,請問此時劉安已經作古了嗎?而且董仲舒既在對策中引用又在自己的著作《春秋繁露》大用〈文子.精誠〉同一篇的許多文字。這些都是客觀證據,豈容疑古派繼續睜眼瞎說!

〈文子.上德〉:
  臨河欲魚,不如歸而織網。
〈淮南子.說林〉: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文子.上禮〉:
  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嘗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無用於己,萬物變為塵垢矣!故揚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文子.精誠〉:

不治其本而救之於末,無以異於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漢書.董仲舒傳〉:

  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柰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蛛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祿日來。
〈漢書.禮樂志〉:
  今漢繼秦之後,雖欲治之,無可柰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一歲之獄以萬千數,如以湯止沸,沸俞甚而無益。辟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勝殘去殺者,失之當更化而不能更化也。古人有言:『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而災害日去,福祿日來矣。」是時,上方征討四夷,銳志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文子.精誠〉:
老子曰:……稽之不得,察之不虛,日計不足,歲計有餘,寂然無聲,一言而大動天下,是以天心動化者也。故精誠內形,氣動於天,景星見,黃龍下,鳳皇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乘,晝明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以時,五穀蕃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終歲獻貢,養民以公,威厲以誠,法省不煩,教化如神,法寬刑緩,囹圄空虛,天下一俗,莫懷姦心,此聖人之思也。
〈春秋繁露.王道〉:
《春秋》何貴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毒蟲不螫,猛獸不搏,抵蟲不觸。故天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風寸時,嘉禾興,鳳凰麒麟游於郊。囹圄空虛,書衣裳而民不犯。
〈漢書.董仲舒傳〉:
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焉。……
仲舒對曰:……至於殷紂,逆天暴物,殺戮賢知,殘賊百姓。


引用時間:前81年後至前70年

這一句引文,由於鹽鐵會議的文學是「口語引用」(關於引用的種類與效用,請見《道德經論正》相關章節,不贅。僅是這種體系劃分便是學界首創。也是日後所有從事考證者不得不讀、不得不學、不得不知的知識。),因此其中一句文字發生了變異。但僅僅這一句,就能提供最堅實的邏輯上的反證,證明「虛化」說是對《文子》(或可笑可悲的稱「今本」)作者的徹底污衊!試問:既然《淮南子》已經成書了半個世紀,《鹽鐵論》的文學是引誰的?
〈文子.上禮〉:
  老子曰:……聖人之道曰: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無廉恥,不可以治,不知禮義,法不能正,非崇善廢醜,不嚮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不能使人孝;能刑盜者,不能使人廉。
〈淮南子.泰族〉: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弗能正也;非崇善廢醜,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鹽鐵論.申韓〉:
  文學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殺人而不能使人仁。所貴良醫者,貴其審消息而退邪氣也,非貴其下鍼石而鑽肌膚也。所貴良吏者,貴其絕惡於未萌,使之不為,非貴其拘之囹圄而刑殺之也。

這一句《淮南子》「未收」,試問《鹽鐵論》的文學是引誰的?
〈文子.上禮〉:
譬猶師曠之調五音也,所推移上下無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於樂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於中。
〈鹽鐵論.遵道〉:
文學曰:「師曠之調五音,不失宮商。聖王之治世,不離仁義。故有改制之名,無變道之實。」
〈鹽鐵論.刺復〉:
文學曰:「輸子之制材木也,正其規矩而鑿枘調。師曠之諧五音也,正其六律而宮商調。



引用時間:23年上下

〈文子.道德〉:
  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
〈法言.先知卷第九〉:
  或曰:「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有諸?」曰,「有之。」




  最後,那麼所謂「虛化」的說法,說穿了,不過就是書讀不多的「虛說」!何足論!至於《道德經論正》的最終考證證明《文子》乃老子弟子文子所作,書中「老子曰」除那些竹簡可據以「修正」的「改動」之外(每一個版本都不可能一字不差的保存原始的文字,這是基本常識。),其他眾多可考者,都能確定就是「老聃」「親口所說」的「授課記錄」!至於詳細的解釋與考證,請見拙作《道德經論正》,不贅!

2 則留言:

  1. 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雖然還在修改之中,但顯然從中可見,並無人真正的徹底了結這樁公案。
    相關連結如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D%90_(%E4%B9%A6%E7%B1%8D)

    回覆刪除
  2. 其實我在這一篇已經講得很清楚:「而這其中最有名的一種證明《文子》抄襲《淮南子》的方式,就是舉出其中《文子》「虛化」《淮南子》中歷史人物的片段。甚至更指稱,反向操作更難!而這其實又是出於對整個先秦諸子引書、改造、修辭技術演進的知識缺乏認知所致!疑古派的學者習慣於把古人當成白痴智障腦殘,以致於他們認為有人可以在《淮南子》這本西漢時期漢武帝喜愛的一本書成書之後竟然選擇抄襲《淮南子》來進行偽造而還冀望於可以取信於人。同時也認為魏晉時代到唐朝的學者都是一些腦殘飯桶,以致於會在《淮南子》還流傳在世的情況下,相信一本抄襲《淮南子》的書是先秦古籍。」但是顯然無法讓一些嚴重缺乏文學知識的讀書人有所理解,而以為我既然沒把陳麗桂、丁原植、何志華的批評放上來,一定是有所不能。但一如我所言,沒放上來是因為沒有必要,因為這些人「程度太差」。但可悲的是一些以此攻擊我的讀書人,卻甘願當猴子被人耍,卻還以此自豪!以丁原植為例,《文子新論》20頁如此說道:「因此,我們認為今本《文子》與這些『淮南』資料,並行流傳著。而在六朝至隋初之間,以不能確知的原因,混雜在一起,並經過道士編輯成今日流傳的《文子》文本。」請問這是什麼意思?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難道不知道這跟《文子》抄襲《淮南子》的偽書說等價?因為不管是《淮南子》還是丁原植自己編造出來的《淮南》別本,其共同點都是劉安所創造,而整個共同點就是今本《文子》出於其後。這跟戰國時代玩弄戲耍猴子的狙公的手法有何差別?而部分讀書人自己愚昧無知甘願被人玩弄,卻還想拿這種沒有水準、沒有常識的東西來攻擊本人,你的水準何在?連丁原植這本書都沒看懂,你的水準究竟有多低?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