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舊派武俠小說大系目錄

  本目錄為個人出版之「舊派武俠小說大系」書目。以下內容主要參考、來自《中國武術小說名著大觀》與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動百科等書籍或網站。本目錄主要包含對這些著作、作者的簡單介紹!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林紓發表了《傅眉史》文言短篇小說,首次以「武俠小說」自稱。《中國武術小說名著大觀》將華人「武俠小說」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一九五一年六月之前。左翼作家瞿秋白、沈雁冰、鄭振鐸全盤否定武俠小說。新中國成立後,沈雁冰擔任中央文化部部長、鄭振鐸擔任副部長,兩人挾著其對文化界的影響力,在一九五一年六月,禁止武俠小說出版。武俠小說第一次被禁了!
  第二個階段: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是研究過往的武俠小說、加以整理、撰寫論文評論。值得一提的事情不多。
  第三階段:八十年代至一九九三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新派與舊派武俠小說大量出版與重印,掀起了第一次熱潮。這一階段,除了更多學者參與相關研究與論文寫作之外,出版社更相繼出版白羽、還珠樓主全集以及葉洪生批校的《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請參考聯經出版社相關目錄)。
  第四階段:一九九四年以後。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成立,金庸、馮其庸擔任名譽會長。相關的大型學術研討會陸續舉辦。(以上參考《中國武術小說名著大觀》)
  所謂舊派武俠小說,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指金庸、梁羽生、古龍之前的重要或成名的作家所寫的武俠小說。多數都已經在葉洪生的《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亮過相了。
  根據維基百科:「新派武俠小說」是指自1950年代開始以金庸、古龍及梁羽生等港台作家為代表所創作的武俠小說,以區別於戰前還珠樓主及平江不肖生等人所寫的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在傳統武俠小說的基礎上加上現代(甚至西方)的元素,不囿於傳統觀念及陳腔濫調,用較現代的文字及角度去演譯中國歷史。(以上維基百科)
  舊派武俠小說名家,主要有:平江不肖生(南向北趙之一)、趙煥亭(南向北趙之一)、還珠樓主(北派五大家之一)、白羽(北派五大家之一)、王度廬(北派五大家之一)、鄭證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貞木(北派五大家之一)、顧明道、姚民哀、徐春羽、陸士諤等人。
  葉洪生為聯經出版社所編的《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主要收錄有: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朱貞木、鄭證因、顧明道、白羽、王度廬共七家25種舊派武俠小說。這些小說除王度廬的以外,都已經或即將(白羽)進入公共版權領域。因此,筆者的這個大系,不包含王度廬,當然也不可能包含古龍等人的作品。
  不過這個大系,跟葉洪生的系列還有幾點差別,一是收錄了他所沒有收錄的幾位有影響力的作者的著作,如與平江不肖生齊名的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等。二是將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收足,譬如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白羽的所有武俠小說作品,以及相關作品。三是將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以前的武俠小說或相關小說也納入這個系列,譬如《三俠五義》等。因此,整個大系的書目加總起來超過了五十本,字數破億。
  這些小說收集不易,有些已經很難找到底本了。即使找到了,也可能會面臨幾個問題,一是沒有標點,二是底本為簡體本。沒有標點的,通常表示文本的品質不利於OCR掃描。即使以當前最好的OCR軟體的水準,對於一些近幾年的出版品,其辨識率也令人難以接受。譬如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一百多萬字(連標點是一百二十幾萬字),光是個人的校對軟體就找出將近五千筆的不同種類的錯誤。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也各修正了上千個錯誤。而這些還是一個經過了初級整理的OCR版本。如果OCR的錯誤率達到哪怕1%,面對像這樣動輒百萬的著作,就至少產生一萬個以上的錯誤(可以想像怎麼修訂二萬個錯誤嗎?)。而事實上,這還沒有計算原本底本的錯誤量。至於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動輒數十萬字,大則數百萬字的著作,其錯誤量更是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以目前的電子書市場而論,由於規模尚小,如果出版的都是類似筆者所出版的公版書,那也可能因為時代上有點差距,而減少很多的銷量。因此,可以說販賣這些書的出版者幾乎都不可能回本。加上他們沒有個人設計的自動校對軟體,因此也幾乎可以保證他們是不可能去完全修正那些錯誤的。因為即便一個編輯一天可以校三萬字,一個月也只能校九十萬字。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四百多萬字,不間斷的話,得耗時接近半年。要用這種純粹人工的方式來校對整個「舊派武俠小說大系」,即便校到地老天荒也難以勝任!
  個人曾經就網路上某些二校本、三校本與個人的版本進行比對,結果發現,這些本子即便經過了二三校的功夫,而且筆者確信校對者很用心、仔細,仍然迅速被個人的校對軟體找出數十個錯誤。而這些錯誤多半是極相近的文字字型所導致的錯誤。若以一本書一百萬字而論,修訂其中存在的一萬個以上的錯誤(如果是用打字的,那就包含了接近十萬的成本在其中),至少需要一個人一二個月的時間,而且很難達到盡善盡美,如果以兩個月來計算(相當於一個月校對五十萬字),一般薪資至少四至五萬。如此一本一百萬字電子書的成本如果是用打字的,就是十五萬左右。如果是用OCR的,那麼校對時間可能需要一個人三四個月的時間。相當於六七萬。如果一本售價100塊,平台抽掉50%,相當於每本有50塊的收入。如此一來,需要賣掉三千本或一千兩百本以上才能打平。
  直白的說,以目前電子書的市場現況而論,以這些武俠小說的知名度與吸引力而論,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種不可能,在電子書的市佔率還沒有繼續擴大時,以目前表現的最好的速度而論,可能至少需要十幾年至三十年的時間!一百萬字如此,對於還珠樓主四百多萬字的煌煌巨作《蜀山劍俠傳》(尚有後傳、新傳)更是不可能有好的處理。如果要出整個大系,基本上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舉例而言,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一年多來只賣了十本左右。而事實上,網路上的武俠小說早已四處流竄,許多百科都有收錄,原始來源已經不可知。個人早期也曾花了數十萬在古籍打字上,現在主要使用OCR處理。這些文字檔也早已散佈於各大網站了!只要是大型的古籍網站,沒有收錄個人製作的古籍者很少。在這種公版書尤其古籍隨手可得的情況下(個人曾經從網路上的免費來源一次下載近萬本簡體古籍),因此這一方面也讓其他競爭者容易以相同的著作進入市場,同時低價競爭,另一方面則是多數讀者對於這些進入公共版權的書籍存在著一些廉價、成本低廉,因此不該太貴的固有想法。此外,電子書平台市佔率還不高,目前根據各方統計大概在百分之十幾左右。在這樣少的份量下,想看舊派武俠小說的讀者不一定能找到書,或者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書;而對於這些具有濃厚時代氛圍的作品,可能也不太受當代年輕讀者的青睞,這導致在平台看到書的讀者不一定想看。此外,一些不肖出版商,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或者選擇用欺騙讀者的方式,千方百計不讓讀者看到正文,也可能導致讀者日後對電子書的不信任感。
  目前個人所出版的電子書,正在重新逐一用相關技術進行修補、整理的工作,雖然不敢保證一個錯字都找不到(有些可以保證的,請見相關電子書的說明,但數量極少。),但至少是目前網路上最佳的版本了。
  因此,出版一本電子書,如果以舊派武俠小說而論,至少需要先找到底本(而這一點通常就是最難的部分),接著用OCR掃描(因為打字根本不可行,主因在於打字費太貴了。以一百萬字而論,需近十萬的打字費,而打字產生的錯誤雖然較低,但只要高於二百分之一,一百萬字仍然有五千多個錯誤存在。),最後進行標點、校對、排版,最後製作成電子書。因此,要將整個大系收全,初步估計至少也要三五年的時間。
  目前已經上架的,主要有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的幾乎所有著作,但這些著作的校對程度,雖然已經很好了,但個人還不是很滿意,並且一直在精進自己設計的校對軟體「赤兔自動校對系統」。只能說隨著個人自動校對技術的演進,這些經典著作的錯字率會逐漸下降,漸漸的趨於完善。
  個人對於電子書品質的態度,並非這本書沒人買,便不校。事實上,有些即便只賣出一本,我可能也會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換上一個更好的版本或者進行更仔細的校對。如果是經典之作,甚至需要進行人工逐字校對。但這樣的成本付出,常常無法回收。
  以下將逐一介紹各名家與名著。

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1889年—1957年),本名向愷然,因生於湖南平江而取筆名為平江不肖生。
  兩度赴日本留學,好習武術,1911年開始小說創作,處女作《拳經講義》刊登於《長沙日報》。1923年開始發表武俠小說,一生作品共十四部。1957年腦溢血病逝。
  主要作品有:《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為其代表作。《江湖奇俠傳》為電影《火燒紅蓮寺》的題材,一共拍攝十八集。另有《玉玦金環錄》、《半夜飛頭記》、《江湖大俠傳》、《江湖怪異傳》、《江湖異人傳》、《現代奇人傳》、《煙花女俠》等。(維基百科)
  平江不肖生(1889一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俠小說家,為20年代俠壇首座,領導南方武俠潮流,被稱為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他從小文武兼修,文學、武術,兩者均有深厚造詣。兩度赴日留學,1922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筆名來由:靈感來自老子《道德經》之「天下皆謂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
  他14歲考入長沙高等實業學堂,不到一年,即因紀念蹈海的陳天華,被開除學籍。旋即東渡留學。後返國,曾任倒袁運動的北伐軍第一軍法官,討袁失利,再次赴日。先後進入華僑中學與法政大學,他文學和武術的事業都從這裡開始。武術方面,他與日本柔術家、劍術家頗有交往,功夫大進,1932年他應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之聘,回湖南創辦國術訓練所和國術俱樂部。抗戰軍興,向愷然辭去秘書一職,隨桂系廖磊去安徽,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辦公廳主任,並兼安徽省政府顧問、安徽大學文科教授、省政府參議等職。1947年冬,劉伯承部進軍大別山,進攻安徽立煌縣(今金寨縣),向愷然被俘,審查經歷清白而釋放,他擇道蚌埠、南京返回湖南。當時,正值程潛主持湖南政界,向愷然遂隨程潛一道起義,其後被安置在省文史館及政協任職。1957年68歲時準備撰寫《中國武術史話》時不幸患腦溢血去世。他是現代著名的武術活動家。他的武術理論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術見聞錄》《拳術傳薪錄》《拳師言行錄》、《拳經講義》等專著。
  他的文學生涯,最初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未進學校而日事浪游,對日本妓院(主要是低級妓院)和下層社會頗為熟悉,寫成清末留日學生惡現狀的譴責小說《留東外史》,但回國以後,書局僅僅允諾每千字給三角稿酬,打擊了他的積極性。
  1922年,應世界書局之約,他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創作。武俠處女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名震大江南北。一炮打響,一再續寫,奠定了他在現代武俠中的地位。他在上海,不喜交游應酬,和一妾、一狗、一猴居住在一處很窄的小樓中,每到半夜,便開始動筆,一直寫到天亮。用蠅頭小楷寫在不到一尺的紙上,每行可寫一百四五十到一百七八十字,卻是筆直一線,為現代文人中的奇觀。
  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響,寫實與神怪相結合,又善於編故事,因此很有看頭。但他常常信手寫來,前後滔滔不絕而缺乏連貫,有結構松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現代武俠小說基礎地位,尤其是江湖與武林的迷幻離奇,開啟了和舊的俠客傳奇大為不同的一副新面目,這是始終不可撼動的。
  現代武俠小說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從平江不肖生這裡開始的,有的是別人開始,到他這裡加以發揚光大。南派以平江不肖生最負盛名,所作《江湖奇俠傳》風靡一時,讀者甚眾,《江》一書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後來《江》被上海明星影業公司拍攝成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十八集,放映時造成萬人空巷情勢,影響更大。平江不肖生另外還撰有十三部武俠小說,其中《近代俠義英雄傳》最有價值,書中人物大刀王五、霍元甲、趙玉堂、山西老董、農勁蓀等都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
  向愷然,名逵,筆名不肖生,湖南平江人,故署名平江不肖生。其人文武雙全,有俠氣,青年時曾因陳天華公祭事件與倒袁(世凱)運動而兩渡扶桑。平江不肖生在創作武俠小說前,曾著文學價值甚高的譴責小說《留東外史》。及至《江湖奇俠傳》一出,更是所向披靡、萬人傳閱,其勢只有後來金庸《射雕英雄傳》橫空出世,才可與之比肩。而《江湖奇俠傳》誕生後不斷被改編成電影,也與金庸小說的狀況相同,足見當年此書影響之廣。
  1949年後,大陸與台灣不約而同禁止武俠小說,舊派武俠遂逐漸衰落。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陸「解禁」時,新派武俠在香港已臻巔峰,且與時代潮流更為契合,舊派武俠在出版發行上已無可與之爭鋒。正是由於這種種原因,平江不肖生及其作品從建國至今,一直處於蒙塵狀態,不惟讀者群體限於小眾,相關研究更近乎空白。(以上取自百度百科)
  平江不肖生為舊派武俠小說中首區一指的大師,只有還珠樓主的地位可與之相提並論。
  目前已經出版的有:《近代俠義英雄傳》(八十四回足本,非網路流傳之七十五回本。)、《江湖奇俠傳》、《玉玦金環錄》、《江湖怪異傳》、《江湖異人傳》,其中《張文祥刺馬案》只是《江湖奇俠傳》中的一個段落,目前不再收費了!以及平江不肖生對於拳術的研究之作《太極拳拳術研究》(含相關名家言論思想)。《留東外史》、《續留東外史》等成名之作。
  《近代俠義英雄傳》:八十四回,合共七十七萬字左右。《近代俠義英雄傳》是平江不肖生所著武俠小說中最具有思想內涵、寫得最為蕩氣回腸的一部。小說內容所涉及時間大略以晚清「戊戌六君子」殉難之際為坐標,上下各推十年左右,個別人物事跡延伸至民國初年。本書以大刀王五為引,帶出大俠霍元甲本傳,穿插介紹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演繹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國大力士」的傳奇,最後以霍元甲被毒害為結束總結全書。本書結構嚴謹綿密,情節跌宕起伏,文字波翻雲涌,呈現了很高的文學價值。(百度百科)
  《江湖奇俠傳》:一百六十回,合共一百零二萬多字。《江湖奇俠傳》是平江不肖生所著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寫於二十年代初,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是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小說以近代史上確有其事的湖南平江、瀏陽兩縣縣民爭奪趙家坪一事為引子,以昆侖、崆峒兩派弟子分別助拳芻奪趙家坪這個所謂的「水陸碼頭」沖突聲枝葉。並融入野史和傳聞如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張汶祥刺馬」等,從而牽引出兩大武林門派的思怨情仇。(百度百科)

趙煥亭


  舊派武俠小說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還珠樓主與平江不肖生,其他諸人非武俠迷,則罕有知曉者。還珠樓主為舊派武俠的所謂北派五大家之一,也是舊派武俠小說宗師裡最重要的一位。而平江不肖生則與趙煥亭並稱為「南向(平江不肖生,向愷然)北趙(趙煥亭,趙紱章)」,兩人可謂開當代武俠小說風氣之先的重要人物。關於趙煥亭,則略予簡介如下。
  趙煥亭(1877至1951年)本名趙紱章,著有文言體筆記《今夕齋叢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卻是白話體長篇武俠小說,主要有:《奇俠精忠傳》、《藍田女俠》、《英雄走國記》等。《奇俠精忠傳》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關於趙煥亭的武俠小說共19種:
  《奇俠精忠全傳》、《大俠殷一官軼事》、《殷派三雄傳》、《英雄走國記》、《驚人奇俠傳》、《雙劍奇俠傳》、《北方奇俠傳》、《雙鞭將》、《藍田女俠》、《說劍談奇錄》、《邊荒大俠》、《不堪回首》、《江湖俠義英雄傳》、《白劍蓮影記》、《奇俠平妖錄》、《尹氏三雄傳》、《昆侖俠隱記》、《俠骨紅裝》、《劍低簫聲》。(百度百科)
  目前已經出版的有:《奇俠精忠傳》、《藍田女俠》。
  《奇俠精忠傳》:《奇俠精忠傳》正傳共一百二十八回,續集共九十回,本版本為合輯,共二百一十八回,合共一百多萬字(含標點為一百二十多萬字)。內容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楊遇春、楊逢春、于益、葉倩霞等眾多俠客替官兵平息苗族、回族作亂以及白蓮教起義的故事。書中對於武俠小說的幾大貢獻,有就名詞使用而論,首次以「武功」來總稱「武術、武技、武藝、輕功、內力」,並首次使用「罡氣」來指稱威力無匹的內力,是往後武俠小說「玄門罡氣」、「先天真氣」的源頭。就情節設定而論,首次有人服食幻化成人形的千年靈芝可以增強功力的情節。影響所及,幾乎遍及所有新舊派武俠小說。
  《藍田女俠》:古老傳說改編而成的武俠小說。

還珠樓主


  還珠樓主(1902年2月28日—1961年2月),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李紅,四川長壽人,中國武俠小說與神魔小說作家。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還珠樓主出生於一官宦世家,原名李善基(後改名李壽民,1949年後還曾使用過李紅之名),其父李元甫曾任蘇州知府。幼時常隨父宦遊南北、飽覽各地風光的李壽民,父親死後家道中落,故僅在蘇州讀過幾年中學便告輟學。自幼熏浸於舊學,博覽佛教、道教的典籍,兼習武術和氣功。1932年,在天津《天風報》連載《蜀山劍俠傳》,後由勵力出版社出版,一直寫到1949年仍未終卷。1949年後因政局停止,改為為尚小雲等創編劇本。1958年《文藝學習》刊出《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一文,還珠樓主不堪刺激腦溢血癱瘓;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歲。(維基百科)
  李壽民(1902年——1961年),長壽區人,筆名還珠樓主,曾被譽為「現代武俠小說之王」,代表作品《蜀山劍俠傳》,一生中的作品多達4000餘萬字。與「悲劇俠情派」王度廬、「社會反諷派」宮白羽、「幫會技擊派」鄭証因、「奇情推理派」朱貞木共稱「北派五大家」。在解放前的重慶籍作家中,李壽民是唯一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李壽民「蜀山系列」,正傳、外傳、別傳、前傳、後傳……達到了30多部,畢生著有武俠小說36部:《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等11部出世仙俠(劍俠)系列小說,述正邪兩派劍仙間善惡之爭,文筆華美,極富詩情,想像瑰麗,氣勢磅礴,且融冶儒、道、釋三教哲理於一爐,寓意深遠;《雲海爭奇記》《兵書峽》等25部入世武俠小說,提倡崇善除惡、孝友義俠,表彰人的價值尊嚴。還珠武俠諸著,對鄭証因、朱貞木、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名家均有啟迪之功。
  四川長壽(今重慶長壽)人。他生長在山高水深的四川,從小隨著父親宦游,曾經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呂祖伍柳天仙法脈傳人,大好河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像。他雖然只上過私塾,卻對道醫蔔星像都有心得。12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19歲時隨母親移居天津,在《大公報》供職,兼作家庭教師。
  23歲進入軍界作幕僚。婚後為天津電話局局長秘書,兼寫京劇劇本。他的小說處女作《輪蹄》署名「還珠樓主」,自述奔波經歷和少年戀情,取唐代詩人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詩意。當時北方武俠小說十分流行,李壽民本人也很想把所歷的山水人物寫成筆記。
  約在1930年前後,天津的《天風報》缺少一個武俠長篇,他在家人鼓動之下,就以《蜀山劍俠傳》為篇名,一天天地寫下去,而還珠樓主的名頭也就開始響了起來。他的創作欲望因此高漲,再加上生活的壓力,他最多的時候竟同時為8家報刊撰稿,過足煙癮之後,指天劃地,滔滔而談,請人代錄出來,即為美文。
  日寇侵占華北以後,日本人要他合辦刊物,他不答應,結果被抓去關了兩個月。出獄以後,生活十分困苦。抗戰勝利後,他再次到上海,正氣書局的陸先生勸他不要再涉足政界軍界,還是住在上海寫稿子,生活想來總是可以維持的。他於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橋北面,一直寫到1948年。
  解放後,他於1956年在報上寫過關於神怪荒誕小說的公開檢討。後來任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委員,寫了一些戲,還寫過小說《劇孟》。1959年他中風,1961年3月去世。
  還珠樓主的一生,歷經曲折跌宕,極富傳奇色彩。他7歲便登過峨眉、青城,10歲時在他的塾師帶領下再登峨眉、青城。這位王姓塾師不是一個腐儒,他為還珠導游,隨處講說掌故,如數家珍;還珠樓主12歲喪父,隨即由他的母親帶往蘇州投親,家境驟變。在蘇州,李壽民認識了長於他3歲的文珠姑娘,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溫柔,彈得一手好琵琶,他們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漸漸產生了感情,形影不離,到李壽民16歲時,他終於察覺自己正處在初戀之中。但是李壽民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謀生。他與文珠分手後,仍時時書信往來。不料天不從人之願,變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煙花隊中,此後音信不通,使李壽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擊,直到李壽民婚後,仍不時念及文珠。
  李、孫的締姻,在當時也是一場新聞(詳情請見【附錄.回憶父親還珠樓主---觀賢、觀鼎】)。「七七」事變後,日寇曾設法勸誘李壽民任偽職,日寇遂將還珠抓入憲兵隊,施以酷刑(詳情請見【附錄.回憶父親還珠樓主---觀賢、觀鼎】)。
  1957年反右,還珠平安度過。1958年6月,某雜志刊登《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一文,還珠讀後默然,當夜即腦溢血,由此輾轉病榻兩年有餘,臨終前口授完成了長篇小說《杜甫》。當他講述完杜甫窮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結尾後,對他的夫人孫經詢說:「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後即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九歲,恰與杜甫同壽。
  還珠樓主代表了民國武俠荒誕怪異的一派,他信奉呂祖的伍柳天仙法脈,融合神話、志怪、劍仙、武俠於一體,進行高度哲理化、藝術化的想像發揮,尤其是各種劍仙神術、奇幻法寶,顯示了天縱奇才的大氣魄,為中國小說界的千古奇觀。對後世武俠作家影響巨大,幾乎無人可以企及,如台灣武俠泰鬥古龍,就曾說到他受還珠樓主的影響頗深。(以上取自百度百科)
  關於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有幾種分法:一是近乎用「蜀山」為根據來進行的區分,如蜀山正傳、外傳、別傳之類,取自百度百科:
  還珠樓主武俠小說共38種。
  《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後傳》還珠樓主代表作。以此為中心,構成了還珠樓主武俠小說的一個龐大系列。
  蜀山劍俠正傳:
  《蜀山劍俠傳》。
  《蜀山劍俠後傳》。
  《峨眉七矮》。
  蜀山劍俠前傳:
  《長眉真人傳》。
  《柳湖俠隱》。
  《北海屠龍記》。
  《大漠英雄》。
  蜀山劍俠別傳:
  《青城十九俠》。
  《武當七女》。
  《武當異人傳》。
  蜀山劍俠新傳:
  《蜀山劍俠新傳》。
  《邊塞英雄譜》。
  《冷魂峪》。
  蜀山劍俠外傳:
  《雲海爭奇記》。
  《兵書峽》。
  《天山飛俠》。
  《俠丐木尊者》。
  《青門十四俠》。
  《大俠狄龍子》。
  《蠻荒俠隱》。
  《女俠夜明珠》。
  《皋蘭異人傳》。
  《龍山四友》。
  《獨手丐》。
  《鐵笛子》。
  《黑孩兒》。
  《白骷髏》。
  《翼人影無雙》。
  其餘還有:
  《萬里孤俠》。
  《黑森林》。
  《虎爪山王》。
  《血滴子大俠甘鳳池》。
  《征輪俠影》。
  《力》。
  《拳王》。
  《黑螞蟻》。
  《酒俠神醫》。
  《臥龍峽風雲》。
  一是按照書中內容所作的區分,譬如仙俠、武俠小說之類,取自龍騰世紀:
  「出世仙俠」小說(11部):
  柳湖俠隱、北海屠龍記、大漠英雄、長眉真人專集(蜀山前傳)、蜀山劍俠傳(主體)、峨眉七矮(蜀山續集)、蜀山劍俠後傳、蜀山劍俠新傳、青城十九俠(主體)、武當異人傳、武當七女(武當異人傳續)。
  「入世武俠」小說(23部):
  (甲)保護明室遺民,反抗清廷剿殺專題:
  蠻荒俠隱、邊塞英雄譜、天山飛俠(接邊塞英雄譜)、皋蘭異人傳、雲海爭奇記、兵書峽(雲海後傳)。
  (乙)誅滅異派餘孽專題:
  龍山四友、關中九俠(又名女俠夜明珠)、虎爪山王、俠丐木尊者、青門十四俠、萬里孤俠、白骷髏、黑孩兒、大俠狄龍子(主體)
  (丙)拯救勞苦百姓,打擊土豪惡霸專題
  獨手丐、鐵笛子、翼人影無雙、酒俠神醫、力、拳王、黑螞蟻、黑森林。
  其他作品(8部):
  臥龍峽風雲、征輪俠影(又名輪蹄)、杜甫、岳飛傳、劇孟、十五貫、遊俠郭解。
  還珠樓主全集目前已經出全,正在全部重新校對中。由於整個體系已經太過龐大,不再一一介紹。

鄭證因


  鄭證因(1900年—1960年),原名叫鄭汝霈,天津西沽人。自幼家貧,廣讀詩書。曾在北平國術館學太極拳,因此對武術較為了解。熟知黑幫規矩。年輕時曾教過私塾,卻為生活逼人,即從事武俠小說的創作。在向報社投稿的過程中,結識了白羽,並協助他經辦正華出版部。1950年後曾在北京通俗讀物出版社工作,後被調往河北省文化藝術學院圖書館工作。作品多達八十八部,以中篇小說為主,長篇則很少。
  主要著作有:《鷹爪王》正續集共一百零三回、《天南逸叟》、《離魂子母圈》、《黑鳳凰》、《女屠戶》、《回頭崖》。(維基百科)
  鄭證因的《鷹爪王》是舊派武俠小說中的宏篇巨著,正、續集近二百多萬字。這部小說同白羽的《十二金錢鏢》齊名,被稱為三十年代「超技擊派」的杰作。
  吉林文史出版社重印的是《鷹爪王》的前部,亦即小說的正集,文字約150萬言。鄭證因的武俠小說屬於「北派」,想系作者為北方人,其他情況無考。據他的同時代人談及,鄭證因當年曾在「『北平國術館』館長許禹生門下學習太極拳,擅使九環大刀,並曾一度公開表演獻藝。」據此可知,鄭證因是和向愷然(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作者)、趙煥亭(《精忠奇俠侍》作者)一樣,皆精通技擊,所以他寫的武俠小說並不是「紙上談兵」。
  鄭證因開始武俠小說創作,是1940年前後,最初的作品《女俠黑龍姑》、《武林俠蹤》,藝術成就極為一般。後來為武俠小說作家白羽當技擊顧問,《十二金錢鏢》的寫作進程中,書中人物過招較量,都先由鄭證因在紙上,畫出一招一式的圖形,白羽再按圖落筆。在這種「合作」中,白羽運用文字的精深功力,刻畫人物的高超技巧,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鄭證因形成的風格。後來因故與白羽分道揚鏢,精心構制的《鷹爪王》出版,一時名噪書壇。共寫出長、中、短篇武俠小說八十八部,偵探小說二部(《礦山喋血》、《風雪中人》)。在他的武俠小說中,與《鷹爪王》情節相連,穿引正續集故事的還有《天南逸叟》、《子母離魂圈》、《女屠戶》、《黑鳳凰》、《回頭崖》、《淮上風雲》;和《鷹爪王》小說人物有關的,尚有《鐵拂塵》、《萬山王》、《子母金梭》、《邊城俠侶》、《塞外豪俠》、《五鳳朝陽刀》,真是奇思妙想、珠玉環構,蔚然大觀。
  《鷹爪王》洋洋灑灑,卷帙浩繁,故事情節雖然多線頭延伸,中心的矛盾沖突卻又非常單一而集中。鷹爪王即淮陽派掌門人王道隆,早年與鳳尾幫結怨,鳳尾幫借機劫走淮陽派門徒華雲峰,西岳派慈雲庵主門下楊鳳梅也同時被擄。於是,淮陽、西岳兩派,為維護本門戶的尊嚴,率領兩門下的俠義,前往鳳尾幫的總舵——雁蕩山十二連環塢拜山,也就是一決雌雄。就是這樣簡單的故事情節,一個寫中篇的素材而已!鄭證因卻能夠巧思鋪陳,寫了150萬字,而又寫得曲折多變,寫得奇峰處處,險像叢叢,姿態萬千。結構上又常是「追昔年之雲,補今宵之月」,使人讀來嘆為觀止。有如擅於編織情節的劇作者,優者能把原本簡單的生活,寫得錯綜複雜,千變萬化;劣者則反之,豐富多採的現實被表現得平靜無波,了無餘韻。鄭證因的《鷹爪王》筆意酣暢,氣勢雄渾,濃墨重彩,畫就一幅江湖英雄群相的長卷。因此,曾為有識者謂之「紙上江湖」,就是說鄭證因不只是精諳技擊之道,對於江湖上綠林道的門檻、幫規、切口(黑話)以及幫會組織等等,都非常熟悉。這一切均為這部小說,增添了可信性與可讀性。(以上取自吉林文史出版社《鷹爪王》序,作者:上官纓。)
  目前已經出版:《鷹爪王》、《黑鳳凰》。

朱貞木


  舊派武俠小說的殿軍人物,一般認為是朱貞木。但學界同時認為,朱貞木也可以算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先聲。
  朱貞木(約1905—?),名楨元,字式顓,浙江紹興人。上世紀20年代在天津電話局任文書股課員,公余作畫、治印、撰文。報界老前輩吳雲心,曾與朱貞木同事。吳老回憶:「其公余作畫,並治印,皆達到一定水平,文章亦清麗,是一典型之幕僚人才……天津電話局在日偽時期一度在英租界抗拒日偽接管,是時朱尚在電話局。后在日方電信公司工作,日本投降后,電信局復員,朱離局。」另一說法是,朱貞木因淪陷時期繼續在電話局工作,抗戰勝利后被解職,據雲曾在天津小白樓起士林附近開設餐館謀生。1949年后,可能移居上海。
  在此期間,朱貞木與還珠樓主李壽民共事相識,見李撰寫《蜀山劍俠傳》,不禁技痒,乃操筆入武林,作《鐵板銅琶錄》和《飛天神龍》、《煉魂谷》、《艷魔島》武俠三部曲,但因其風格多模仿還珠樓主,特色不夠突出,故影響一般。后另辟蹊徑,以詭異筆法融武俠、言情、冒險為一體,寫出《虎嘯龍吟》、《千手觀音》、《七殺碑》、《蠻窟風雲》、《羅剎夫人》等名作。其小說不拘傳統格式,博採眾長,多用新名詞,講究推理和趣味,多被后人模仿和繼承,被稱為「新派武俠小說之祖。」朱貞木的小說還有《庶人劍》、《塔兒岡》、《玉龍崗》、《龍崗女俠》、《苗疆風雲》、《五獅一鳳》、《闖王外傳》、《翼王傳》等。據后人統計,至1949年底封筆,朱貞木共撰武俠小說17部。學界一致公認其代表作為1949年春問世的《七殺碑》,兼具南派北派之特長,開新派武俠瀟洒自如之先河。網友曾將《七殺碑》列為古今武俠小說經典第28名,入選理由是:一部殘缺的杰作,對武俠文學史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首次成功地將「武俠」歷史化,在敘事模式、武功描寫、語言運用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創新,廣為港台武俠作家效仿借鑒。
  台灣武俠小說專家葉洪生等人認為,朱貞木的小說獨具特色。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麗神奇於現實的江湖世象之中,其二是吸收俠情派的纏綿婉約於江湖的壯烈淒艷之中,其三是吸收歷史派的沉雄厚重於小說的虛構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領域開創了許多奇功;其五是「一床數好」和「眾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俠模式。如此種種,均為上世紀50年代以后港台武俠小說作家群起仿效,歷久不衰。
  天津通俗小說研究專家張贛生認為,朱貞木「久居天津,曾受還珠影響,並在天津成名,應屬於北派作家」,但卻又「風格近於南派」,「把南派顧明道的風格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水平」。朱貞木抗戰前在天津《平報》發表《鐵板銅琶錄》,反響不大,到淪陷時期,才闖出一條成名之路,在筆者看來,那就是向新文學靠攏。這突出表現在一些具體方面。一是拋棄傳統章回體的對仗回目,改用新文學式的隨意短語。二是喜用現代新名詞。這對武俠小說的發展是利弊兼有的,要依作家具體才華而定。
  在武功和兵刃等方面,朱貞木也為武俠小說做出了新貢獻。例如《羅剎夫人》中的奇門兵刃「陰陽三才奪」:「似戟非戟,似鋏非鋏,是一種十分歹毒的兵刃。通體約有三尺長短,頂上一個鴨嘴形的矛峰,下面托著血擋;血擋下面又有曲尺形的兩根鋼刺,五寸長,一指粗,一上一下,分列左右。這種兵刃由峨眉玄門派所傳授,又名『指天劃地』,利用血擋下面的鋼刺,能鎖奪敵人兵刃;頂上鴨嘴形矛子,兩面微凹,見血透風,異常歹毒。」這種虛實結合的想象力,到金庸古龍那裡,成了大放異彩的慣技。
  如同平江不肖生所講的民間異人、姚民哀所講的黨會奇聞、鄭証因所講的江湖掌故一樣,朱貞木所講的邊疆風俗,也往往具有社會學、民俗學的文化意義。而朱貞木的多角戀愛大聯歡,未免烏托邦的色彩太強,受到的肯定並不多。他的小說,又以布局奇詭為能事,被葉洪生稱為「奇情推理派」。此外,朱貞木也借鑒了滑稽小說的喜劇和鬧劇手法,用來調節氣氛和刻畫人物。例如《蠻窟風雲》中有個凶丑無比的九子鬼母,卻自稱「好花剛到半開時」,嚇得獅王普輅既不敢稱她「仙婆」,又不敢稱她「仙姊」、「仙妹」。這類插科打諢的人物,在后來的新派武俠小說中,漸漸成為一種常見的類型。
  (以上取自《文史參考》2010年第24期)
  目前已出版:《七殺碑》、《羅剎夫人》、《虎嘯龍吟》、《五獅一鳳》。其中《闖王外傳》、《翼王傳》因古籍殘缺,無法湊成全書,估計是不會出版了!
  《七殺碑》:共三十四回,合共三十七萬多字。朱貞木代表作之一。「七殺碑」,是相傳明末大西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留下的碑石。清代學者彭遵泗所著《蜀碧》一書記載獻忠留下的「聖諭碑」碑文為:「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用以說明自己受天命而戰鬥,希冀民眾順天而行。但是四川人傳說之中,張獻忠立碑是為了屠蜀,將百姓拉至碑前殺戮,而兩側碑文是:「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中間有七字「殺殺殺殺殺殺殺」,故有「七殺碑」之稱。(維基百科)
  《羅剎夫人》:共三十三章,合共三十一萬多字。朱貞木代表作之一。本書以僻遠的滇西南高山峽谷和瘴氣荒煙作背景,講述了西南邊遠地區苗族同胞與漢族武俠、官兵攜手平定匪亂的故事。小說圍繞極具神秘氣息和傳奇色彩的「羅剎夫人」這一武壇女杰,塑造了出身名門的少年英才沐天瀾、生長於匪幫卻靈慧未泯的俠女羅幽蘭等眾多形像,以頗富懸念的生動筆法,描寫了三位主角在武林前輩的幫助下,歷經險亂、平定匪患的曲折歷程,以及三人之間展開的一段糾葛纏綿的戀情。(互動百科)
  《虎嘯龍吟》:共四十三回,合共五十一萬多字。朱貞木代表作之一。
  《五獅一鳳》:原分正、續集,此為合輯,共六回,合共八萬六千多字。

白羽


  白羽(1899年—1966年),原名宮竹心,近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祖籍山東東阿,出生於天津馬廠。白羽自幼喜愛文學。19歲父親去世後,白羽陷入困頓,曾做過小販、編輯、教師、書籍、稅官、郵差等。受「五四」新文學影響也比較深,曾和魯迅、周作人兄弟通信,得到他們的指導。1927年在《世界日報》連載武俠小說《青衫豪俠》,得到張恨水的賞識。1938年的《十二金錢鏢》使白羽成名。1940年至1950年間,創作了大量的武俠小說。
  除武俠小說創作,白羽還從事金文、甲骨文研究、創辦正華學校。1949年以通俗文學作家、天津代表身份出席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
  1966年3月1日,白羽因患肺病逝世。
  白羽武俠小說武打描寫層次分明、注重視覺美,發明了許多蘊含文化色彩的武功招數。白羽的武俠小說還有著「反武俠」的意味。他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除了具有武功,和平凡人一樣懦弱、世故、胸無大志,經常丟乖露醜。白羽的武俠小說表現了社會道義淪落、俠義難得伸張的現實。
  白羽的創作提高了武俠小說的現代性,對之後的新派武俠小說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後來的梁羽生筆名中的「羽」字即來自對白羽文字功力的欣賞。
  主要作品有:《青衫豪俠》、《十二金錢鏢》、《偷拳》、《武林爭雄記》、《摩雲手》、《血滌寒光劍》、《大澤龍蛇傳》、《話柄》(自傳)。(維基百科)
  白羽的著作,將在明年進入公共版權領域。因此,筆者會在第一時間將白羽全集上架。

陸士諤


  陸士諤(1878年—1944年),清末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生於珠溪鎮(現今上海的朱家角)。名守先,字雲翔,號士諤,別號雲間龍、沁梅子等,是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名醫、小說家。他的著作有醫書:《醫學指南》、《加評溫病條辨》等十餘本,小說:《清史演義》、《劍俠》系列等百餘部,出名的有《新上海》、《血滴子》等,以及構想上海於1951年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新中國》(又名《立憲四十年後之中國》)。
  陸士諤出生在清朝末年江蘇青浦的一個書香世家之中。祖父是貢生,父親是當地的秀才,伯父是舉人。陸士諤幼年時,家道中落,曾經到上海當過典當學徒。後來被辭退回里,跟隨名醫唐純齋學醫,但具體時間及經過有爭議。
  1898年,二十歲的陸士諤再次來到上海,開了一間診所,獨自行醫。同年,他與浙江鎮海茶葉商人之女李友琴成親。不久後,他棄行醫而改做圖書出租,收入尚過得去。同時,他開始研習小說寫作,從短篇開始,不斷投稿。1906年,他的第一部小說《精禽填海記》發表,當時用的筆名是沁梅子,由愈愚書社刊行。同年8月,又發表短篇《衛生小說》(後來改名為《醫界鏡》),署名儒林醫隱。從此以後,他也開始寫作中篇和長篇小說,逐漸成為有名氣的小說家。(維基百科)
  陸士諤對醫學及武術均有興趣,這也是他寫武俠小說的功底之一。他飽讀醫書後,又拜名醫唐純齋為師,到20世紀20年代初,竟懸壺上海。他雖以醫為業,卻未嘗棄文,寫出以清初社會現實為背景的武俠小說20餘部,其中《血滴子》尤為走紅,以致世人多以為雍正之傳位和喪命,都是出自血滴子成員之力。另撰有《也是西游記》、《飛行劍俠》、《七劍八俠》、《七劍三奇》、《三劍客》、《紅俠》、《黑俠》、《白俠》、《順治太後外紀》、《女皇秘史》、《清史演義》、《清朝開國演義》等書行世。
  陸士諤(1878-1944),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生於千年古鎮珠溪鎮(今朱家角)。名守先,字雲翔,號士諤,亦號雲間龍、沁梅子等。17歲時,陸從清代大名醫唐純齋學醫,1905年27歲來滬行醫謀生,翌年便以「沁梅子」出版了《精禽填海記》,1908年又以同一署名出版《鬼國史》。此後他一邊行醫(曾獲得上海十大名醫的稱號),一邊以驚人的速度寫作小說。據《雲間珠溪陸氏譜牒》陸士諤小傳雲:「精於醫,負文名,著有《醫學指南》、《加評溫病條辨》等醫書十餘種,《清史》、《劍俠》等說部百餘種,《蕉窗雨話》等筆記二三種行世。」由此可見,陸士諤一生創作了百餘部小說,如此多產,可謂著作山積,很難找出匹對者了。陸卒於1944年3月,終年66歲。(百度百科)
  目前已出版:《血滴子》、《八大劍俠傳》。
  《八大劍俠傳》(十九回,六萬九千多字)、《血滴子》(二十回,七萬一千多字):
  《八大劍俠傳》一名《清雍正朝八大劍俠傳》,一集,十九回。現存民國六(1917)年六月上海交通圖書館鉛印本,一冊,一百四十七頁。該本至民國十二(1923)年十月,已出至十版。全書約七萬餘字。
  陸士諤著。陸士諤,上海青浦人,清末民初著名小說家。生平好文善醫,除著有本書及其續集《血滴子》外,另撰有《也是西游記》、《飛行劍俠》、《七劍八俠》、《七劍三奇》、《三劍客》、《紅俠》、《黑俠》、《白俠》、《順治太後外紀》、《女皇秘史》、《清史演義》、《清朝開國演義》等書行世。
  此書中所寫雍正篡改遺詔,奪取皇位的故事,源於清代史書《大義覺迷錄》。年羹堯得寵、失寵,以及最終獲罪被殺之事,在《清史稿》、《永憲錄》和《雍正朝檔案》等文獻中都有記載。而「血滴子」卻是清末民間傳說,後經文人加工而成的虛構故事。
  書敘呂四娘、甘鳳池、白泰官等「八大劍俠」故事。略謂:
  清朝世宗時,江湖上有八大劍俠,他們是:曹仁父、路民瞻、周潯、呂元、白泰官、甘鳳池、了因和尚、呂四娘,乃殘明孤忠延平王的死黨,明亡後,心存故國,志切同仇,在各地行俠仗義,名震一時。年羹堯是總兵年遐齡的長子,自幼有些小聰明,詩書之外,還好棍棒拳腳,得名士顧肯堂私塾傳授,閑時好化裝在江湖上走動,結識了一些江湖上朋友。一次出游至楓林鎮,結識一位自稱是納蘭相國親戚的青年,名張樂天,兩人雪夜對歌,甚為投契。山東法華禪院住持靜修和尚,俗名郝遠,也是江湖上一條好漢。
  一日,江湖上朋友為靜修祝壽,聚會法華禪院,山西雲中燕帶來一種自行設計的奇巧殺人器具,名「血滴子」,為年羹堯和張樂天窺見,嘖嘖稱奇。原來張樂天乃當今皇上四太子胤禛,他與年羹堯換貼拜把子後,將真實身份告之,年羹堯大驚。胤禛要年羹堯組織血滴子暗殺黨,誅戮異黨,為其謀皇奪位清除障礙。年羹堯欣然從命,分頭召來江湖上各路朋友,令雲中燕監制一百零七個血滴子,命靜修做了監軍,楓樹林三龍、雲中雁、雲中鶴等做了隊長,訓練起血滴子暗殺黨來。
  不久,血滴子飛行天下,他們行蹤詭秘,手段殘忍,刺探消息,誅殺異己。由於消息靈通,四太子無論條陳同事,亦或動折彈劾,皆言之有據,事出有因,漸得皇上寵信。年羹堯因組織血滴子有功,得保奏放了四川巡撫。
  八大劍俠之一甘鳳池,乃明末台灣守將甘國公甘英之子,娶陳美娘為妻,與新娘同去鎮江拜見舅舅謝品山。江邊候船之際,美娘忽然失蹤。甘鳳池四處打探,方知美娘被了因和尚之徒慈雲掠去,囚於洞庭湖中伏虎山上。慈雲曾與美娘比武,失手受辱,欲逼美娘就範,以雪前恥。甘鳳池潛上伏虎山,與慈雲交手,將其殺死。了因老羞成怒,放出神劍,將甘鳳池神劍破掉,擒甘鳳池與陳美娘同囚一室。周潯、路民瞻、呂四娘等得信,齊上伏虎山,講和不成,只得用計殺死了因,救出甘鳳池夫婦。然八大劍俠則只剩下六劍七俠了。(取自舊雨樓簡介)

文公直


  1898年生,號萍水若翁,江西萍鄉人,同盟會之健者,民初曾任軍職,參加過「討袁」、「護法」諸役,官拜陸軍少將。1922年被誣入獄,得閱描述於謙故事的《千古奇冤》深受感動。獲就出獄後受聘《太平洋午報》編輯。1928年賦閑執筆《碧血丹心大俠傳》,於1930年出版,至1933年,又相繼出版《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藩傳》。計劃中尚有《碧血丹心衛國傳》未能完成。
  文公直家學淵源深湛,五歲開始就讀經史。其母博古通今,曾注《道德經》,著《明史正誤》,她啟迪文公直說:「兒習史,當於二十四史以外求之。」文公直從此拓開了史學眼界,接觸野史、歷史小說,走上了寫歷史章回小說的創作道路。文公直十三歲時離開家鄉北上,考入軍校,有機會縱覽歐洲及日本名著以及世界史。軍校畢業後,在軍中任職。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間,參加了討袁、護法戰爭。後來直升至少將,足跡遍及東北和西南各省。一九二一年,在湘軍中任職。一九二二年,在湘鄂軍閥戰爭中,被系軍獄,在獄中讀到寫於謙事跡的《千古奇冤》手抄殘本,深受啟發。一年後出獄,重返舊部,因軍事失利,只身赴上海。受《太平洋午報》之聘,任編輯。從此,潛心寫作。文公直共著武俠小說七部,其中以《碧血丹心》三部曲最為出色。
  1928年賦閑執筆的《碧血丹心大俠傳》,於1930年出版,至1933年,又相繼出版《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藩傳》。計劃中尚有《碧血丹心衛國傳》未能完成。《碧血丹心大俠傳》,原擬名《碧血丹心》,其友薑俠魂讀過初稿後,提議書名題為「忠俠傳」,並闡說道:「『忠』者孫中山《三民主義講演》中所解釋之義也;『俠』者,太史公《游俠傳》所昌明之義也。」但是,作者考慮書中人物,未可盡以「忠俠」概括之,於是題為「大俠傳」。這樣,突出了主要人物匡扶正義、愛國救民的思想。書成之後,作者的好友洞庭秦來甫(複元)、吳縣沈碩生(異塵)及薑俠魂為之批、校、評點;作者的兄長文公毅為之標點;古堇袁秀堂、南通陳飛南為之繡像,杭縣王振麟為之逐筆繪圖。書前有於右任寫於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序,肯定了這部小說「敘述忠肅故事,體雖演義,而文則詳於正史」,而且說「信夫揚先烈之光,作民族之氣,小說之力,較正史為大。忠肅死,而淪浹血氣,耿耿忠烈之精神則不死.然則兩君(指文公直和《精忠傳》的作者褚人獲)之力亦偉矣哉!」崇揚這部小說與《精忠傳》具有同樣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又得民國元老柳亞子為之題詞,從來武俠小說之刊行,無此鄭重其事者。《碧血丹心》三部曲是作者的代表作品。此後又有《女俠秦良玉演義》、《江湖異俠傳》、《劍俠奇緣》、《赤膽忠心》、《關山游俠傳》等作品問世。
  文公直的武俠小說創作多是有感而發,借手中之筆倡導發微某種理想,表現出較為嚴肅的創作態度。在藝術描寫上,文公直深受《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的影響,呈現出陽剛之風,文體多採用章回體,小說雖然人物繁多,結構卻井然有序,敘事狀物跌宕有致,精彩傳神,頗見功力。(百度百科)
  目前已出版:《碧血丹心平藩傳》。
  《碧血丹心平藩傳》:共四十五回,合共二十四萬多字。
  故事敘述漢王朱高煦被貶樂安後,謀反叛逆之心不死,外結番邦,內聯白蓮教,企圖推翻朱高熾(明仁宗)的皇位,取而代之。朱高熾親自出馬平叛,並任命于謙掛帥。于謙在三軍擁戴下,特別是在一大批民間俠士、草莽英雄的直接幫助下,先破霞明觀(白蓮教的巢穴),後直搗樂安,大獲全勝。本書故事人物眾多,情節錯綜複雜,但布局嚴謹而又顯得條理井然,且文筆流暢,足見作者駕馭文字之功力。(百度百科)

常杰淼


  常杰淼(1875年—1929年),中國北京人,也有人說是山東人。是天津知名評書藝人,與許傑泉和張杰鑫合稱「評書三傑」,其最重要的作品是《雍正劍俠圖》。(維基百科)
  目前已出版:《雍正劍俠圖》。
  《雍正劍俠圖》:共七十五回,合共一百一十七萬多字。又稱《童林傳》,短打評書,由清末民初評書藝人常傑淼於20世紀20年代在天津創作並表演。常傑淼習武嗜酒,性格豪爽,結交綠林豪傑。書中有大量比較真實的武術、江湖綠林道描寫;常還慣於引經據典,夾敘夾評,又熟悉老北京民俗與風土人情,能夠「武書文說」,把劍俠圖說成學問書。「劍俠圖」是因為常曾在書中提到「康熙六十一年武英殿御覽群俠圖」而得名。
  《雍正劍俠圖》大概以八卦掌祖師董海川為原型,同時受到清中葉以來流傳於民間的雍正改昭篡位、結交綠林、被刺等故事啟發,塑造出童林這一書膽人物。書中講述康熙末年,京南霸州童家莊童林童海川因嗜賭誤傷老父,出走江西,受高人何道源、尚道明傳授,十五年晝夜苦功、習得「柳葉磨身綿絲掌」「轉大樹」等絕藝,奉師命下山「另興一家武術」。京城偶遇雍親王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做了武術教師,卻因初涉江湖得罪綠林。韓寶、吳志廣夜入皇宮盜寶,栽贓童林。童林奉旨帶罪南下捉賊尋寶。一路之上與雍親王上結識了各路俠客好漢——東俠侯庭、二俠侯傑、鐵掌李源、賽判兒飛行俠苗澤等人,也遇到不少占山占島的賊寇,更有武林志士有意要與初出茅廬的童林比試高低,並由此展開一系列緊張精彩奪寶拿賊,平山滅島、武林爭鬥等故事情節,全書共有五百七十多位劍、俠客出場。
  當年常傑淼曾在天津「三不管」與師兄張杰鑫的《三俠劍》對台演出,傳為佳話。後應報社之約,由常口述,別人記錄,連載於《新天津報》與《新天津晚報》,1928年-1943年集印出版41冊。1929年常去世後,弟子蔣軫庭根據師傅生前的留下的書道子和自己的研究,續編此書。這也是當時所有評書的特點——沒有結局,「攢底」的時候一定要留「扣子」,就是常見的「欲知後事,請聽下回分解」,因此又引來「劍山蓬萊島」、「萬龍藏風島」、「攻打聚英山」等熱鬧場面,更多高深莫測的劍俠悉數亮相,篇幅翻了數倍。民國年間這部書風靡一時,幾乎家喻戶曉,由天津到北京再傳播到東北,很多評書藝人紛紛改說此書,發展出來的版本分支眾多,情節內容不盡相同。名家有天津於樞海、北京李鑫荃等等。李鑫荃的版本是至「張方改昭」、「雍正登基」結書,亦有評書藝人接此繼續,雍正繼位,追殺童林,呂四娘刺雍正的內容。20世紀50年代之後,該書列為「壞書」禁說,傳承和發展基本停止。20世紀80年代之後,單田芳曾在電台播講過《童林傳》,情節、人物改動刪減極大,不足原書1/3,基本無「藏風島」、「聚英山」等內容;雖然如此,很多80年代小聽眾從此迷戀上了童海川,侯二俠,同時對書中人物的綽號都銘記在心。稍後又有多人電台、電視台錄製劍俠圖。
  199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曾經整理全套館藏的民國年間常傑淼、蔣軫庭記錄本《雍正劍俠圖》,一共十三冊,定名《雍正劍俠十三部》;近年來中華書局陸續出版了評書名家李鑫荃口傳本《雍正劍俠圖》其中的兩部《劍山蓬萊島》、《萬龍藏風島》。(維基百科)

張杰鑫


  張杰鑫(1862年—1927年),中國河北保定人,是天津知名評書藝人,最重要的作品是《三俠劍》,該作品可以稱作是1920年代的武俠小說代表。這個作品影響了後來金庸的武俠小說。(維基百科)
  目前已出版:《三俠劍》。
  《三俠劍》:共七回,合共一百一十四萬多字。天津評書藝人張傑鑫及其弟子所作。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後期,《新天津報》、《新天津晚報》曾連載張傑鑫口述本《三俠劍》,敘述神鏢將勝英、震三山肖傑、九頭獅子孟凱等三俠和艾蓮池、紅衣道姑張紫清、夏侯商元三劍,以及孟金龍等人的江湖俠義故事。(維基百科)
  其他如顧明道等人之著作正製作中。等完成後再予以簡介。
  讀者若對以上的舊派武俠小說有興趣,可以點選本目錄的「相關書目」連結。最後,祝閱讀愉快!

相關書目

  ---舊派武俠小說大系---
  ---蜀山劍俠正傳系列---
  ---蜀山劍俠前傳系列---
  ---蜀山劍俠別傳系列---
  ---蜀山劍俠新傳系列---
  ---蜀山劍俠外傳系列---
  ---其他---
  ---以上「還珠樓主全集系列」小說---
  ---以下其他舊派武俠名家---

臉書:一個人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